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說明?。?!八大山人不是八個人,是一個人?。?! 八大山人——朱耷(1626-約1705年),明末清初畫家,清初畫壇' 四僧 '之一,中國畫一代宗師。本名朱統(tǒng)托,字雪個,號八大山人、個山 、人屋、道朗等,漢族,江西南昌人。 八大山人。為明江西 弋陽 榮莊王朱奠壏九世孫。生于明天啟四年(公元一六二四年),卒于清康熙四十四年(一七0五),享年八十一歲。 幼負性絕慧,早事諸生業(yè)。明亡,甫弱冠,佯裝喑啞。 三十九歲,遯跡江西奉新山耕香院,從穎學弘敏大師學,薙發(fā)為僧,釋名傳綮,曾藏八大人覺經,遂自號八大山人,或謂寓'四方四隅,皆我為大,而無大于我也'; 其它別號,尚有雪個、個山、個山驢、驢屋、驢漢、人屋、刃庵、拾得、何園、洛園、黃竹園、書年、書疾、八還等,不一而足。 居山二十年,稱宗師,從學者百余人。 朱耷一生坎坷,曾一度精神失常,痛定思痛后,他選擇背過身去,與世隔絕,在創(chuàng)作中安放自己孤獨的靈魂。 朱耷六十歲時開始用'八大山人'署名題詩作畫,又謂其署名,喜以草書連綴筆畫,常把'八大山人'四字連綴起來,仿佛象'哭之'、'笑之'字樣,皆隱約有玩世之意,以寄托他哭笑皆非的痛苦心情。 八大 的魚、鳥的眼珠子都能轉動,有時還會翻白眼瞪人、青眼看人,是表示尊重;而白眼看人,是表示仇視。 低著頭,閉著眼,雖然立在孤立的蘆葦桿上,但怡然自得,旁若無人,不管不顧,好像在養(yǎng)神。那是蔑視。 畫中的青白眼、蜷縮的鳥、傲然屹立的荷花,都相當傳神,你看得出八大山人藏在畫中的 孤寂、高傲和憤世嫉俗 ,這種亡國異鄉(xiāng)的遺民之情在他的畫中,想來這就是他區(qū)別于所有畫家的地方,畢竟這樣的家仇國恨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體會。 八大花鳥畫最突出特點是'少',用他的話說是'廉'。少,一是描繪的對象少;二是塑造對象時用筆少。 前人所云'惜墨如金',又說'以少少許勝多多許',只有八大才真正作到了這點,可謂前無古人,后難繼者。 八大有一首題畫詩說:' 墨點無多淚點多 ,山河仍是舊山 河 。橫流亂世杈椰樹,留得文林細揣摹。'這第一句'墨點無多淚點多',夫子自道,最言簡意賅地說出了他繪畫藝術特色和所寄寓的思想情感,只有沿著他所提示的這條線索,我們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欣賞這位畫家的偉大藝術作品。 八大山人的畫在當時影響并不大,傳其法者僅牛石慧和萬個等人,但對后世繪畫影響是深遠的,他的藝術成就主要一點,不落常套,自有創(chuàng)造。他的大寫意,不同于徐渭,徐渭奔放而能放,八大山人嚴整而能放。 清代中期的'揚州八怪',晚期的'海派'以及現(xiàn)代的齊白石,張大千、 潘天壽 、 李苦禪 等巨匠,莫不受其熏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