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3月6日,陰,5-15度,游覽九江市潯陽樓、鎖江樓、天花宮、煙水亭、甘棠湖和長江大橋等,下午乘火車到武漢,住宿武昌。 
九江為歷史名城,古稱潯陽、柴桑和江州,地處長江南岸,北畔鄱陽湖,交通發(fā)達,號稱“三江之口、七省通衢”。市區(qū)內(nèi)名勝景點有甘棠湖、煙水亭、潯陽樓、鎖江樓、南湖、天花宮和長江大橋等。 (下圖:九江街景) 
我住宿在城區(qū)十里大道北段,離甘棠湖和南湖都很近。早晨6點半起床,吃過早點后,便騎著單車,朝著景區(qū)方向行去。 (下圖:潯陽樓外景)

單車往北穿過二畝地路、廬山路和潯陽路,然后沿著濱江路直往東走,約半小時后便來到了潯陽樓。 (下圖:鎖江樓大門)

潯陽樓位于九江市濱江東路,緊靠長江。因九江古稱潯陽而得名。潯陽樓已有上千年歷史,其名最早見于唐代江州刺史韋應物詩中,隨后,白居易在《題潯陽樓》詩中又描寫了其周邊景色。而真正使?jié)£枠浅雒氖枪诺涿端疂G傳》,小說中有宋江潯陽樓題反詩、李逵劫法場等故事,為潯陽樓增加了傳奇色彩,使此樓名噪天下,成為江南名樓。 (下圖:潯陽樓雄姿)

歷史上的潯陽樓曾多次毀于戰(zhàn)火,今天看到的潯陽樓是1987年重新修建的。樓高21米,共有四層,占地300平米,建筑面積為1000平米。其樓九脊層頂,龍檐飛翔,回廊四繞,古樸凝重,具有典型的宋代建筑風格。 (下圖:潯陽樓大門)

今天的潯陽樓大體是按照《水滸傳》所描寫的景觀而設計建造的。其樓外景“雕檐映日,畫棟飛云,碧欄干低接軒窗,翠簾幕高懸戶牖“,大門上方,”潯陽樓“匾額高懸,"世間無比酒,天下有名樓"楹聯(lián)懸掛兩邊。 進入樓內(nèi),大廳鑲嵌有“宋公明發(fā)配江州城”、“潯陽樓宋江題反詩”、“黃文炳設計害宋江”和“梁山泊好友劫法場”等瓷板彩畫,還陳列著《水滸》一百單八將的人物瓷像;二樓為當年宋江醉酒題反詩處,墻壁上有今人書寫的宋江反詩:“他時若遂凌云志,敢笑黃巢不丈夫!”橫幅。游人到此,能感受到《水滸傳》所描寫的歷史場景氛圍。 (下圖:潯陽樓內(nèi)景) 
從潯陽樓處繼續(xù)往東走,有鎖江樓屹立在長江邊上。 鎖江樓是由樓、塔和閣軒庭院等組成的一組古建筑群,始建于明萬歷十三年(1585)。其塔因建在回龍磯上,俗稱回龍塔或鎖江塔。塔為石磚結(jié)構(gòu),六面錐狀,上有精美浮雕。塔共七層,高三十五米,每層翹檐都懸吊風鈴,檐口為石刻斗拱,有梯可上塔頂遠眺。古人有詩贊此塔:"望中吳楚窮千里,樓下波濤聚九江"。相傳大禹治水時,曾用鐵牛鎮(zhèn)水,故塔旁原鑄有鐵牛四只。鎖江樓塔樓相映,蔚為壯觀,古時為九江勝景。 (下圖:鎖江樓遠眺) 
鎖江塔有400多年歷史,其間歷經(jīng)風雨,屢遭劫難,但仍巋然聳立,稱得上是建筑奇跡! 據(jù)載明萬歷三十四年(1606)八月,九江發(fā)生地震,江邊巖基石崩潰,鎖江樓及兩條鐵牛墜入江中,只有回龍塔和另兩只鐵牛幸存;清咸豐三年(1853),太平軍與清軍在九江激戰(zhàn),重建樓與兩鐵牛遭炮火襲擊再次被毀,唯寶塔卻巍然屹立而不倒;1938年6月日軍炮艦曾向鎖江塔炮擊。此塔傷痕累累卻仍頑強地聳立在長江邊上。該塔遂成為九江民眾驕傲和城市的象征,現(xiàn)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下圖:鎖江樓雄姿) 
鎖江樓北面為煙波浩渺之長江,登臨塔頂極目環(huán)顧,可北瞰遠山渺黛,南視古城幽雅,仰觀天色空濛,俯看碧江波粼,景象格外壯觀。 (下圖:鎖江樓煙雨)

