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周末,我也去看了這部電影,看完就被燃炸的劇情感動到流淚。 影片主要講述的是,元始天尊將混元珠提煉成靈珠和魔丸,靈珠投胎為人,將來可堪大用;而魔丸則會誕出魔王,為禍人間。 元始天尊啟動了天劫咒語,三年后天雷將會降臨,摧毀魔丸。 可本該是靈珠轉(zhuǎn)世的哪吒,降生前卻被申公豹搶走了靈珠,留下魔丸讓哪吒轉(zhuǎn)世投胎。 于是,哪吒一出生就被貼上了魔童的標(biāo)簽,遭到百姓們的誤解和憎恨。無論他如何證明自己,都不能改變百姓對他的看法。 這個時候,哪吒的父親李靖卻告訴他:“你是誰,只有你自己說了算,永遠(yuǎn)不要放棄?!鄙踔辆幜艘粋€善意的謊言,說哪吒是靈珠轉(zhuǎn)世,將來要拯救天下于水火中。 后來,當(dāng)滅頂之災(zāi)來臨時,哪吒不惜犧牲自己,去拯救深深傷害過他的陳唐關(guān)黎民百姓。踐行了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
很多網(wǎng)友在看完電影都表示,在哪吒身上,我們能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哪吒就是我們,我們就是哪吒。 因為每個人都希望打破成見,逆天改命,但卻少有人能真正做到,這部片子,激起了普通人對宿命的反抗。 所以,這些高燃的臺詞才會激起觀眾的熱血和亢奮: “生而為魔,那又如何” “不認(rèn)命,就是哪吒的命” “若命運不公,就和他斗到底” 哪吒之所以能夠從一顆人人唾罵的魔丸,變成一個救萬民于水火的大英雄,正是因為他相信,自己可以主宰自己的命運。 只要他不想成魔,他就可以脫去與生俱來的魔性,讓自己成為英雄。 這樣的人,無論身處怎樣的逆境,都能轉(zhuǎn)危為安,讓自己幸福。 02 有人說,哪吒能夠改變自己的命運,是因為父母的愛,讓他改變了心性,改變魔的一面。 哪吒從一生下來,父母就接納了他的不完美,他們從未對孩子的頑劣表達(dá)不滿和嫌棄,明知他是個魔童,卻還是把他當(dāng)正常孩子來愛,從沒放棄教化他做一個好人。 李靖夫婦整日忙著降妖除魔,有一部分原因也是為了給哪吒積福,希望通過自己的善行,去抵消百姓對哪吒作為“妖孽”的怨恨。 李靖雖然話不多,卻愛得深沉,他知道哪吒時日不多,到了三歲,就會遭天雷劈斃,但他不死心,依然到處尋求解救哪吒的方法。 當(dāng)他知道可以用自己的命換哪吒的命時,也毫不猶豫拿到生死符,愿替哪吒去死。 所以很多人說,如果哪吒沒有投胎到這樣一個充滿愛的原生家庭里,生性邪惡的他恐怕也難逃厄運。 但其實,原生家庭并不是制約一個人的根本因素,核心在于你是否有改變的意愿,以及是否有付出超過他人的努力。 美國明尼蘇達(dá)大學(xué)追蹤研究了一些兒童的逆商后就發(fā)現(xiàn),家庭環(huán)境因素對一個人成功與否,并沒有決定性影響。 這個世界上,在糟糕的原生家庭里出生,最后卻打得一手好牌的大有人在。 蔡少芬就是一個例子。 蔡少芬的人生開端,一起筆就是一把爛牌,出身香港平民家庭,父親早逝,從小失去父愛,母親又嗜賭如命,欠下大量賭債。 跟著母親顛肺流離的她,17歲就參加港姐出道,后又委身劉鑾雄替母還債,保她周全。
而蔡少芬的母親也是為了榨干女兒的每一滴血汗,無所不用其極,甚至拍賣女兒的初夜,逼著她跟富商交往。蔡少芬一度因此抑郁,想要自殺。 最后,她不得不宣布斷絕母女關(guān)系,試圖走出這個困了自己將近30年的泥潭。
事實證明,她做到了。 綜藝節(jié)目里,她和張晉幸福的模樣,讓所有人都心生羨慕。 她也常常在節(jié)目中表達(dá)了自己對當(dāng)下生活的滿足,以及對丈夫張晉的感激。
