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不厭精,膾不厭細。 【句源】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食饐而餲,魚餒而肉敗,不食。 【出自】《論語·鄉(xiāng)黨》。 【句意】糧食舂得越精越好,肉切得越細越好。厭:滿足。膾:細切的肉。 佳句賞析 追求心靈的生活,當然也要提倡健康的養(yǎng)生之道。眾所周知,只有身體健康才能更好地工作和生活。古往今來,有多少仁人志士因為健康狀況欠佳,而沒有完成自己的事業(yè)且沒有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當然,也有很多人因為有健康的身體,不僅事業(yè)有成,而且享盡天倫之樂。 飲食營養(yǎng)能否更好地被人體消化吸收,一要食物被做得精細,二要飲食時注意細嚼慢咽。這樣既有利于各種消化液分泌,食物易被消化吸收;又能穩(wěn)定情緒,避免急食暴食,保護腸胃。急食則食下易化,暴食則會驟然加重腸胃負擔,還容易發(fā)生噎、嗆、咳等意外,是應當予以重視的。 食不語。 【句源】食不語,寢不言。 【出自】《論語·鄉(xiāng)黨》。 【句意】吃飯時不宜交談。 佳句賞析 吃飯時,應該將頭腦中的各種瑣事盡量拋開,把注意力集中到飲食上。吃飯專心致志,既可品嘗食物的味道,又有助于消化吸收,更可以有意識地使主食、蔬菜、肉、蛋等食品雜合進食,做到“合理調(diào)配”。同時,也可增進食欲。 倘若進食時,頭腦中仍思緒萬千,或邊看書報邊吃飯,沒有把注意力集中在飲食上,心不在“食”。那么,就會影響咀嚼和消化液的分泌,食物未嚼爛而入胃,必然會增加胃的負擔,這是不符合飲食養(yǎng)生要求的。另外,如果吃飯時說話、大聲吵嚷或哈哈大笑,會使食物誤入“歧途”,進入鼻腔或氣管,引發(fā)咳嗽等問題。 食能以時,身必無災。 【句源】食能以時,身必無災;凡食之道,無饑無飽,是之謂五臟之葆。 【出自】《呂氏春秋·盡數(shù)》。 【句意】飲食能夠有節(jié)制,身體必然不會有疾病。時:節(jié)制。 佳句賞析 這里的“節(jié)制”主要有兩層含義:一是指進食的量,一是指進食的時間。也就是說,我們吃飯時要遵循一定的規(guī)律,切忌暴飲暴食。暴飲暴食是一種不良的飲食習慣,它會給人的健康帶來很多危害。人的腸胃系統(tǒng)消化能力有限,一下子“塞”進去這么多且復雜的食物,勢必會超過它的消化能力。這時人就會出現(xiàn)腹脹甚至惡心、嘔吐等病癥。 有規(guī)律地定時進餐,于胃腸的消化吸收功能是大有裨益的。如果飲食不定時而隨意進食,或零食不離口,使胃腸始終處于充盈狀態(tài),得不到適當?shù)男菹?,打亂了胃腸虛實交替的活動規(guī)律,便會導致胃腸功能的失調(diào)。長此以往,食欲勢必逐漸減退,甚至患上厭食癥,嚴重地影響身體健康。 因此,平日里,尤其是節(jié)假日,我們飲食更應該有所節(jié)制。 谷肉果菜,食養(yǎng)盡之。 【句源】谷肉果菜,食養(yǎng)盡之。無使過之,傷其正也。 【出自】《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 【句意】飲食一定要全面(谷、肉、果、菜),不能偏食。 佳句賞析 現(xiàn)代家庭的飲食標準,不能以食物的高能量和精細程度來衡量,而應注意不同質(zhì)量的食物搭配組合的合理性、完整性和整體性。就是以谷類為主食品,肉類為副食品,用蔬菜來充實,以水果為輔助。 從科學研究來看,谷類食品含有糖類和一定數(shù)量的蛋白質(zhì);肉類食品中含有蛋白質(zhì)和脂肪;蔬菜、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zhì)。這些食物相互配合起來,才能滿足人體對各種營養(yǎng)的需求。全面的飲食,適量的營養(yǎng),乃是保證生長發(fā)育和健康長壽的必要條件。 這是現(xiàn)代人的飲食營養(yǎng),是人們保健養(yǎng)生的最佳方法。 穢飯餒肉臭魚,食之皆傷人。 【句源】投地塵土不污者。不可食之。穢飯餒肉臭魚。食之皆傷人。 【出自】漢·張仲景《金匱要略》。 【句意】骯臟的飯、腐爛的肉、腥臭的魚,食用時皆對人體有害。 佳句賞析 有些人很“節(jié)儉”,即使食物有異味、發(fā)生變質(zhì)也不會扔掉,還以為經(jīng)過高溫加熱,食用無礙。結(jié)果,輕者鬧肚子,重者跑醫(yī)院。 飲食,宜食新鮮。新鮮、潔凈的食物,既保持了其中的營養(yǎng)成分,又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同時還防止病從口入。