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李意外 聲音:三三 6月份高中同學10周年聚會,我去了。 當時班長在群里問,大家都表現(xiàn)得很積極。 去之前在微信上問了一下小簌:“會不會參加這次聚會?” 一直以來我們都交情不錯。 沒想到小簌發(fā)來一個苦笑的表情,便再也沒有了回應。 我以為小簌忙于工作,無暇顧及。 直到后來到了餐廳,飯桌上,有幾位老同學問起小簌的近況,我還沒來得及回答,就有人搶著說了: “這次特意沒叫她啦。” “看她發(fā)的那些朋友圈,就知道跟我們不是一路人。” “天天不是曬娃,就是發(fā)雞湯,烏煙瘴氣的,全是負能量,俗氣死了。” 他們不知道的是: 小簌去年離婚,有一陣抑郁到很厲害,那時男方把孩子送回老家,不讓小簌探望。 沒有工作,情緒幾度崩潰,想孩子的時候,就忍不住在朋友圈發(fā)發(fā)照片,然后附上一段思念,靠著這樣的寄托,才慢慢熬過來。 不懂,就別瞎說。 不了解,就別隨意批判。 這樣的話,我們常常掛在嘴邊。 可真正做到的人,卻無一二三。 之前在網(wǎng)上也看到過一個類似的故事: 博主說自己一位同事,32歲,至今單身,很漂亮的一個女孩子。半年前離職,在朋友圈分享了一張抱孩子的照片。 同事之間馬上謠言四起: “合著一大把年紀了還不嫁,是等著給人當后媽?看這穿著打扮對方確實是個有錢人?!?/span> 但是事實呢? 同事抱的,是姐姐家的小孩。 你看,總有一些人,在什么都不了解的情況下,就喜歡帶著惡意隨意評價他人,就喜歡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彰顯自己的優(yōu)越感。 看你朋友圈,就知道你跟我們不是一路人; 看你朋友圈,就知道你愛慕虛榮。 每個結(jié)論都下得那么理所當然,天經(jīng)地義。 但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 不要冒然評價我,你只知道我的名字,卻不知道我的故事。 你只聽聞我做了什么,卻不知道我經(jīng)歷過什么。 很多時候,蒙蔽我們雙眼的,無關其他,只是自己的無知。 一個高情商的人,從來不會隨意評價他人。 當他想批評別人的時候,會告訴自己,這世上并不是所有人,都擁有你的那些優(yōu)勢。 前陣子,剛剛高考完的表妹哭哭啼啼跑來我家求安慰,說和最好的朋友鬧翻了。 畢竟年紀小,表妹雖然已竭力控制情緒,擺出一副你不尊重我,那我也可以跟你瀟灑別過的樣子來,但我還是感受到了她鋪天蓋地的難過。 她的好朋友,在同學群里沒完沒了地吐槽她那結(jié)結(jié)巴巴的英文。 高考完,她倆結(jié)伴去泰國玩,表妹因為口語不行,鬧出不少烏龍,越是被吐槽,越是不敢開口,沒想到,這事又被好友變本加厲地在同學群里渲染了一番,鬧得人盡皆知。 表妹臉皮薄,跟好友提了一次自己的不滿,沒想到對方比她更生氣:“我是覺得自己和你很熟,才不和你見外,表現(xiàn)隨意了一點。” 言外之意是,你可別不識好歹。 表妹問我:“姐,是我太小氣嗎?” 不是的,當然不是。 表妹的事情,讓我想起了最近熱播的那檔綜藝《我們是真正的朋友》。 大S吐槽穿牛仔褲的阿雅:“五五比例!” 還嗆聲說:“你是我們姐妹中看起來最不高級的?!?/span> 因為這兩件事情,大S一度被網(wǎng)友罵得很慘。 后來還是阿雅出來維護她: 一句“多讓別人看見你的溫柔”,其實道出了人與人之間交往的分寸。 我知道你介意什么,所以我從來不會這樣說你,也希望你不要這樣說我。 你英語好,不代表我就得好; 你身材好,不見得我就得好。 不該說的不說,不該問的也從不多問,哪怕和別人再熟,也要懂得留一分體面和尊重。 成年人的友誼,貴在舒服,而懂分寸。 所有老友之間,我最喜歡的一個人,是阿周,為人處世從來不令人難堪。 去年,我們有個朋友離婚,又再婚,感情發(fā)生了很多變故。 在朋友圈發(fā)喜帖的時候,有人八卦,有人調(diào)侃。 唯有阿周沉默不語。 后來參加完朋友的婚禮,阿周終于在朋友圈道了祝福,但依然絕口不提那些容易讓人遐想的過往。 底下有人問起,阿周也是淡淡地拒絕:“不太清楚?!?/span> 其實大家都知道阿周與那位朋友交情頗深。 可問再多,阿周也只是一句:“熟歸熟,我不會把朋友的隱私昭告天下,當作談資。” 就像他們說的: 不以熟識為借口而忽視分寸,是人際交往最基本的禮儀。 所以,別在朋友圈談論人的隱私; 別仗著交情不錯,就隨隨便便對人指手畫腳; 即便是對待親近的人,也別隨意。 保持分寸感,好好說話。 有句話是這樣說的: 相遇容易相處難。 人和人之間,最好的關系,就是相處舒服。 前不久收到一封讀者來信: “曾經(jīng)關系親密的朋友,現(xiàn)在靜靜躺在微信列表里,一年兩年都可以不說一句話,該不該去挽回?” 這樣的困擾,其實我也一樣有過。 和發(fā)小在一個胡同里長大,一個學校里念書,一起逃過課,一起挨過揍,說起對方,都是絲毫不帶猶豫:“我倆是過命的交情。” 后來一個去了南方 ,一個去了北方。 最初那些年里,我們還聯(lián)系頻繁,遇上屁大點事兒,也興致沖沖向?qū)Ψ絽R報。 只是后來慢慢地,變得沒有話說了。 他有了新的朋友,我有了新的圈子。 他喜歡打游戲,我一提游戲就頭疼。 他感情生活五光十色,每每洋洋得意地提起,我都聽得皺眉。 也不是沒有想過去迎合,也不是沒有想過去遷就: 為了有共同的語言,看他喜歡的劇,聽他喜歡的歌; 為了不讓他掃興,熬夜玩游戲,假裝認可他的觀點; 為了維持這段感情,做了很多不喜歡的事。 拼盡全力,不覺得高興,卻收獲一身疲憊。 直到他的頭像,慢慢從對話框里退出去,才突然覺得一身輕松。 想起那段話: 很多人,走著走著就散了; 很多關系,相處著相處著就淡了。 凡是費勁的關系,都是錯的關系。 倘若一段關系讓你覺得很累,那就隨它自然而然地結(jié)束吧。 傷感無用,愧疚也無用。 合得來則聚,合不來則散。 拉黑刪除是小孩子才做的的事情,成年人只是不再講話。 就像我和發(fā)小,已經(jīng)不會再有過多的交際,不會再有凌晨兩點,依然熱火朝天的閃動的消息。 如果努力太難,那我勸你瀟灑放手; 如果注定錯過,那我勸你別再強求。 和相處舒服的人在一起,才是最好的養(yǎng)生。 什么是相處舒服的人? 我想顧城那首小詩,意境最美,也詮釋得最為準確: 早晨,陽光照在草上 我們站著 扶著自己的門扇 門很低,但太陽是明亮的 草在結(jié)它的種子 風在搖它的葉子 我們站著,不說話 就十分美好 *注:本文圖片來源網(wǎng)絡,侵權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