事實上,原生家庭對我們影響程度的高低,與我們自身的獨立能力成反比。越獨立,原生家庭的影響就越小;越依賴,原生家庭的影響就越大。 正是因為蔡少芬敢于和母親決裂,讓自己獨立出來,去擁抱新生活,才讓她擁有了更好的人生。 因為她相信,主宰命運的,是我們自己本身,只要努力,就能把命運欠你的贏回來。 03 幸福是一種能力,蔡少芬和哪吒,都具備這種能力。 他們這類人往往都有一個共性,就是擁有成長型思維。 這種思維模式的核心是創(chuàng)造能量、專注未來,他們會把別人認(rèn)為是問題的事情轉(zhuǎn)變?yōu)樽约旱臋C(jī)會,從而改變自己糟糕的處境。 綜藝節(jié)目《我最愛的女人們》里有一幕,讓我印象深刻: 節(jié)目里的四個家庭到張家界旅游,剛開始選房子的時候,蔡少芬、鐘麗緹和袁成杰一家托朋友的福,都選到了條件比較好的房子,只有楊爍一家住進(jìn)了一個簡陋的“茅草屋”:四處透風(fēng),每夜與蟲子共眠、聽蛙聲入睡…… 住了幾天之后,節(jié)目組又安排了一個換房子的活動,四個家庭分別派出一個代表,重新選房子。 最后,“茅草屋”被張晉選中了。 傍晚,各種各樣的蟲子在屋子里“作妖”,天生怕蟲子的蔡少芬?guī)捉罎ⅰ?/p>
事后一家人吃飯的時候,蔡少芬卻主動邀請大家說出“茅草屋”的優(yōu)點,希望能夠因此改變自己的感受。 于是張晉和婆婆紛紛開始了頭腦風(fēng)暴:這里的陽臺好、空氣好、房間不用打掃……
這就是一種成長型思維方式。 成長型思維者傾向于通過搜索逆境中積極的因素,來調(diào)整自己的主觀幸福感。 精讀君在終身成長詞典的詞條《980:主觀幸福感》中就提到:主觀幸福感強(qiáng)的人,未必比別人擁有更多的金錢、更好的成績,更重要的是他們對待生活和困難的態(tài)度不同、視角不同。 主觀幸福感弱的人,往往愛抱怨,把精力集中在對生活的不滿之處,而主觀幸福感更強(qiáng)的人,會把注意力集中在令他們開心的事情上。 成長型思維者相信,思維決定感受。 《反內(nèi)耗》一書中也提到:不同的概念帶來的感受會截然不同。 比如,路邊一個隨意擺放的色彩剝離脫落的泥塑,我們可能看都不愿意看一眼,但如果有專家說,這是秦始皇兵馬俑,我們就會如獲至寶。 我們對世界、對自我、對他人的認(rèn)知都建立在概念之上,從這個角度理解,思維對感受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所以說,“情人眼里出西施”是有道理的:面對喜歡的人,我們會覺得看著更順眼。 04 思維的作用,不僅在于能決定感受,它還會放大感受。 哈佛大學(xué)曾做了一個實驗:把大學(xué)生連接到電子刺激儀上,然后給他們連續(xù)五次的疼痛電子刺激。 不同的是,有一半的被試被告知,這些電擊是有人在另外一個房間傳遞給他們的,但是那個人并不知道他們在給別人刺激,他們沒有任何惡意,只是負(fù)責(zé)按一個按鈕。 結(jié)果被試報告的疼痛感,第一次的刺激記錄是非常痛苦,第二次感覺輕了一點,第三、第四、第五次痛苦會逐次遞減。 另一半的被試被告知,隔壁房間的人是故意給他們電擊——他們知道電擊會傷害到被試。 結(jié)果,第一次電擊,學(xué)生報告說痛得像在地獄一般,第二次還是一樣痛,到了第三、第四和第五次,這種疼痛感對他們來說已經(jīng)變成不可忍受的折磨了。 雖然每次刺激完全相同,但不同的思維決定了痛苦是更輕還是更重。 因此,當(dāng)我們遭遇困境時,只要掌握了有效的思維處理技巧,就能順利擺脫困境。 掌握思維處理技巧,除了前面說的,關(guān)注逆境中的積極面,還有一個方法,就是學(xué)會感恩。 有研究發(fā)現(xiàn),能在日常生活中感知仁慈與感激的人,會更健康快樂,更常體驗到正面的好心情,也比較滿足。 感恩之所以具有這樣的力量,是因為它們是根據(jù)順勢療法的原則來運作的:小劑量就足以產(chǎn)生大效果。 因此,不論糟糕的感覺有多強(qiáng)烈,只要在生活中最微不足道的片刻里找到一點點感恩之心,比如陌生人的善意眼光、一個溫暖的問候,都能立刻在你身體里啟動重大改變,帶你走上一條更好的路。
《哪吒》里太乙真人說過一句話:“如果你問我,人能否改變自己的命運,我也不曉得,但是不認(rèn)命,就是哪吒的命?!?/p> 不認(rèn)命,不應(yīng)只是哪吒的命,也應(yīng)該是我們每個人的命。 強(qiáng)大的人,可以接受命運的垂青,也可以接受它砸過來的各種臭蛋。 學(xué)會關(guān)注生活中的積極面,常懷感恩之心,幸福就會自動到來。 想過什么樣的人生,由你自己說了算。 “有些東西是看不見的,你必須要和很強(qiáng)、很有力量的東西去碰撞,你才會知道什么叫真正的自我,什么叫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