中國香具文化是伴隨著香文化而產(chǎn)生的,從最初的簡陋到奢華,清宮的香具基本上囊括了中國傳統(tǒng)的各類香具形式,而且在承繼前代的基礎(chǔ)上,不斷推陳出新。 燃香是香料的主要使用形式,香料通過燃燒最大程度地釋放本身的香氣,而精美的燃香器具不僅達到利用香料的目的,同時也可裝點居室。由于清代線香盛行,清宮也特別制作許多香插、香盤,香筒「據(jù)圓明園來帖……內(nèi)務(wù)府總管海望太監(jiān)張玉柱將做得插香盤樣二件呈覽,奉旨:流云不好,著做四片云……」清代皇帝較為重視香插、香盤、香薰筒的制作,制作數(shù)量亦多。 香插,即插香的基座,多在燃燒線香時使用,香盤則是承接香灰的底盤,多數(shù)香插本身也會帶有一底盤,兩者往往須搭配使用,更多情況是二者合為一體。 清 青玉光素托蓮蓬式香插 高29厘米 盤徑11.2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清 青玉蓮瓣托觚式香插 高7厘米 盤徑12.8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清 掐絲琺瑯暗八仙紅蝠紋香插 故宮博物院藏 清 白玉葵花式香插 高3厘米 盤徑11.8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清 白玉托瓶式香插 高4.2厘米 長13.1厘米 寬7.6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清 冬青釉粉彩螺蟹紋霽藍描金瓶式香插 故宮博物院藏 清 青玉象馱寶瓶式香插 香筒即筒式的香熏,有時也稱「香籠」或「香亭」。材質(zhì)基本以金屬為主,兼有碧玉或其他材質(zhì),基本同為圓柱形,上蓋則為亭式。使用時香筒內(nèi)燃香料,香氣由中間孔隙釋放。清宮檔案記載香筒一般也放置于寶座兩側(cè),與甪(讀音:[lù])端等動物形香熏一同使用。 清?青玉鏤雕蟠螭紋亭式香薰筒?故宮博物院藏 清 碧玉透雕云龍紋亭式香筒 高57.6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清 畫琺瑯鏤空夔龍紋香筒 故宮博物院藏 清 竹雕蟲草白菜圖香筒 故宮博物院藏 清 青玉鏤雕松樹人物紋香筒 故宮博物院藏 太和殿掐絲琺瑯蟠龍紋香筒陳設(shè)場景 故宮博物院藏 清 青玉鑲嵌亭式香筒 高44.5厘米 故宮博物院藏 清 同治款金亭式香筒 故宮博物院藏 (圖文轉(zhuǎn)載于網(wǎng)絡(luò),版權(quán)歸原著所有,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