從鎖江樓沿長江大堤往東走,有近年修建的鎖江樓觀景臺,其上建有兩只銅牛雕塑,昂首挺立,守衛(wèi)著大堤。遠處為九江長江大橋,數(shù)條萬噸貨輪穿梭而過,景象十分繁忙。 (下圖:鎖江樓觀景臺) 
參觀了鎖江樓后,我來到了甘棠湖景區(qū)。甘棠湖古稱景星湖,位于九江市中心,湖周十余里,面積千余畝。甘棠湖由廬山泉水匯入而成,水質(zhì)晶瑩潔凈,匡廬倒影,景色優(yōu)美,是一天然湖泊。 (下圖:甘棠湖外景)

甘棠湖實由兩湖組成,西邊稱甘棠湖,東邊稱南湖,中有長堤和弧橋?qū)珊?lián)結(jié)。南湖環(huán)湖景點有翠竹院、民俗園、南湖公園等;甘棠湖環(huán)湖景點有甘棠湖公園、煙水亭、浸月亭、天花宮、思賢橋和點將臺等名勝古跡。 (下圖:甘棠湖公園一角) 
甘棠湖長堤又名“李公堤”,為唐代江州(九江)刺史李渤所建。李渤(772—831)博學多才,有“李萬卷”之稱。他在各地為官期間,勤于政務,興利革弊,做了不少實事。 當年江州城南橫有一大湖泊,面積約一千二百畝,由于湖面寬闊,南北交通不便。李渤為了方便行人,遂糾工在湖中筑堤,堤長七百步(約二里),南連山川嶺,北接南門口。堤上建橋安閘,控調(diào)水位,兼有灌溉之利。后人為感謝這位刺史,便將新建的堤命名“李公堤”,橋名“思賢橋”。 (下圖:甘棠湖公園一角) 
李渤在擔任江州刺史期間,還不畏權(quán)勢,主動為民請命。當時江州發(fā)生百年大旱,很多糧田顆粒無收,李立即上書陳奏,請求減免民眾賦稅,百姓感恩不盡,將大堤西邊的湖稱為“ 甘棠湖”, “甘棠”是對這位刺史行仁政的贊譽。 相傳周時召公南巡,所過之處不占民房,只在甘棠樹下停車駐馬、昕訟決獄。這種體恤百姓疾苦的事跡為后人頌揚,“甘棠”一詞便成為民眾對有功德賢能官員的美稱。江州人為感謝李渤,將李比之召公,頌其為“甘棠”。 (下圖:甘棠湖煙水亭) 
甘棠湖景區(qū)內(nèi)有一寺廟,稱天花宮。 天花宮取“廟貌如天賜花宮”之意。始建于清同治九年(一八七0),該廟立于大堤西側(cè),占地近三千平米,主要建筑有大殿、三圣殿、觀音殿、娘娘亭、果公堂和寮房等。站在河堤遠眺,綠蔭掩映亭臺樓閣,紅墻黃瓦時隱時現(xiàn),弱柳微風輕拂,宛若瓊島仙景。 天花宮在民間很有影響,據(jù)說每逢佛誕節(jié)日,寺內(nèi)熙熙攘攘,人涌如潮,香云繚繞,梵貝和鳴,佛號經(jīng)聲久久回蕩。 (下圖:天花宮外景) 
天花宮過去稱為“送子娘娘廟”。所供奉的送子娘娘是五代后蜀主孟昶的妃子花蕊夫人。據(jù)載孟昶戰(zhàn)敗降宋后不久便死去,花蕊夫人雖被逼入宋宮卻不忘故主,她私帶孟昶畫像在宮中奉祀,后為太祖發(fā)覺追問,花蕊夫人情急之中謊告“所掛張仙,送子之神,蜀人皆智”。幸太祖未為深究,但要她以蜀亡為題作詩一首?;ㄈ锓蛉藷o奈吟詠道:“君王城上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十四萬人齊卸甲,更無一個是男兒?!彼翁鎸Υ艘矡o可如何。 (下圖:天花宮大雄寶殿) 
花蕊夫人所說的“送子之神張仙“后從宮中傳到民間,立廟祭祀。晚清時,又把張仙男像改為花蕊女身塑像,天花宮遂供起女的送子娘娘來了。寺廟一度香火十分旺盛,古詩有云:“柳影湖波景色饒,天花宮聳更妖嬈。三樓微妙憑窗望,泛雅風光不厭瞧”。 (下圖:甘棠湖公園革命烈士紀念碑)

