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清韻詩選 劉清韻(1841一1915),又名淑曾,小字觀音,字古香,海州人。劉清韻6歲即從師學習,愛好文學,擅長詩詞,精通書法、繪畫。劉清韻一生作品很多,有《小蓬萊仙館傳奇》、《小蓬萊仙館曲稿》、《小蓬萊仙館詩鈔》、《瓣香閣詩》等共24種。內容涉及街頭巷尾、農家井畔、官場逸事、民俗風情,故事曲折、文筆纖秀,地方色彩濃厚。她是晚清一位有成就的女文學家。晚年隨丈夫錢梅坡回沭陽鄉(xiāng)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沭陽遇大水災,劉清韻家被淹,有14種傳奇散失,僅存10種。 曉 行 一 殘月半天墮,霜華白于雪。 刮面復侵肌,風似刀頭撥。 二 非關川路長,祇是歸心急。 安得樹頭烏,假我雙飛翼。 夜 境 窗外三更月,燭前一寸心。 無人堪共語,欹枕自長吟。 題 畫 蕭疏兩枝花,突兀一塊石。 相對可忘年,晴窗為潑墨。 題外子梅坡山水 卜宅青山阿,峰戀恣奇賞。 時有素心人,看云共來往。 送龍?zhí)蛉酥?/span>(四首選二) 其一 自信靈山有宿因,誰從塵海認前身。 殷勤王母勞搜訪,萼綠華應是舊人。 其四 也曾入室也升堂,只有擔簦事未遑。 記取心香燒一瓣,他生還要拜門墻。 閨中四時雜詩四首 一 嫩寒輕暖乍相如,繡被沉沉靜掩窩。 睡味方濃誰喚醒,一聲聲只惱鸚哥。 二 長日如年畫漏清,綠窗人起傍池行。 不惟荷氣能銷暑,照影波光比鏡明。 三 遙天一碧凈無瑕,卻下晶簾待月華。 夜夜因風來海上,不容人自不思家。 四 橫拋針黹己慵拈,書卷平堆亦懶籖。 鎮(zhèn)日圍爐燒獸炭,今年寒氣十分嚴。 七 夕 才過殘暑又新秋,瓜果親陳拜女牛。 人乞聰明儂乞拙,人無巧思轉無愁。 舟中望云臺諸山 路入秦東展畫屏,飛帆北折望冥冥。 西風替掃浮云凈,露出遙山一抹青。 小園課夏(四首選二) 其二 著罷殘棋思悄然,破人清夢一聲蟬。 誰知蟻國蜂衙外,榜出仇池小有天。 其三 勞他詩興問如何,隨意吟成律不苛。 細數近來留墨處,芭蕉葉上得偏多。 題沛姪種竹養(yǎng)魚小照 家世縈吾念,門庭賴汝支。 好申烏哺報,勤詠棣華詩。 余事宜為善,閑身未或遲。 片言垂戒切,珍重倦還時。 即景和韻 人意倦疏寮,秋風送暑消。 夢隨微雨破,魂返暮山遙。 酒思燈前影,詩心海上潮。 淡無縈著處,爐內篆煙飄。 題外子梅坡畫梅 群芳盡掩妝,癯仙耐幽冷。 玉骨與冰肌,何人為管領。 孤山得林逋,奇情標異境。 君亦有高懷,拈毫寫清影。 信 筆 秋千院落閉深深,睡熟貍奴晝漏沉。 縱有殘書供寓目,苦無長策遣鄉(xiāng)心。 寄函那便傾懷寫,得句還須放膽吟。 一縷篆云消未盡,茶煙花霧又相侵。 春 草 絮果萍因總莫論,茸茸隨處長荃蓀。 西堂小助詩人興,南浦常消旅客魂。 晴日暖風紅杏塢,淡煙疏雨綠楊村。 踏青多在城東路,半著蹄痕半屐痕。 