若進食了腐敗變質(zhì)或被細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必定會損害機體,導致胃腸等疾病的發(fā)生。 腐敗、不潔、變質(zhì)的食物不宜食用,食之有害。新鮮、清潔的食品才是人體所需要的。 食畢當漱口數(shù)過,令牙齒不敗口香。 【句源】食畢當漱口數(shù)過,令牙齒不敗口香。 【出自】漢·張仲景《金匱要略》。 【句意】飯后漱口數(shù)次,可使口氣清香。 佳句賞析 生活中最難纏的就是“口臭”。散發(fā)的氣味不但令別人厭煩、使自己感到尷尬,而且會使自己不敢與人近距離交往,從而產(chǎn)生自卑心理,影響正常的人際、情感交流。 進食后,口腔內(nèi)容易殘留一些食物殘渣,若不及時清除,往往引起口臭,或發(fā)生齲齒、牙周病。所以,經(jīng)常食后漱口,能夠保持口腔濕潤度和清潔;刺激舌上味蕾,增強味覺功能;有效防治口腔及牙齒疾病,保護好口腔和牙齒,有益于增進食欲和幫助消化吸收。 食止行數(shù)百步,大益人。 【句源】食止行數(shù)百步,大益人。 【出自】唐·孫思邈《攝養(yǎng)枕中方》。 【句意】飯后行走百步,有益于人的健康。 佳句賞析 生活中我們常常有這樣的感受:飯后十分犯困,恨不能一下躺在床上,閉目養(yǎng)神。但這是一種不好的習慣,是扼殺健康的慢性殺手。進食后,如立即臥床休息睡覺會影響食物消化;如急步快走或劇烈運動,又會使血液流于四肢,影響消化吸收功能。所以,飯后宜做一些從容緩和的活動,有利于胃腸蠕動,促進消化吸收,其中以散步為最好的活動方式。 但飯后百步走并不適合所有人,體質(zhì)較差和患有胃下垂、冠心病的人,不宜散步,而要在飯后平臥10分鐘。 少飲為佳,多飲傷形損壽。 【句源】少飲為佳,多飲傷形損壽,易人本性,其毒甚也。 【出自】元·忽思慧《飲膳正要》。 【句意】(飲酒)少飲為佳,多飲則傷害身體,減少人的壽命。 佳句賞析 飲用少量低度酒可以幫助人們促進血液循環(huán),提高睡眠質(zhì)量。過度飲酒,不但有損健康,更如“穿腸毒藥”易奪取人的性命。 酒中乙醇對肌體的組織器官有直接毒害作用,對乙醇最敏感的器官是肝臟。連續(xù)過量飲酒會損傷肝細胞,干擾肝臟的正常代謝,進而可致酒精性肝炎及肝硬化。攝入較多酒精對記憶力、注意力、判斷力及情緒反應都有嚴重傷害。飲酒太多會造成口齒不清,視線模糊,失去平衡力。此外,對心臟、胃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 人們不可“以酒為漿”,無節(jié)嗜飲,致酒毒戕害臟腑,滲溢經(jīng)絡,影響健康而早衰。 經(jīng)典名句 國以人為本,人以衣食為本。 【句意】國家以人民為根本,人民以衣食為根本。 若夫圣人,量腹而食。 【句意】大凡圣人,按照自己的實際飯量去吃飯。 飲食不節(jié)以生百病。 【句意】飲食沒有節(jié)度,就會生百病。 人知飲食所以養(yǎng)生,不知飲食失調(diào)亦以害生。 【句意】飲食有節(jié)則有益于身體,飲食失調(diào)則有害于身體。 人資飲食以養(yǎng)生,去其甚者自安適。 【句意】保養(yǎng)身體要靠飲食,注意不要過度,身體自然就會安適。 飲食自倍,腸胃乃傷。 【句意】飲食太多了,就會傷腸胃。 人飽食勞倦即傷脾。 【句意】食得太飽、疲勞過度會損傷脾臟。 嬰兒常病,傷于飽也。 【句意】嬰兒常因吃得太飽而生病。 若要小兒安,常帶三分饑與寒。 【句意】要想嬰兒平安無病,就要讓他吃得不十分飽,穿得不十分暖。 大渴不大飲,大饑不大食。 【句意】太渴時不要喝太多,極餓時不要吃太多。 已饑方食,未飽先止。 【句意】餓了才吃,食不過飽。 晚飯少吃口,活到九十九。 【句意】晚餐少吃點,可以長壽。 不欲過饑,饑則敗氣。 【句意】餓過頭了會傷血和氣。 飲食約而精,園蔬逾珍饈。 【句意】飲食要少而精當,即使是粗茶淡飯也勝過美味佳肴。 人固不可一日無茶。 【句意】每日都應當飲茶。 論功可以療百疾,輕身久服勝胡麻。 【句意】茶有治病的功效,常飲勝于吃芝麻。 美食須熟嚼,生食不粗吞。 【句意】吃東西要嚼爛才吞下,不可草草了事。 怒后勿食,食后勿怒。 【句意】剛發(fā)過怒不要進食,剛吃完不要發(fā)怒。 居住齊則色姝,食飲齊則氣珍。 【句意】生活有規(guī)律,氣色就會好;飲食有規(guī)律,精神就會好。 厚酒肥肉,甘口而病形。 【句意】濃酒肥肉,雖然味道很美,但對身體有害。 |
|
來自: 文明Shiwenshan > 《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