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黑丝制服一区视频播放|日韩欧美人妻丝袜视频在线观看|九九影院一级蜜桃|亚洲中文在线导航|青草草视频在线观看|婷婷五月色伊人网站|日本一区二区在线|国产AV一二三四区毛片|正在播放久草视频|亚洲色图精品一区

分享

明末能臣嘉善知縣——李陳玉

 泰榮林黑皮 2019-07-31

李陳玉,字石守,號謙庵,江西吉水縣楓坪人。天啟四年(1624)鄉(xiāng)試中舉,崇禎七年(1634)進士,為三甲第79名。崇禎七年至十三年(1634~1640),出任嘉善縣知縣。六年考核為最,升任禮部儀制司主事,逾年改選監(jiān)察御史。御史任上,侃侃論列,不避權(quán)貴,有《臺中疏稿》行世。順治六年(1649)出任南明政權(quán)兵部右侍郎兼都御史,兵敗殉職。
  
興利除弊 良策治政
  
  明代縣令職掌,令典規(guī)定十分清楚具體。縣令授官后,吏部給予《到任須知》,開列上任注意148事項,計有31條。境內(nèi)事務,幾乎無所不包。


  李陳玉在嘉善縣六年,其文集《退思堂集》載其任內(nèi)理政29條,為:省比較以善催科;整漕規(guī)以便軍民;清帑藏以肅奸蠹;設法并蓬以完宿逋;革火耗以勸樂輸;力裁省以恤各運;獲劇盜以安地方;嚴指扳以安良民;嚴人命以安繇賴;清詞訟以省弊擾;省贖鍰以寬民力;嚴買價以蘇鋪行;興孝悌以教民厚,掩骼黹以教民葬;興學校以養(yǎng)人才;講鄉(xiāng)約以化民俗;修城垣以重保障;修演武亭以專操練;練民壯以備防御;治賭博以儆無良;治打降以護愚善;逐娼優(yōu)以防淫盜;禁投獻以安民業(yè);理鹽政以完鹺額;勸墾荒以蘇賠累;積儲蓄以備荒亂;汰冗役以清衙蠹;清監(jiān)鋪以廣欽恤;督浚筑以修水政。大多還附有實際事例。


  以上所列,多據(jù)實情。通讀其文集,可知李陳玉在各個方面,皆付諸實踐,但分出輕重緩急,較為突出的,是如下幾方面: 
1.征解漕糧
  
  明代江南,賦稅最重,重賦之中,漕糧份額尤其沉重。到明末,征解漕糧的負擔最為突出,“漕兌一節(jié),浙西第一繁難”。明末清初人的體會,江南地方官的主要精力,用在了催征錢糧上。李陳玉就任時,前任署篆交盤冊報,已征錢糧只有銀三兩,帶征錢糧拖欠數(shù)多,亦未征完?!靶聥D看進門,新官看到任?!崩铌愑裼诔绲澠吣辏?634)十二月二十一日抵任,當時運漕旗軍之船已集河干,督糧道派員黃丞即請李陳玉赴倉開兌。上屆漕糧開兌于崇禎七年春天,前任馬成名,按舊規(guī)兌糧,每一百石加耗贈九石八斗,而漕軍分外橫索,每斤加一,外淋尖二十捧,名曰“贈頭”;四笆斗,名曰“順風”,以及插花、掛紅、開窗、會籌各種使用名目,總計每百石糧,兌至一百五六十石。糧長甚苦,因而大哄,馬令因此里誤罷職。李陳玉決計不改舊例,不再加重百姓負擔,乃與兌軍衛(wèi)所官員商量,告以若改民兌為官兌,九石八斗之外,漕軍并無什么益處,故為軍之計,不如循往例以相安,免得再生近年之禍端。同時,將此設想詳陳督糧道。督糧道命杭州府推官黃海岸前往調(diào)停兌糧事宜。黃主張九石八斗之外,勸增六兩。李陳玉聞之錯愕,說漕規(guī)九石八斗,即是贈糧,即使時勢變化宜稍通融,也不應驟加至六兩。黃說嘉興、秀水二縣有此事例。李陳玉說,各縣各有事例,即使嘉興、秀水二縣,例也不同。黃說,前官已為此被罷官,君初至,宜稍寬之。李陳玉說,嘉善從無此例。某正以初至,未能為地方有分毫之益,而遽而濫觴,壞其定規(guī),以此取容于運軍,而得罪于地方,若定規(guī)不逾,而糧里息肩,即使因此得罪而去,也甘心情愿。一個調(diào)停,一個力爭,直至深夜,李陳玉不禁潸然淚下,隨行胥吏大驚失色。次日,李陳玉仍然力爭,反復權(quán)衡,定為三兩。隨后嘉興府理刑總捕和督糧道侯姓均至,痛斥運軍,杖擊旗軍之刁橫者,將額外贈銀定為八折,即二兩四錢,從前淋尖等各項名目悉數(shù)減除??傆嬋h運往遼東的漕糧十萬石,減省米糧八千余石。而且因為調(diào)停耗贈數(shù)量相持不下,開兌時間在全府最晚,卻不到十日,即全部竣事,隨漕輕赍銀1.3萬余兩,也在十日內(nèi)全部征完。


