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九公主の星野
宋紹興三十一年,金大定元年(1161年),秋雨淅瀝。忽見前方商河城(屬山東)輪廓隱現(xiàn),又看到城外金兵營寨后,心中一喜,泄了口氣:阿彌陀佛!和尚為何如此驚慌?因為有人在追命,而追的人是:辛、棄、疾! 眼見無處可逃,和尚眼珠子骨碌碌一轉(zhuǎn),連忙下跪,磕頭如搗,乞求到:“我識君真相,乃青兕[sì]也。力能殺人,幸勿殺我?!?/section>青兕,是古代的一種猛獸,渾身青色,體型小于虎,飛奔快于豹,異常兇猛,雙眸幌亮,筋攣硬如鋼。 和尚說辛棄疾是青兕下凡,這種氛圍,馬屁拍到馬蹄子上了吧。辛棄疾收起魚腸古劍,撿起金印,包裹好和尚人頭直奔軍營,只留下一路蹄印……這是辛棄疾給領(lǐng)導(dǎo)耿京立下“三天追回帥印”軍令狀的第二天。就在幾個月前,辛棄疾帶領(lǐng)2000人投奔耿京的起義軍,擔(dān)任東平節(jié)度使掌書記之職,耿京將帥印交于他保管。不料,帥印竟被自己帶來的人偷走,辛棄疾羞愧難當(dāng),于是立下追印軍令狀。偷走帥印的和尚名叫義端,滿臉絡(luò)腮胡子加上幾道疤痕,原是沂源縣(屬山東)一無業(yè)游民,成天偷雞摸狗喝酒賭錢,走投無路才去當(dāng)了和尚,辛棄疾還曾三次救了他。義端出家后仍舊惡習(xí)不改,被禪寺處罰。辛棄疾為他求情,才免去處罰,只被逐出禪寺。后來,他遭遇金兵,又被辛棄疾救下。原來,被逐出禪寺的義端拉起了一支數(shù)百人的隊伍,偷襲金營搶庫房,還時不時順手牽羊“光臨”商家店鋪。最后一次是義端被金兵追殺之際,逃往辛棄疾的軍營,被救下后,這個投機分子在辛棄疾的勸說下歸順了耿京的義軍。大哥就是用來出賣的,救沒救過的都不重要,義端心里想。于是打起了金燦燦的帥印的主意。辛棄疾單騎追印,回營后,在眾人驚異的目光中,將帥印雙手遞給耿京。隨后走回馬匹,取下包袱扔到地上,只見一禿頭首級滾了出來。自此,軍營里流傳開了一句話:天平軍辛帥,人狠話不多。魯西南的平原上,北有巍峨的泰山,南有水泊梁山,西有北清河,還有孔夫子的家鄉(xiāng)曲阜。駐立東平府(今山東東平)的城樓上,辛棄疾憂思百般:何去何從?眺目遠(yuǎn)望,緊握魚腸古劍,回想起兒時祖父的教導(dǎo)——砍金人!兒時,祖父辛贊常常帶著他“登高望遠(yuǎn),指畫山河”。山河破碎,百姓受盡屈辱磨難,北方淪陷于金人之手,祖父雖在敵占區(qū)金國任職,卻一直希望有機會能夠拿起武器和金人決一死戰(zhàn)。父親辛文常年患病,母親早逝,辛棄疾自小便被祖父帶在身邊親自撫養(yǎng)。給他取名“棄疾”,和霍去病的名字寓意一樣,希望他無病無災(zāi)健康成長,并督促他學(xué)文習(xí)武。“打回北方,砍金人”的志向自小扎根在辛棄疾的心中。在辛棄疾的勸說下,耿京同意歸附大宋。經(jīng)商議,讓部下賈瑞和辛棄疾一同去揚州面見宋高宗。耿京自帶著6個農(nóng)民揭竿而起后,隊伍居然擴(kuò)至幾十萬人,滾雪球般壯大的隊伍讓他無法掌控。麾下武將眾多,又多是草莽出身,良莠不齊,不乏鼠輩之徒混跡其中。張安國原是一個縣城衙門小吏,為人圓滑,拍得一手好馬屁。投靠耿京后受到重用,后為耿京右?guī)洝?/section>小人,一直都是小人,總能在關(guān)鍵事件里扮演決定性的角色。不守軍規(guī)、出營喝酒、尋歡作樂,明面上張安國從不管束他,還常常與他喝酒暢談,一副交好的模樣。但暗自里,認(rèn)為義端不是自己的嫡系,從不認(rèn)真管束,又因為義端是辛棄疾帶來的,所以心中暗生芥蒂,采取表面交好的“捧殺”策略。義端偷取帥印,就是在張安國眼皮子底下發(fā)生的,前夜他親眼見義端偷摸出營卻一言不發(fā)。而這一次,在辛棄疾離開耿京去揚州面見宋高宗時,張安國更干了一件幾乎讓天平軍覆滅的事。宋紹興三十二年,金大定二年(1162年),辛棄疾與賈瑞等人奉命南下與南宋朝廷聯(lián)絡(luò)。