中 秋 風吹庭樹影離離,秋色平分若與期。 月魄有情千里共,鄉(xiāng)心無著一宵知。 天如可問生何用,愁果能消醉不辭。 倚檻惜陰兼惜我,百年幾度是斯時。 購 硯 淮陰市購得一硯,背有顏玉珍藏字,蓋古有才女子,見于隨園詩話,為賦長句,以紀石緣。 對此茫茫發(fā)浩歌,如拳片石閱人多。 飛仙易逝形難返,芳澤常存跡不磨。 紫玉光輝陳幾席,翠鬟渺冥隔山河。 珍藏一旦歸吾手,未識因緣又如何。 秋日即事偶成 地偏心遠俗塵消,風好何妨卷市囂。 籬豆趁煙梳綠盡,墻花和露展紅嬌。 篋收月影拋紈扇,鼎沸茶聲散綺寮。 擬把小園清景繪,剛剛開到美人蕉。 詠 菊 不受東皇雨露恩,清霜洗出倍溫存。 愛他可作幽閨伴,任我移栽老瓦盆。 隔座香生人有韻,瑤階風定月無痕。 陶家去后誰知己,簾卷才堪酒一樽。 夏 夜 云卷星河月上樓,涼生瑤席氣清幽。 小年無計消長夏,多病何堪復善愁。 風定一庭花影蘸,露團三徑竹煙浮。 灑然頓覺塵襟爽,恍似憑虛到十洲。 留別雙隱軒(四首選其二) 出分敝俗本難齊,箕帚耰鋤競取攜。 何氏蟬聯(lián)山大小,陸家鱗次屋東西。 素娥青女寒俱耐,白米紅鹽漫未稽。 剩有標題雙隱字,小軒虛敞足幽棲。 元日書懷(四首選其二) 榾柮爐烘喚煮茶,微風裊裊篆云斜。 陽和未遞窗前草,春信先催管上花。 好景從知今日始,繁華可識后來賒。 淡中有味吾須賞,待到濃時惹眾嘩。 東 望 海天東望郁蒼蒼,不盡離懷為北堂。 雁疊殘書沉遠霧,鴉盤堅陣折新霜。 浮云世態(tài)紛多感,秋水伊人各一方。 何必更窮千里目,數峰高插是朐陽。 題課孫圖為桃源人作 家住桃源自古今,心期避世亦何深。 未燒書供嬰兒讀,試煮茶憑小仆斟。 老鶴與人常作伴,疏花借柳共為陰。 披圖頓觸吟懷感,元亮高風底處尋。 題前邑侯子才袁公手種籐即效其體美龍研仙明府兼以送行 昔有倉山叟,分符蒞沭陽。 一本儒術以為治,于今遺愛民難忘。 當其退食閑,手自種籐樹。 雨露既含滋,鬼神亦呵護。 百余年來郁蔥蘢,清陰普覆人無數。 儂常讀公詩,嘆公為政美。 此樹在官衙,未得尋根柢。 豈知天意厚栽培,復有賢官來贊理。 賢官本是湘山賢,賢與倉山相后先。 凡所設施皆愷悌,尤能弭盜安閭閻。 堂前有母敦慈訓,事事秉承無不順。 為體老人愛才心,搜羅竟到閨中韻。 籃輿小接向衙中,欵待殷殷錫予隆。 閑把去思征舊事,才經指點院偏東。 儂謂汝籐應不朽,植根況自名賢手。 獎成倘不借齒牙,也與尋常草木偶。 呈翹擷楚在今朝,從此堪當勝跡標。 身得追陪譽嘉樹,感同曠世一相遭。 袁公流風雖已往,龍母精神猶健朗。 何幸叨居弟子行,題名不羨湖樓廣。 種滿河陽一縣花,門墻桃李共芳華。 賢官那必更賢母,若比前賢猶有加。 可惜春風留不住,行將直上扶搖路。 曾經青眼古梅株,冷落空山復誰顧。 嗚呼,冷落空山復誰顧。 當與汝籐同作千秋萬歲召伯甘棠賦。
|
|
來自: 泮溪別館 > 《近現當代名人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