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夏文明幾千年的歷史之中,姓氏文化,可以說是中國文化最為重要部分之一。而現(xiàn)代人們更是十分重視自己姓氏的祖先,可以稱之為尋根。通過尋找家族的源流,可以建立歸屬感,對后代的傳承也有著重要的意義。 隨著現(xiàn)代工具的發(fā)展,很多不曾為大眾所聽聞的姓氏也都逐漸露出了真面目。有些姓氏更是千奇百怪,不僅難讀,作為姓氏也是十分少見的,有一個姓氏便是其中的代表。 這個姓氏非常特殊,因為這個姓氏不像是一個完整的字,而更像是一個部首,只是漢字的一部分。這個姓氏就是彡姓,雖然它只有簡單的三筆,非常容易書寫,但是它的讀法卻是很多人所不知道的。 當它作為漢字時十分少見的,只有在一些比較古老的書籍當中能夠偶爾瞧見,在現(xiàn)代社會中已經是很少使用的了,不過作為偏旁部首就是很常見的。 彡作為漢字時一般是讀成“shān”,而作為姓氏時,則是讀成“xiǎn”或者是“shǎn”。 這個姓氏在現(xiàn)代已經是不多見的了,不過還是很有必要來探其根源,追溯尋根才能夠讓姓氏文化更加豐富和生動起來。 首先彡可不僅僅有單姓“彡”,還有復姓\\\\'\\\\'彡姐\\\\'\\\\'。而之所以由兩個姓氏是因為其根源。彡姓發(fā)祥于今甘肅臨洮、陜西榆林。 據記載,彡姓源自于姜姓,姜這個姓氏是炎帝的后代中十分出名的一支。而這個姓氏的第一次出現(xiàn)則是在秦漢時期的隴西羌族彡姐氏部族,后來因為當時族人以部落名為氏,稱彡姐,在此后簡化為彡。 因此才會有彡姐和彡姓之說,不過歸根到底這兩者都是同一個部落罷了。 不過話說回來,隴西這個地方是有著很悠久的歷史的,大唐的李家便一直自稱是隴西李氏后人,這個隴西又有何特殊之處呢?值得讓貴為帝王的李家子孫一直如此自稱。 秦昭王三十五年,即是公元前272年,開始設置隴西郡。大漢初年,設襄武縣。漢高祖二年時,劉邦改雍州隴西郡;公元前127年,漢武帝改雍州為涼州。 公元前114年,漢朝皇帝在隴西郡地增置咯天水郡,當時的隴西縣境內有襄武、首陽、探道、蘭干這四個郡縣,分別是讓隴西、天水二郡分轄,且隴西、天水又隸屬涼州刺史部。隋朝,則改名為隴西縣。 可以說,隴西因其地理位置和歷朝歷代帝王的政策問題,一直都是戰(zhàn)爭的重要戰(zhàn)略之地。其歷史悠久,而發(fā)源于此地的彡姐氏部落亦是如此。 除了根據文獻記載的源流之外,關于彡姓,還流傳著一個明朝的小故事。 據說在明朝之時,有一個來自湖北的名叫彡茂的文人,因他考上進士,所以便進京來參加殿試。而這個時候,就因為他的姓氏很是特殊,明英宗在眾多士人當中一眼就看到了他的名字,但是卻又不認得他的姓氏。 于是這皇帝就問了身邊的文選郎中李賢,這個字是如何讀的。李賢為了簡明,便直接告訴他說,“彡”和“陜”同音,卻不想明英宗竟然索性就將他的姓氏改成了“陜”,因此彡姓就分出了一支陜氏家族。 這也不過是一個流傳的故事罷了,真假也還未可知。不過這個姓氏確實是流傳了上千年,作為一個普及率不高的姓氏之一,能夠延續(xù)這么久已經是非常不容易的了。 而在現(xiàn)代的時候,因為其讀法較有少人知道,再加上多年來的遷移分布,彡姓已經極其少見了。 據說由于彡字沒有太多人認識,所以彡姓的人在辦理各種證件的時候是十分的麻煩,以至于后來很多彡姓的人為此改姓,可能在此以后姓彡的人還會越來越少。 雖說如此,不過彡姓仍然算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姓氏。對于我們自己的姓氏,即便是十分少見或是難讀,終歸也是一個宗族流傳的根基,追根溯源的意識是值得擁有的。 尋找自己的姓氏來源于哪個朝代以及哪個地方,是有利于培養(yǎng)家族的責任感和使命感的,對于華夏文明的發(fā)展及血脈的傳承,都是有著很重要的作用的。 這個姓氏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簡單的姓氏,只有簡單的三筆,卻沒有幾個人能讀對。對此,你是怎么看的呢?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lián)系刪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