張安國趁機勾結(jié)金人,殺害耿京,殘害不與他一同叛變的將領(lǐng),一時間天平軍四下潰散,幾乎覆滅。辛棄疾與賈瑞已經(jīng)面見過宋高宗,得到同意天平軍歸順朝廷的批復(fù),回程途中卻聽說耿京被殺,天平軍已不復(fù)存在。眾人嘩然,如當(dāng)頭棒喝,表情都來不及切換,瞬間不知腳該邁向何方。當(dāng)即,帶上五十精兵,日夜兼程,直奔濟(jì)州。濟(jì)州除金兵外,大都是被迫投金的漢人,很多曾是天平軍的舊部,得知是辛棄疾,紛紛主動開門迎他。 辛棄疾很快便進(jìn)了城,并得知新任濟(jì)州知府的張安國正在和金兵喝酒擼串。喝醉的張安國被猛然閃出的辛棄疾嚇醒了酒,連忙呼救。旁邊兩名金兵回過神來,正要抽腰刀,被辛棄疾抽出的魚腸古劍三劍劈去,身首異處。一時間,辛棄疾帶領(lǐng)五十騎,千里奇襲,擒獲叛賊,還帶回一萬多義軍的消息傳遍長江、淮河流域,轟動宋金兩國。聲名遠(yuǎn)播后,人們都說辛棄疾前世是青兕托生,無人能敵,金兵一聽到辛棄疾的名字就會坐臥不安,膽戰(zhàn)心驚。可,渾身是膽、滿身熱血的將軍遇到了史上最善于逃跑的皇帝。這位“逃跑皇帝”自“靖康之恥”,從被金人擄走的父親(宋徽宗)和哥哥(宋欽宗)手中接過破碎的山河后,不顧國恨家仇、百姓疾苦,一味逃跑。逃出開封,逃往揚州、瓜州,到溫州后,覺得陸地不安全,干脆躲到海上漂了100多天。他要辛棄疾收起魚腸古劍,拿起軟筆,把辛棄疾任命為江陰簽判(相當(dāng)于市委書記兼軍分區(qū)司令員的秘書)—— 一文職公務(wù)員。從1181年到1207年,辛棄疾的仕途像玩笑一般,從一個卑微的小職位調(diào)任到另一個卑微的小職位,頻繁調(diào)任多達(dá)37次,來回任職于江西、湖北、湖南等地。總之,“砍金人”“打回山東老家”什么的,就不要想了。抗金北伐的建議《美芹十論》《九議》等,上奏朝廷后都石沉大海,氣得他狂拍欄桿。不能殺敵復(fù)國,那就保衛(wèi)百姓吧。辛棄疾這樣安慰自己。治理滁州(今安徽滁縣),招商引資,發(fā)展第三產(chǎn)業(yè),關(guān)注民生福利。不到3個月平定茶商軍賴文政起義——他派人去做工作,勸降起義軍,斬殺義軍的頭目及骨干,瓦解隊伍。處斬兵痞、屏跡盜賊,湖北江陵府原來盜賊猖獗,這些盜賊每次被抓不思悔改,放回后又重操舊業(yè),屢禁不止。辛棄疾將抓到的盜賊在鬧市斬首,自此百姓夜不閉戶。理想始終在吶喊,哪怕做點相近的事,好像也會有些許安慰。淳熙四年(1177年),37歲的辛棄疾在湖南組建“飛虎軍”,創(chuàng)建期間,被朝廷“主和派”彈劾,宋孝宗降下“御前金牌”命令停工。逢雨季,無法燒瓦,辛棄疾張貼告示,向百姓買瓦,兩天之內(nèi)竟集齊20萬瓦片。原來他借朝官回程復(fù)命的時間差,搶先奏表軍營創(chuàng)建情況,趕在禁止建令朝官回朝前,一邊加緊工期、一邊派人奏報軍營建成。這使孝宗也無話可說,終于收回成命,既然軍隊已建起來了,那就這樣吧。后期南宋正規(guī)軍不堪大用,飛虎軍在地方軍隊中作為代表,雖然不是人數(shù)最多的一支,卻是發(fā)揮最大戰(zhàn)力、持續(xù)時間最長的一支,屢屢被調(diào)往前線戰(zhàn)斗,聲名顯著。1208年,秋風(fēng)蕭瑟,戰(zhàn)火燒到宋寧宗腳下。朝廷又啟用了辛棄疾,但此時他已經(jīng)68歲。夢中的辛棄疾忽然驚坐起來,想起年少時北方的戎馬生涯,殺敵馳騁,看了一眼魚腸古劍,大聲喊道:“殺賊!殺賊!”吾愿,甘而不噦[yuě]辛而不螫[shì]的重碧五糧液,在燈光劍影號角鐵騎中,釋你旌旗招展馳逐沙場的豪情一夢。
辛棄疾的豪情冠古絕今!你是否也滿懷豪情地做過什么事? 寫留言,跟大家聊聊吧

執(zhí)筆:張麗梅 統(tǒng)籌:周黎潔 徐丹寧 編輯:梁肖廷 何苗 視覺:喬琦宇 王祺 監(jiān)制:王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