在景區(qū)南邊,建有甘棠湖公園,該園建于1951年,占地約160畝。公園原是江西洪都會館館址,現(xiàn)有北伐忠烈亭、蔡公時墓和革命烈士紀念塔等歷史建筑,為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下圖:北伐忠烈亭)

煙水亭是一組傳統(tǒng)園林建筑,位于甘棠湖北面的浸月島上,此島相傳為三國時名將周瑜的點將臺故址。 (下圖:蔡公時墓)

煙水亭歷史悠久,為九江名勝之一。據(jù)載唐代時,江州司馬白居易曾蕩舟潯陽,寫下名篇《琵琶行》,有“別時茫茫江浸月”詩句。北宋時,理學家周敦頤見小島形狀如月,遂名“浸月”,并在島上建“浸月亭”。后來,因”山頭水色薄籠煙“,又有人在湖堤處另建一亭,名為煙水亭。 (下圖:浸月島外景) 
明嘉靖年間,兩亭俱廢。明萬歷二十一年(1593),九江關(guān)督黃騰春于浸月亭故址重建煙水亭,這就是現(xiàn)今煙水亭的由來。明清時期煙水亭建筑屢建屢廢,清同治七年(1868)由僧人古懷募捐重建。至清光緒間,煙水亭建筑才形成現(xiàn)在規(guī)模。建國后屢有維修,并建九曲橋通向湖岸。 (下圖:浸月島上觀湖水)

浸月島建筑群分為左、中、右三部分。左為翠照軒、聽雨軒、亦亭;右為浸月亭和船廳;中間依次是煙水亭、純陽殿、五賢閣和觀音閣。這三組建筑由院墻圍成一體,各具特色又相互聯(lián)系。庭院、天井內(nèi)花木扶疏、秀石玲瓏,讓人賞心悅目,是一座典型的江南水上園林。 (下圖:周瑜戰(zhàn)跡陳列館)

煙水亭內(nèi)設有“周瑜戰(zhàn)跡陳列館”。 東漢未,九江為東吳屬地,吳主孫權(quán)的行宮就設于此處。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率領(lǐng)80萬人馬浩蕩南下,追趕劉備,虎視東吳。孫權(quán)封周瑜為大都督,命令他率水軍在甘棠湖中日夜操練,迎擊曹軍。古時,甘棠湖與長江、鄱陽湖相通,水域?qū)掗?,為東吳一水上要塞,當年,湖上戰(zhàn)艦云集,雄師隊列,周瑜在此揮師點將。后聯(lián)合劉備,大敗曹兵于赤壁,創(chuàng)造了以少勝多,以弱勝強范例。 館中用圖文介紹了周瑜生平,正中有一座3米高的周瑜塑像,攜書挎劍,威武剛毅,再現(xiàn)了這位儒將的颯爽英姿。 (下圖:煙水亭內(nèi)園林建筑) 
舊時,煙水亭曾是民眾祭祀先賢的香火之居。五賢閣內(nèi)原供奉有田園詩人陶淵明、江州刺史李渤、江州司馬白居易、宋明理學大師周敦頤和王陽明塑像。現(xiàn)煙水亭各廳室已改作九江文物陳列室,在這里可以看到具有地方特色的出土文物。 (下圖:浸月亭景色)

據(jù)府志記載,“八仙”之一的呂洞賓曾當過潯陽縣令,為九江人辦過不少好事。島上純陽殿中的呂洞賓塑像早已毀于兵燹,殿后留下一塊“壽”字碑,相傳為呂道人親書,字體蒼古,初看是個“壽”字,細看則為“丹”字。據(jù)說這塊似“壽”似“丹”的字碑,寄寓了呂洞賓對九江百姓人壽年豐的美好祝愿。 (下圖:九江火車站大樓)

游覽了煙水亭后,已是下午近5點,我趕緊騎車回到住宿旅店,下午5:36我將乘火車趕往武漢。 (本集完,下一集為《江漢懷舊》)。 (下圖:九江甘棠湖夜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