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母親都會有這樣的感慨:孩子大不如孩子小。雖然每個老母親都是在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不斷地升級才練就了一身的本事,可是在面對孩子層出不窮的問題的時候,即便是身懷絕世武功,也無法將所有的問題都一一打敗。因為每個老母親要面對的敵人,是孩子的成長規(guī)律。 前幾天小編帶孩子去逛商場,在買奶茶的時候,聽見了一對母子在對話,似乎是因為母親對點餐的步驟不是很熟悉,點錯了孩子想要吃的東西,孩子對了母親一臉的埋怨,雖然那位母親一直在耐心的跟孩子解釋,可是孩子竟然扔給母親一句:你怎么這么笨。然后就轉身離開了,留下母親一個人尷尬地站在那里,看得出來她想幫孩子再點一杯孩子想喝的,可是又擔心孩子的安全,大概心里做了一番取舍之后,轉身朝著孩子離開的方向追了過去。 那個孩子看上去也不過十來歲的樣子,雖然一直都知道十來歲的孩子都很有自己的主見,但是這樣辱罵家長的孩子,小編還是第一次看到。 可能很多家長都很不理解,為什么10歲之前好好的孩子,在進入10歲,以后會突然之間變得非常叛逆,其實這是孩子的一個生長規(guī)律。 1、青春期前的騷動不安 有相關青少年心理學家對此做過專業(yè)的研究,研究發(fā)現孩子真正進入青春期的年紀是13歲,但是情緒爆發(fā)通常會集中在十六七歲。所以10歲的孩子正處于青春期的前妻,正是躁動不安的年紀,他們對自己的能力有了一定的認知,但是缺乏對這個世界的了解,說的通俗一些就是盲目的放大了自己的能力,因此他們經常會想要表達自己的主觀想法,卻忽略了很多客觀的事實。孩子這種情緒的產生是完全不由自己的,因為孩子從10歲開始腦垂體就開始分泌性激素,這種激素對孩子的身體來說是非常陌生的,所以孩子身體內的一些細胞會出現排斥的反應。 2、十分在意別人的看法 對于10歲的孩子來說,他們的大腦中已經有了基本的是非觀念和道德觀念,他們知道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因此也就開始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所以這個時期的孩子,通常表現欲也特別的強,他們希望別人能夠看到自己身上的閃光點,在此同時,他們又會不斷地將自己的缺點掩蓋,換一句話說就是在這個時期的孩子,希望成為別人眼中優(yōu)秀的人。只要家長仔細觀察,就會發(fā)現,這個時期的孩子對自己的外表開始注重,對自己的言談舉止也開始有了要求。 3、捍衛(wèi)自己的權益 很多家長喜歡把孩子的一切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所以從孩子小的時候就會經常翻孩子的書包,檢查他們的課本里有沒有與老師講的內容無關的筆記,以此來確定孩子是不是上課認真聽講。如果一些家長在孩子10歲,以后還會延續(xù)這樣的習慣,那么極有可能會招來孩子的反感,因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有了自己的心事和想法,也有了自己想要遮掩的缺點,家長總是去探究孩子的飲食,會給孩子一種是原諒也被吃飯的感覺。所以為了捍衛(wèi)自己的權益,很多孩子會對父母的行為進行反抗。 對于孩子的十歲來說,其實是一個給家長反饋階段,反饋家長在過去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都存在哪些不合理的地方, 1、過分干涉孩子的生活。 孩子從三歲開始自我意識就已經覺醒了,隨著自我意識慢慢發(fā)展,等孩子10歲的時候,自我意識你就有了基本的出行,家長如果在這個時候,依舊過分的干涉孩子的生活,會讓孩子非常的反感。首先過分干涉孩子的生活是對孩子的不信任,孩子會認為父母還把自己當成小孩子一樣對待,根本看不到自己“成熟”的思想。這個階段的孩子最希望的是能夠得到家長的信任,放手讓他們去做他們能做的事情,雖然他們對自己的能力認識的并不到位,但是他們非常喜歡這種被信任的感覺。 2、習慣性侵犯孩子隱私。 家庭不是監(jiān)獄,孩子也不是監(jiān)獄里的犯人。家長沒有必要天天把孩子盯的死死的,孩子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甚至想要抒發(fā)內心的情緒,寫下一篇日記,還要被父母偷偷拿來觀摩研究,家長想要了解孩子的思想動向和心理活動,來確保孩子是否受到不良風氣的影響,這種想法我們都能理解,但是我們不鼓勵任何情感孩子顏色的行為。家長想要了解孩子多一點,就要跟孩子經常的溝通,了解孩子心里真實的想法,期待孩子的隱私,這回讓孩子覺得自己生活在一個不安全的環(huán)境之中。 3、行為和教導不一致。 很多家長會教育孩子有愛心,可是在看到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很多家長都會選擇帶著孩子獨善其身。