  李陳玉走馬上任,匆促任事,處理極為繁難極為棘手的漕糧征兌之事,竭盡全力,據(jù)理力爭,繼之以泣,將百姓負擔降至最低,最終順利解決,各方滿意,其為民之心和理政能力,初步顯現(xiàn)。


  崇禎八年(1635)漕兌,李陳玉因上年贈耗驟減,運軍期望未厭,心中就無底,蓋因所兌漕米,是否能顆顆飽滿干爽,抵倉交兌不出問題?李陳玉尋思,應該在漕米質(zhì)量上下功夫,消除漕軍口實隱患,于是以掮飚漕米確保質(zhì)量為第一義。以往征兌漕糧,地方官府也會組織掮飚,但“糧官利其陋規(guī),茍且涂飾”,縣令即使精敏,也略觀大意而已。李陳玉厲行其事,全縣20區(qū),倉廒390余間,召集縣丞、主簿、典史三人,學官三人,以及陰陽官、醫(yī)官各一人,雜選吏農(nóng)誠實者二人,共十員,每員分管二區(qū),督責簸揚,認真行事,其本人總督,不時巡驗。督糧道朱姓臨倉,見萬簸既干既潔,每倉如此,大為感嘆,終日不責一人。回去后,對運軍說:“嘉善之米,杭、嘉、湖三府為第一,我所深知,爾輩萬勿狃往年積習,若有分外之求,漕運有常法。諸軍從此氣奪?!苯?jīng)過認真掮飚之米,較之往年,一石之兌,可免二斗水谷,百石之兌,便多出了二十石,耗贈雖減,淋尖亦除,運軍實際并不吃虧,所以自是心服。因為所兌之米質(zhì)量有保證,督糧道等查驗之官不至,運丁之各種要挾消除,漕軍之鼓噪無由,省去送往迎來之費、調(diào)停口舌之費以及無名之費不計其數(shù),無論交糧業(yè)戶、組織兌糧的地方官府,還是負責解運的漕運部門以及運軍,均實受其益,所以為各方所接受。其中只有處州衛(wèi)運軍,仍懷上春之憾,要求增加贈耗,方肯受兌。其要挾愈悍,李陳玉持之愈力,講兌三日,毫無增加之意。運軍計劃于第四日起哄鬧事。李陳玉徑自前往糧倉,曉諭運軍道:“縣官以諸軍勞苦,地方又各有一定之例,無能為諸軍拊循,惟是必掮必飚,干潔圓凈,使一百石免二十石之水谷,則較往時多二十石之好米矣。諸軍不計其大,而計些須贈耗之利,非所以長算自便也。且縣官掮飚之難,與紳士、百姓不知經(jīng)幾齟齬,而有此所謂粒粒辛苦,而諸軍不以為德,地方且以為怨,則自此以后,誰復有肯為諸軍任者。吾言及此,吾心灰矣?!庇谑侵T軍感動,叩謝而去,平兌之議,從此而定。而運軍中仍有一人請求,說一切可依所約,惟乞與一“順風”。所謂“順風”,即欲加一斛面淋尖,糧官錯愕,但又不忍拒卻。李陳玉應口說,“順風”在百姓絲毫不能增,改由官給“順風”,庫給賞銀一兩,則與其看百姓之面,不若官為受虧。至此,漕糧交兌事宜,全部定局。


  崇禎九年(1636)漕兌,先是杭州衛(wèi)兌軍陳百戶呈稱嘉善米色不佳,欲求如嘉興、秀水二縣例增加耗,李陳玉依賴督糧道予以批斥;后有張姓運弁欲借米色鬧事,李陳玉詳細勸諭,告以兌事本末、民力之艱、漕法之嚴,以及到京交卸之方與沿途稽查之法等,對方大為感化。李陳玉據(jù)理持正,漕糧交兌十日而竣。


