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作為保健養(yǎng)生的重要項目,其操作簡單、適用范圍廣,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尤其是一些灸具的發(fā)明讓艾灸的使用更加的“親民”。前幾日,三伏貼燙傷孩子皮膚的新聞出現(xiàn),即使三伏貼不是三伏灸,但這也讓很多的家長甚是焦慮:小孩子真的適合艾灸嗎? 這個問題的回答當然是肯定的,小孩子艾灸的好處非常多,只不過艾灸的方法與成人不盡相同,比如艾灸的時間不要太長、艾灸的溫度不要太高、艾灸時配穴的個數(shù)不要太多等。只要掌握了這不太難的技巧,你就可以讓孩子獲得艾灸時的5大好處:(文章最后我會介紹小孩子必灸的保健穴位?。?/p> 1. 健脾胃 古人提倡小寶寶在6個月之后喂食谷物,這是因為小寶寶在6個月的時候處于五行中的“火”,而火是生土的,咱們的脾胃就是土,所以在6個月后小寶寶的脾胃就能過消化五谷了。有很多家長過早的讓孩子吃輔食,因而導致寶寶的脾胃受了傷,所以應該多給寶寶灸合谷穴。 脾胃為后天之本,主管這我們的生長、生殖和發(fā)育,這對臟腑組合倘若打小“受傷”,這會影響孩子的成長,也會影響孩子的胃口,產(chǎn)生不可挽回的傷害。 2. 去火消腫 人體具有自我修復的功能,例如在手被打腫了的時候,就會明顯感覺到手上有股熱氣,這是身體調(diào)度的氣血在修補我們的傷口,艾火也能夠起到這樣的作用,像小兒腮腺炎、扁桃體發(fā)炎、風濕等腫脹癥狀的病,用艾灸的方法灸治效果非常好。 很有灸友有這樣的感覺,自己感覺身體有發(fā)燒的前奏,比如嗓子有點干疼、頭暈腦脹、流鼻涕等,于是就用艾灸灸咱們的大椎穴,這病癥很快就消失了,這是將陽氣通過大椎穴傳達至人體的督脈上,從而起到增強人體免疫能力或者抵抗病毒能力的作用。 同樣,小孩子長期高燒不退,很容易上火的時候,用艾灸的方法進行灸治,效果就會非常的好。 3. 灸出腹病 小孩子因為脾胃尚未發(fā)育完善,所以腹部的病癥非常多,像積食、腹痛、腹部積液等,每一種病背后對應的關系非常復雜,即使是醫(yī)生也很難判斷原因。因此,我們更需要做的不是去治病,而是治“未病”,提升孩子的免疫系統(tǒng),讓孩子不生病才是最好的。 肚臍眼是神闕穴,旁邊有關元穴、氣海穴、神闕穴等非常多的保健大穴,而且孩子的肚子面積很小,一根20毫米的艾條幾乎可以覆蓋大半個腹部(采用回旋灸),這樣可以使得孩子整個腹部的經(jīng)絡通暢、氣血充足,腹部自然就健康了。 4. 灸出濕氣與寒氣 夏天的時候濕氣重,因此小孩子容易長濕疹,又因為在夏季愛吃寒食,所以他們的脾胃又會受到寒氣的打擾,濕與寒相互夾擊下,小孩子很容易產(chǎn)生一系列的季節(jié)病。 在春秋季節(jié),這是氣溫變化最大的兩季,也是孩子最容易受到寒氣入侵的季節(jié),于是打噴嚏、流鼻涕什么的經(jīng)常出現(xiàn),雖然病不大但時間通常很長,就怕發(fā)展成鼻炎、肺炎什么的。用艾灸的方法灸孩子的對應穴位,很快臉就會紅彤彤的,并以流鼻涕的形式排毒后病情也就好了一大半了。 5. 保健大穴 (1)身柱穴:小孩子保健最不能忽視的穴位就是身柱穴,此穴對于孩子的神經(jīng)系統(tǒng)、呼吸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免疫系統(tǒng)等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像什么咳、喘、逆、感冒發(fā)燒、發(fā)育不良、食欲不振等等都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即使你不想做艾灸,也要按揉這個穴位,也能起到保健養(yǎng)生的作用。 (2)神闕穴:神闕穴就位于肚臍眼位置,這是人陽氣出入的門戶,小孩子不護好這個穴位很容易腹痛、脾胃不好,因為這個穴位的下方只有一張皮,沒有脂肪與肌肉的保護,很容易牽連著內(nèi)臟的不適。經(jīng)常灸這個穴位,可對孩子整個腹部進行保健,像拉肚子、便秘、積食、腹痛腹脹等問題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3)公孫穴:這個穴位我們平時聽的較少,但卻是小兒保健不可錯過的大穴。此穴位于腳掌內(nèi)邊側(cè)屬于足太陰脾經(jīng),有健脾、助消化、扶虛弱、改善虛寒的作用。現(xiàn)在的孩子吃的雜,住的地方接觸陽光也少、平時運動量不足,因此脾胃不好、體質(zhì)較差,艾灸公孫穴就可以彌補這些不足。 最后說一下小兒常見病的艾灸穴位總結(jié): 風寒感冒:百會穴、大椎穴、風門穴、肺腧穴 咳嗽:大椎穴、風門穴、肺腧穴 腹瀉:神闕穴、關元穴、足三里穴 厭食:中脘穴、天樞穴、神闕穴、身柱穴 慢性鼻炎:迎香穴、鼻梁穴、印堂穴、攢竹穴、太陽穴 哮喘:風門穴、肺腧穴、膏盲穴、大椎穴、身柱穴 發(fā)育不良:大椎穴、身柱穴、中脘穴、神闕穴、胃腧穴 小兒夜啼:勞宮穴、中沖穴、神門穴、神闕穴。 艾灸的方法:手法——溫和灸;時間——每穴5-10分鐘,每日取2-3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