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有這樣兩個人,曾雄踞荊州,本來手里也有一手好牌,雖然抵擋曹操有困難,但是他們投降得卻是最沒滋味兒的,曹操明明得了便宜,卻仍舊忍不住罵其“若豚犬(豬狗)耳!”這二人就是劉表次子劉琮及大將蔡瑁,這兩人為何放著荊州數(shù)萬精兵不用,便不戰(zhàn)而降了呢?他們?nèi)绻挚挂魂囎釉俳担€會被曹操瞧不起嗎? 劉琮和蔡瑁是如何接手荊州的: 劉琮是劉表的次子,生卒年不詳。劉表晚年時,面臨選擇繼承人的問題,劉表早期最喜歡的是長子劉琦,相比較而言,劉琦的才干雖不突出,但比劉琮要強一些,無奈劉表是個怕老婆的軟蛋,因為劉琮后來娶了劉表繼室蔡氏(蔡瑁的姐姐)的侄女,所以得到蔡夫人的支持,進而也得到蔡瑁的支持。蔡氏姐弟才能不怎么樣,但搞陰謀卻挺有招兒。他們抓住一切機會在后院和前院給劉表洗腦,變著花樣向劉表反映劉琦的問題,真的假的、添油加醋的,甚至無中生有的話總是不停的灌給劉表聽。劉表本身就是一個虛偽的人,時間久了,他便和蔡夫人及蔡瑁統(tǒng)一戰(zhàn)線了。澳門新濠天地 劉琦眼見自己勢單力孤,連唯一支持他的老爹劉表也站到劉琮和蔡瑁一邊,他甚至發(fā)現(xiàn)自己的人身安全恐怕也要受到威脅。當時劉備和諸葛亮也在荊州,為求得護身符,劉琦找到諸葛亮請教保命之計,諸葛亮自然不愿卷入這種紛爭中,劉琦無奈使用了上屋抽梯的辦法,諸葛亮走不脫只好教劉琦學習晉國重耳出外保命的辦法。劉琦隨后便向劉表提出到江夏充任太守之職,因此逃過一劫。不過,這也表明劉琦在爭奪荊州繼承權的斗爭中敗下陣來,大大增強了劉琮接班的機會。荊州這種局面的形成,主要怪劉表的軟弱。就這樣,劉表眼睛一閉,蔡瑁、張允等人便將劉琮扶上荊州牧的位置。劉琦當時雖想起兵討伐劉琮、蔡瑁,但因曹操南下,被迫作罷。 劉琮成為荊州牧: 劉琮的具體情況,在史料中記載較少,年齡及才干均沒有明確記載。但從其娶了蔡夫人的侄女為妻的情況看,年齡應該在15至20歲之間,至于才干應該是很平庸的,他被蔡瑁擁立為荊州牧后,基本就成為了蔡瑁、張允的傀儡,并不能決定荊州的所有大事。建安十三年(208年),劉琮剛成為荊州牧,就迎來了曹操的南征,期間,親曹派蒯越、韓嵩及傅巽等人急忙勸說劉琮向曹操投降。據(jù)《三國志》記載劉琮當時也曾想要聯(lián)合兄長劉琦以及劉備共同抵抗曹操,劉琮說:“與諸君據(jù)全楚之地,守先君之業(yè),以觀天下,何為不可乎?” 傅巽等人卻為劉琮分析了荊州的三個不可抗曹操的理由:一是抵抗曹操就是抵抗朝廷,屬于叛逆;二是其新接手的荊州是擋不住曹操進攻的;三是讓劉備主持荊州抵抗曹操的軍事行動,是不妥當?shù)摹>o接著他們又進一步為劉琮分析了請劉備主持抗曹的結果,如果劉備戰(zhàn)敗,荊州照樣會落入曹操之手,大家處境反而不美,就算劉備僥幸戰(zhàn)勝曹操,“則備不為將軍下也”,荊州則可能就變成劉備的了。這些分析使劉琮僅有的一點抗曹意志也被動搖了,加上執(zhí)掌荊州兵權的蔡瑁、張允也極力慫恿劉琮投降,所以,劉琮最后只好決定早早歸降曹操。 劉琮降曹后結局怎樣: 劉琮確定向曹操投降后,早有人向曹操匯報了這個好消息,待曹操大軍抵達襄陽時,劉琮便率領荊州官僚舉州歸降了。曹操能不戰(zhàn)而得荊州,自然志得意滿,心情很爽,加封劉琮為青州刺史,封列侯。裴松之注記載,劉琮后來又被曹操表奏為諫議大夫,參同軍事。除此之外,再無劉琮事跡的記載,可見,結局應該是比較暗淡的,基本屬于茍且偷生。曹操雖然給予劉琮投降應該享受的待遇,但對其這么輕易就向自己投降是很看不起的。后來,曹操曾說:“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 蔡瑁降曹后的情況: 蔡瑁為了謀得個人的私利,極力主張投降曹操,后來歷任從事中郎、司馬、長水校尉,封爵為漢陽亭侯,并不是像《三國演義》說的那樣被曹操中反間計殺死。據(jù)《襄陽耆舊記》記載,曹操進駐荊州時,曾親自到蔡瑁家中去見蔡瑁,當時蔡瑁的家在蔡洲上,其家“屋宇甚華麗,四墻皆以青石結角。家中婢妾數(shù)百人,別業(yè)四五十處?!辈懿佼敃r還進到蔡瑁家后院的私室,撞見蔡瑁妻子,曹操對她說,自己和蔡瑁是舊交,今日又見,實乃幸會。蔡瑁在曹操時期,應該是享受到了降將該有的待遇。但從曹丕對他的評價看,在曹丕接位后,他境遇應該好不了。曹丕認為“劉表昏于蔡瑁、張允。瑁、允之徒,固未足多怪,以后監(jiān)前,無不烹菹夷滅,為百世戮試。”可見,曹丕稱帝后,對蔡瑁這樣的人是不會待見的。 劉琮投降是誰造成的: 劉琮投降曹操,將劉表經(jīng)營一生的荊州拱手讓給曹操,實際是怪不得劉琮的,造成這種局面的最大責任人正是劉表自己。劉表是一個沒有進取心和開拓能力的軍閥,之所以較晚被曹操吃掉,是因為他的威脅性最小,所以放到后面對付。劉表對內(nèi)的統(tǒng)治力并不強,需要拉攏地方豪強支持才行,所以,他娶了蔡瑁的姐姐作繼室,并逐漸受制于蔡氏姐弟,使荊州親曹派的勢力逐漸占據(jù)上風,并直接阻礙了其打算傳位給長子的計劃,使得劉琮及荊州親曹派在其死后順利控制了荊州局面,導致荊州輕易落入曹操之手。 不過客觀地說,劉琮投降曹操既是無奈之舉也是最好的選擇,因為當時荊州的確沒有與曹操決戰(zhàn)的實力,即使抵抗也難有勝算。但劉琮讓曹操瞧不起就是太軟弱,毫無抵抗的斗志,如果劉琮和蔡瑁是在組織了一些抵抗,失敗后再投降,估計曹操和曹丕也不會那樣瞧不起他們。但那樣投降,顯然事情會變得更復雜,結果也更加不可預知,所以,劉琮與蔡瑁二人便選擇了最簡單的直接投降,結果二人只能茍且偷生,估計后來過得也不能太好。 參考資料:《三國志》《魏武故事》《后漢書》《資治通鑒》《傅子》 免責聲明: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網(wǎng)的觀點和立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