  舊漕糧征兌,自開征至竣事,頭緒紛繁,前后歷時90天,環(huán)環(huán)緊扣,一環(huán)不如期,就難完成。其難之處,主要有五:征收難、驗倉難、掮飚難、押差難和馭軍難。李陳玉在每一環(huán)節(jié),均采取切實措施。在征收方面,先嚴花分詭寄、官戶濫冒,又體恤貧戶之艱。嘉善一縣,本多官宦之戶,又冒濫成風,冒稱官戶的現(xiàn)象極為突出,李陳玉照官三民七之例,查明運遼漕糧十萬石,官戶合派三萬石,凡是本縣宦戶和外縣在嘉善境內(nèi)皆有田產(chǎn)的宦戶,均須按例攤納。征收時,定出分征之法,采用征收條鞭銀之法,定出戶等,分單征收;又用火牌法,如有拖欠,各欠各比。在驗倉環(huán)節(jié),李陳玉委令糧官精心稽察,隔日巡視,革陋除弊。在押差環(huán)節(jié),交代吏役,示以嚴法,教以平心,先限制吏役多得好處的欲望,并立獎勵之法,凡完單早繳者予獎。在馭軍方面,李陳玉更是有理有節(jié),據(jù)理力爭,并為運軍考慮,確保漕糧干凈圓潔。連續(xù)三年,李陳玉兼顧業(yè)戶、地方官府和漕糧運軍三者的關系,從管理層次入手,剔除以往各種陋例,從而既不增加業(yè)戶負擔,又不短少運軍既得收益,如期足額完成漕糧兌運重務,實屬不易。

  連續(xù)三年間的漕糧如額征解,不但未引起地方騷動,反而贏得地方士人和百姓的認可,顯露出李陳玉精于吏治善于處理棘手事務的能力。兩年多下來,李陳玉站穩(wěn)了腳跟。地方志書稱頌他征解漕糧,“得復舊規(guī)”,而“撫字催科,俱有良法,動中民間利弊”。嘉善地方接納了近年難得出現(xiàn)的能臣。
  
2.整肅吏胥
  
  治政始自治吏,吏役行為,是縣政的直接反映,而能否駕馭吏胥,即是縣令理政成敗的關鍵。


  明末嘉善縣政,百孔千瘡,吏役舞弊弄奸,十分嚴重。李陳玉任職時,差役繁重,冗役雜沓。李陳玉發(fā)現(xiàn),“役色之冗,莫如嘉邑”。皂吏分河分徭,捕快分名分盜;既有健步,又有長差。藍旗手多至60個,聽事吏冗至20人,隊長也用聽差,船頭也予常遣,營牌則有多人。甚至“作惡種種,結(jié)黨翩翩,前官已革而更名復人,往事已懲而后惡又作。一人常兼數(shù)役,一役常容數(shù)人,兔成三窟,蟲生百足,以窺伺為精神,以謗議箝官府”。


  在錢糧征收方面,鄉(xiāng)紳陳龍正感慨地說:“嘉善奸書甲于七縣,糧科奸窟又甲于六房,蠶食年久,動千成萬,虧數(shù)既多,設法掩賠?!币灾劣谧匀f歷三十一年(1603)起,錢糧開始預征。錢糧報銷方面,冒銷嚴重。如縣衙發(fā)臺州運官夏應冬行糧,報銷時,既開板木腳價銀1兩3錢8分5厘7毫,僅隔一行,又捏添板木銀,數(shù)目同前;而另一次報銷同類銀糧,顧姓吏胥既開一項,過了數(shù)行,仍將前項別換名目重開,而銀數(shù)相同,均是公然重支冒領。


  在倉庫管理方面,庫書千方百計蠹食庫吏。李陳玉聞知,“每一庫書在庫,定要為人虛認完納,庫吏不敢不從,有票無銀,及至臨期,累賠”,天長日久,“庫書蠹食庫吏,使僉點者望而欲走”,庫儲空虛,庫糧無著。


  兵房、刑房書吏,作弊弄奸,也復如是。如馮卿,是“積年衙蠹,一身而兼數(shù)役,一役而黨數(shù)人,既為皂虎,復充壯梟,民間恣其吮吸,官府聽其賣弄”,裁扣工食,搶詐兵書,鉗制庫吏,不但行徑惡劣,而且手眼通天,“使受害者不敢證”。


  針對吏役的種種不法作弊行為,李陳玉采取一系列措施,以除弊補罅。舉其要者,約有數(shù)端。


  一是嚴厲考核。李陳玉發(fā)布文告并隨附所開條件,計有籍貫年貌、充某役、有無朋役,并要直陳許改過自新,許自陳功績以待查驗等,共20余款,如有不填及填不實者,與填一兩項不全填者,查出俱革役。


