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僅滿足你的口腹之欲 還能讓你有更深層次的精神體會 比如...劉德華的“忘情水” 比如電影《重慶森林》里過期的鳳梨罐頭 這些是能讓你體味到 情場的酸甜苦澀 而下面這道料理 則能讓你體會到職場的人情冷暖 它就是“燉冬菇” 吃了“燉冬菇”的慘狀 可能僅次于我們上期說的“炒魷魚” (戳劃線文字回顧“炒魷魚”典故) 有被降職降級的意思 想知道為什么? 馬上戳視頻了解一下它的典故吧↓↓ “燉冬菇”=降職降級? 這種說法最早是來源于早期的香港警隊,主要是和他們之前的制服相關(guān)。 香港早期華人警員所穿的制服,警帽是沿用中國清朝的軍帽,形狀是上窄下寬,用竹片編織成的,就像一只冬菇。所以不管是市民或者警察自己,都稱那頂帽子是“冬菇”。 早期警員制服帽子像冬菇 那時的香港警局有這樣一個不成文的規(guī)定:哪位警員表現(xiàn)好,就讓他做便衣探員,不用穿著制服去執(zhí)勤。但是,如果這位便衣探員成績不夠好,上級就會讓他重新穿上制服,于是他頭上又要戴回那頂形似冬菇的帽子,這種遭遇就被稱作“燉冬菇”了。 至于為什么有個“燉”字呢?主要是因?yàn)橄啾葼F炒蒸煮,“燉”的時間非常長,根本看不到盡頭,燉到讓人窒息。 本來“燉冬菇”只是表示從便衣改回做軍裝警員,在職級上是沒有降低的,不過穿著制服比不上穿便衣自在,顯然多了很多約束,所以警員就覺得有了受懲罰的感覺了。這種感覺,對于受到降職處分的人來說就更甚了,因此,凡是被降級就被稱做“燉冬菇”。后來這個詞還從警局傳播到其它行業(yè),“燉冬菇”就正式成為“降職”的代用詞了。 在昨天的推文里電視君問的問題 許多機(jī)智的街坊一下子就猜到了↓↓ 這一次電視君又有新問題想考各位街坊 難度升級啦: 廣東有一種著名的“殘酷”食品 聽名字堪比“滿清十大酷刑” 它是什么呢? (給大家一個小提示,它是炸的) 想要了解更多關(guān)于粵語的冷知識 可以下載我們的“看佛山”APP (戳上方文字進(jìn)行下載) 到訂閱頁面的“粵講粵過癮”專欄去了解 大家覺得還有什么食物能夠勾起你的一段回憶 歡迎在評論區(qū)分享你與食物的故事! 編輯:羅粵湘 責(zé)編:唐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