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麻城鄉(xiāng)民填川之路線,記載闕如,此前論者亦多從略。然理出路線圖,方知其篳路藍(lán)縷,艱辛萬狀。
如上引《黃氏宗譜》稱移民系“詔飭行專差逐遣”,或者如有些家譜所稱“奉旨入川”,說明移民所“差”皆為公務(wù),所行路徑應(yīng)為驛道;且每批移民成百累千,也不可能走其他便道。
出發(fā)地或在中館驛(今麻城市城關(guān)附近)或在西館驛(今宋埠鎮(zhèn))。據(jù)楊正泰《明代驛站考》及收入該書的《一統(tǒng)路程圖記》(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版)資料,梳理出走陸路的路線為(為避冗繁,且省略沿途驛站,只列州縣地名,兩地間的數(shù)字為路程里數(shù)):
中館驛﹎30﹎西館驛﹎40﹎歧亭(以上在今麻城市)﹎70﹎陽邏﹎100﹎黃陂(以上在今武漢市)﹍100﹎孝感縣﹎40﹎云夢﹎40﹎應(yīng)城(以上在今孝感市)﹎100﹎京山﹎210﹎鐘祥﹎120﹍荊門(以上在今荊門市)﹎120﹎當(dāng)陽﹎150﹎宜昌﹎250﹎秭歸(以上在今宜昌市)﹎80﹎巴東(在今鄂西土家族自治州)﹍160﹍巫山﹍120﹍夔州(今奉節(jié))﹍140﹍云陽﹍140﹍萬縣(今萬州)﹍170﹍梁山﹍130﹍大足(以上在今重慶)﹍60﹍渠縣﹍110﹍廣安﹍60﹍岳池﹍200﹍蓬溪﹍100﹍射洪﹍40﹍潼川﹍60﹍建寧﹍50﹍中江﹍100﹍漢州﹍50﹍新都﹍50﹍成都(以上在今四川)。計3190里。
走水路其路線圖為:
中館驛﹎30﹎西館驛﹎40﹎歧亭(以上在今麻城市)﹎70﹎陽邏,從陽邏溯江而上﹍60﹍武昌﹍150﹍嘉魚﹍325﹍城陵磯﹍160﹍監(jiān)利﹍120﹍石首﹍180﹍荊州﹍120﹍松滋﹍270﹍宜昌﹍120﹍秭歸﹍70﹍巴東(以上在湖北)﹍160﹍巫山﹍120﹍夔州(今奉節(jié))﹍320﹍云陽﹍120﹍萬縣﹍360﹍忠州﹍180﹍豐都﹍140﹍涪陵﹍130﹍長壽﹍200﹍重慶(以上在今重慶)。計3445里。
麻城鄉(xiāng)民填川路線,在宜昌以東多為丘陵,路不甚難;宜昌以西,山嶺崇峻,行過之后,難免浩嘆“蜀道難,難以上青天”了!或另有其它移民路線,竊以為大抵不如此路便捷,故不贅引敘。
欲感受蜀道之險和食宿之艱,玆引光緒年間蜀人親身經(jīng)歷數(shù)條如后。
由宜昌行上水到萬縣,如遇順風(fēng),不過十二三日,如遇逆風(fēng),則一二月之久尚不能到渝。由萬縣而上,灘多河小,上水舟費時日太多,故商人多由萬縣起旱進(jìn)省。
由宜昌到萬縣之旱道,山荒,石滑,路狹,站短,力貴,客苦人稀,店惡食粗。
自宜昌行數(shù)日,一路并無小菜,即咸菜亦未有也。只有風(fēng)豬肉。
宜昌之力夫力弱……行李只挑八十斤,用力行之桿秤準(zhǔn)約,以十四兩為一斤,其實只每挑六十斤耳?!棵Ψ虻饺f縣價錢五千五百文,犒錢二百文,酒錢二百文,定規(guī)照給,萬不能少。
如夏日行宜昌道中,氣涼蚊少,然臭蟲千百成群。旅客多支木板,另架為床。
自宜昌直到川界,沿途兩旁皆牛眠石,色青而光滑,路中亦少石板,且在萬山之中,睛雨不時,遇雨則此蜀道難行矣。
由宜到川,只有郎水河及此河(即四渡河)二處,行人早有戒心。若遇山水漲,則阻人行,水陡而急,難以跋涉。……從上游山邊樹叢中之小徑蛇行至水淺處,山路逼仄,泥滑難行,攀藤援木,萬一失足,則跌入懸?guī)r矣。……過此河后,大家亦相大慶賀矣。
天門坡石級寬大,油滑易跌,坡在山頂,自河邊至此均上坡行,共計十五里。
自候家埡下坡,凡下二千數(shù)百級之大山坡,數(shù)步一轉(zhuǎn)折,陡如壁立,心意驚悸,目不敢旁注,輿(滑桿)中人步行,否則將傾墜出矣。
自野山壩二里許,下大級甚陡……自宜昌入川之道,惟此站難行,因上下大山,……常有失事者。……且在萬壑之中,米飯紅惡,砂石相雜,凡過此者,須自家多備路菜,否則一野蔬萬錢難購也。
---據(jù)傅崇矩編:《成都通覽》(下),巴蜀書社,1987年。引自439至444頁。括號內(nèi)文字為筆者添加
明初和清初的二次大移民,沿途所經(jīng)之地,地理形勢相似,食宿條件似應(yīng)比光緒年間更差。以筆者識見之寡陋,尚不聞其時朝廷對移民有充裕的移民費等項的補嘗。
根據(jù)明人黃汴《天下水陸路程》、程春生《士商類要》、明清兩代官書及地方志書,我們可以大略勾勒出入川的道路里程。
水路為:麻城至湖廣武昌240里、武昌府夏口驛至荊州府荊南驛965里,荊南驛至四川夔州府永寧驛860里,永寧驛至重慶府巴縣朝天驛1360里,朝天驛至成都府錦官驛2235里,全程5660里。
陸路為:麻城至黃安90里,黃安至黃陂120里,黃陂至孝感縣120里,孝感至云夢縣40里,云夢至德安府60里,德安至隨州130里,隨州至棗陽130里,棗陽至襄陽140里,襄陽至巴東縣930里,巴東至四川巫山縣120里,巫山至成都府城1620里,全程3500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