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涼悲壯的邊塞號角
——范仲淹《漁家傲》
馬茂元 王從仁
塞下秋來風(fēng)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髪征夫淚。
范仲淹(公元989—1052年)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散文家,也是一位優(yōu)秀的詞人。他的詞只有六首傳世,其中以《漁家傲》最為膾炙人口。宋仁宗康定元年(公元1040年)范仲淹任陜西經(jīng)略副使兼知延州(治所在今陜西延安),守邊四年。這首詞就是當時感懷之作。
詞的上片寫塞外秋光。首句的“異”字很有分量,它包含著兩個方面的內(nèi)容:一是說邊塞的風(fēng)光與內(nèi)陸不同;二是講秋天來臨,邊地景物也發(fā)生了變異。上片的寫景,就是從“異”字生發(fā)開去的。衡陽雁去,是雁去衡陽的倒文,是為了符合詞的格律而顛倒詞序的。衡陽即今湖南省衡陽市,舊城的南面有座回雁峰,相傳大雁飛到這兒便不再南飛。“西風(fēng)緊,北雁南飛”,出了動物的本能,無所謂留戀
不留戀。作者卻說雁“無留意”,實際上是寫人的感受,雁猶如此,人何以堪!
后三句作者有意描寫邊塞的蒼涼景色。邊聲是指邊地特有的聲音,具有一種凄涼的情調(diào)。傳為李俊作的《答蘇武書》中有這樣幾句——“側(cè)耳遠聽,胡笳互動,牧馬悲鳴,音嘯成群,邊聲四起”,是極好的注腳。“四面邊聲連角起”,邊聲加上軍營的號角聲,凄涼以外,又渲染了悲壯的氣氛。的“千嶂”二句,極寫邊疆荒涼而又壯闊的景象。數(shù)不清的山峰猶如屏障一般聳立著。斜陽西沉,煙霧彌漫,在千山萬壑之中,一座孤城緊閉。這三句疊用了許多名詞,只用了三個動詞?!斑B”“起”一開一合,“閉”字則顯出戒備森嚴,透出局勢的緊張,而這座“孤城”,則是處于戰(zhàn)爭的前線,遣詞造句是絲絲入扣的。
下片轉(zhuǎn)入抒情?!凹胰f里”與“酒一杯”對舉,形成強烈對比,一杯濁酒怎能澆萬里思歸之愁呢?其結(jié)果必然是“舉杯消愁愁更愁”。然而,將士們之所以不得歸去,其原因是“燕然未勒”。燕然,即今蒙古境內(nèi)的杭愛山。勒,刻石記功。公元89年,東漢竇憲追擊北匈奴,出塞三千余里,至燕然山勒石記功而回?!把嗳晃蠢铡笔钦f沒有建立破敵的大功。“燕然”一句,說盡了作者矛盾、復(fù)雜的心情。
這首詞不失為一篇優(yōu)秀的愛國主義作品,詞中所表達的抵御外患、報國立功的壯烈情懷,是應(yīng)該給予充分肯定的。(本文有所刪節(jié)——歲寒齋主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