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4: 透骨草、大黃、當歸、赤秀藥紅花各10克,牡丹皮6克,生地黃15克,雞血藤20克、血竭5克,土虱30個,自然銅末3克,白酒350毫升。 用法: 將前12味藥除自然銅末外全部粗碎用白酒煎至減半,去渣,分作3份,備用。每日1份,并送服自然銅末1克。 備注: 接骨續(xù)筋,止痛。主治跌打損傷及骨折。孕婦忌服。 方5:
柴胡、當歸、川芎各12克,川續(xù)斷、馬錢子(制)、骨碎補(去毛)、黃芩、桃仁、五靈脂赤芍藥、蘇木各6克,紅花、三棱各4克,乳香(制)3克,65度白酒1000毫升。 用法: 將前14味藥研為粗末,混勻,入布袋置罐內,加入白酒,密封,浸泡30日,壓榨過濾去渣,靜置沉淀,取上清液分裝瓶,備用。每次3060毫升,每日2次。亦可外用,涂擦患處。 備注; 舒筋活血,消腳止痛。主治跌打損傷,所血凝滯,腳痛不已,筋絡不舒。 來源:《中藥制劑匯編 方6: 梔子60克、川烏、草鳥、姜黃、香附(鮮品搗爛)各15克,柑子樹葉(鮮品,搗爛)30克。 用法: 先將前4味藥共研細末,再與后2味藥共和勻,以酒、面粉適量調和成軟膏狀,備用。每取此藥膏20-30克,敷于患處,外加包扎固定,以防藥液外溢。每日或隔日換藥1次,以加保持其藥層濕潤。一般敷藥1或2次即獲痊愈。 備注: 祛風除濕、理氣活血、消腫止痛。 主治: 各種跌打損傷。本方只限外敷,切忌內服。 方7:
大黃、梔子、姜黃土整蟲各150克,川烏、草鳥、膽南星、半夏各100克,三七、乳香沒藥、青皮、陳皮各50克。 用法: 上藥烘干,共研為極細末,儲瓶備用。用時應根據受傷部位和面積大小,取藥末適量,用白酒調和成軟膏狀,貼敷患處,上蓋敷料,外加包扎固定。藥層干了可酒白酒以保持其濕潤。若同時用熱水袋外敷藥物,效果更佳。每日換藥1或2次。一般用藥2~5次即可治愈。 備注: 活血化、溫經通絡、消腫止痛。主治跌打損傷。本方有劇毒,嚴防誤入口、眼和鼻中。 方8: 梔子2份,烏藥、桃樹枝心、榔樹枝心各份。 用法: 上藥分別曬干,研成細粉,分袋保存備用。用時,根據所需藥量(按上述比例配制而成),以水和50%乙醇各適量,再加入10%面粉混克合拋勻,調和成軟膏狀,攤在塑料布上(用藥量按受傷面積而定,厚約0.3厘米)貼敷患處,用繃帶包扎固定,以防藥液外溢。按冬季2或3天,夏季1或2天換藥1次,以保持其濕潤。一般用藥2或3次即獲痊愈。 備注: 理氣活血、消腫止痛。主治各種跌打損傷、扭傷及軟組織挫傷。 
方9:
蘇木、丹參各15克,紅花、羌活、威靈仙、五加皮各9克,乳香、沒藥各6克。 用法: 上藥共研為粗末,用紗布袋裝好封口,放入砂鍋內,加清水1500毫升,蒸10~20分鐘,然后提出藥袋,將藥液倒入盆內,趁熱先熏后洗患處。每日1劑,每日2或3次,每次熏洗15-30分鐘 備注: 祛風除濕、活血化瘵、消腫止痛。主治陳舊性損傷,疼痛不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