還有一些家長一邊教育孩子要有遠大的目標和理想,另一邊自己卻在醉生夢死。孩子經常看到家長對自己的教導和真實表現出來的行為不一樣,會對自己長久以來生活的環(huán)境產生質疑,也會對家長的人格產生質疑。對于10歲的孩子來說,他們已經知道了基本的道德標準,當家長表現出來的行為和他們大腦之中形成的道德標準出現偏差的時候,他們就會以道德標準去要求家長,所以家長就會覺得孩子有一些“叛逆”。 很多家長會發(fā)現孩子到了10歲以后性子會突然發(fā)生改變,這是因為孩子即將進入青春期,各方面認知會有所提升,家長不要一聽到“青春期”三個字就發(fā)慌,孩子出現叛逆的問題并不是壞事。 1、自我意識增強了。 在處理一些事情的時候,孩子會越來越側重于主觀想法,他們不再單純的滿足于被動的接受,就像一只剛剛學會捕捉獵物的小豹子,長久以來跟隨著母親學習,到了一定的階段以后,他們就會想要把自己學到的本領,應用到實際上。10歲以后的孩子,面對世界的態(tài)度是躍躍欲試的,他們希望能將長久以來學習到的知識、為人處事的方式、成型的道德標準等等,都用的實際的解決問題上。所以家長一旦發(fā)現孩子的性格有所改變,只要不是潮州糟糕的方向發(fā)展,家長就可以不要過分的擔心,給孩子和自己更多的信任,要相信在自己正確的引導之下,自己的孩子不會走上一條罪惡之路。 2、情感越來越豐富。 情感豐富也是這個時期孩子發(fā)育的心理特點,孩子表現情緒低落,不再是因為一些片面的原因,他們會有一個復雜的心理過程,就像小編在奶茶店里看到的那對母子,可能在孩子心里并不覺得母親笨,他只是覺得媽媽應該是一個無所不能的超人,一旦母親的形象和實際表現出來的狀態(tài)出現落差的時候,孩子就會感覺很不舒服。而且如果在這個時候孩子聯想到別人家的母親無所不能,心里就會有羞愧的感覺,這種一系列的復雜情緒就會促使孩子說出一些言不由衷的話。要知道孩子并不會真的嫌棄母親,就像每一個母親對孩子嚴格要求都是因為恨鐵不成鋼,孩子同樣也會對家長有更高的期待。 3、人際交往能力日漸成熟。 10歲的孩子不僅自我意識增強了,情感也變得越來越豐富,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也比從前成熟了很多。孩子小的時候因為害羞心理,看到陌生人都會躲在媽媽的身后,10歲以后孩子的這種害羞心理就不會表現得那么明顯了,雖然在面對陌生人和陌生環(huán)境的時候,他們依然又不適的感覺,但是他們已經懂得如何去化解這種感覺。家長會發(fā)現這個年紀的孩子開始主動和別人進行交流,在和別人交談的時候,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說話的時候語氣和措辭,都會有明顯的進步。 十歲是孩子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轉折階段,家長一定要做好應對措施,幫助孩子平穩(wěn)過渡。 1、構建良好的家風。 家風指的是家里的做事風格和行為氣度。曾國藩曾經對后人說過,看一個家庭的興衰成敗的,就要看子孫的三個行為。一是:看孩子幾點起床。起床晚的必定是懶惰,懶惰之人,根本無法撐起一個家庭的重擔。二是:看孩子是否做家務。連自己的家里都不收拾的人,必然無法規(guī)劃好自己的人生。三是:看孩子是否讀書。人如果不學習,是不知道什么是真正道義的。所以曾國藩的后人都非常的優(yōu)秀。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讓孩子知道什么是廉恥,也要懂得基本的禮儀。 2、培養(yǎng)孩子自尊心和上進心。 10歲的孩子處在人生重要的分水嶺,家長一定要引導孩子吵著積極正面的方向發(fā)展,否則的話很有可能會讓孩子一輩子都庸庸碌碌的生活。首先就要培養(yǎng)孩子的自尊心,家長要在平常的生活中,無條件的尊重孩子的想法,這樣孩子才能夠知道被人尊重是一件很開心的事。然后家長要告訴孩子,只有積極的進取才能過獲得自己想要的未來。 3、引導孩子建立良性社交。 10歲的孩子很容易對社會上一些看似強悍的人產生崇拜心理,所以家長一定要告訴孩子,真正強悍的人是那些能夠在光明的正道上走出一片光輝的人。在孩子交朋友,這件事情上,家長,雖然不能過分的干預,但是一定要從一邊委婉地進行引導,告訴孩子,真正的朋友是要共同進步,以及彼此鼓勵去面對困難,然后攜手去迎接光明的未來。 總結和分析 10歲的孩子并不像家長想象的那么難以管教,只不過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有了自己評判一件事情的標準,對待這樣的孩子家長一定要以身作則,讓孩子對自己產生無條件的信任,這樣,在引導孩子的過程中,才會在孩子的心中有一定的權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