  二是裁汰冗員。對于歷來屢見過犯,到任屢誤公事及重役冒役,“每項諒革數(shù)人”,以此警惕那些未革者各守法度,不再重犯。


  三是實名點卯,設立鴛鴦簽。針對衙役出而不返、得賄捱時、不及時回衙銷差的陋習,李陳玉創(chuàng)設點卯的鴛鴦簽。每遣發(fā)差役時,取其左半而付以右半,藏于匣笥,如不赴銷,則其半笥查檢極便,難逃比責。事件完日,左右方合。此既可以杜絕白役假簽之弊,又可以督察差役辦事之效。


  四是工食設立長單。針對重支冒領之弊,李陳玉設立長單,每一色役各付一張,用印鈐記,發(fā)付經(jīng)辦員役頭目執(zhí)領。單上詳書某役共多少名,額派工食共若干,每名除扣充餉外,實給銀若干。每次領款則填明一行,然后開庫兌銀。如無此單,不準支發(fā)。支完之日,即行繳單。


  五是防微杜漸,堵塞漏洞。刑房書吏,每逢發(fā)牌僉拘中證人等,往往涂改名字,臨審不到,可以借口免提,從而草草結(jié)案,吏役從中牟利。李陳玉洞悉此手法,乃書寫殊墨,皆有暗記,與吏書臨時所填,墨跡濃淡宛然分明,吏役作弊即時顯露。


  六是親力親為,盡量不用、少用差役,不專用差役。即使應由書吏等代為起草的申文,李陳玉惟恐詞不達意,乃親自操筆,費心推敲。

3.擒獲大盜
  
  嘉善僻居浙江東北角,與南直隸松江府交界,河蕩泖塘縱橫交錯,賊盜易于藏身,社會治安形勢較為嚴峻。時至明末,盜賊往往與衙門捕役相勾結(jié),白晝行劫,殺人越貨,肆行無忌。陳龍正描述道:“寇盜行劫無虛日,至有一日之間,劫數(shù)家數(shù)舟者,鄰旁莫敢救護,失主不敢鳴官?!崩铌愑竦秩尾痪?,告失之案紛紛,李陳玉征求各方意見,又一個個搖首攢眉,均說難緝,因此,能否擒獲大盜,重點突破,即是對新縣令的考驗。


  嘉善有群盜,屠阿丑為巨魁,光天化日之下,公然闖入村落民家,勒索千金,或數(shù)百金,稍不遂意,即綁人而去,主家交上贖金,必要足數(shù)以后才放人。如此,廣大鄉(xiāng)村人心惶恐不可終日。待屠被前任兵備道擒獲后,袁珠壽登壇主盟。在李陳玉抵任前,袁已被署任知縣擒獲,旋即以計脫逃,不知蹤跡。李陳玉找到與袁珠壽有往還的兩個捕役,與其嚴約,獲盜則功賞,不然則法辦。約十日,仍未進展,則將二人的妻子孩子扣押起來。過了一月,李陳玉抓獲曾窩藏過袁盜的章裕中,再三審問,堅不供吐。又過半月,李陳玉密令一人,假裝從盜伙中來,借送銀米來監(jiān)中。章裕中并未覺察,透露了袁的潛藏處在禿樹下袁環(huán)之家。李陳玉喚來二捕,示以“禿樹下”三字,二捕意識到不可隱瞞,只得供出實情。袁珠壽聞知,變換姓名為麥商,欲往鎮(zhèn)江外逃。李陳玉料定其必經(jīng)滸墅關,令二捕守候數(shù)日,終于擒獲。


  但其左右臂膀袁頗壽、袁二弟尚逃遁,潛居平湖。平湖為隔屬,李陳玉一時難以下手。后來正好兼署平湖縣令,到衙三日,李陳玉從皂隸處打聽得,二盜有妻妾,往來不常,出沒無時,曾在乍浦某地,然而因袁氏人多勢眾,捕盜不敢問。李陳玉從此牢記在心。后來杭州總捕差人關提,名單中有二盜姓名,李陳玉大喜,于是選擇一位可以激勵的捕盜,委令其日中即將袁盜擒獲。其人后來將袁盜妻子兒女拘押,獲知袁盜隱遁在松江,擒獲而歸。兩股大盜先后擒獲,“于是由拳松泖之間始有寧宇矣”,嘉善一縣治安趨于好轉(zhuǎn)。
  
4.清理訴訟
  
  李陳玉抵任時,嘉善民生狀況較之以前大為惡化,“土豪、勢惡、光棍、惡少、劣霸、衙蠹六種人物妄生不情”,激化了民間的各種矛盾,訴訟案件大量增加。李陳玉以民命、民生、民情為念,投入大量精力,不分晝夜,精心研判,及時審理。審案時,更是精心研判,反復核實,力求公正合理,反映民情,符合當?shù)貙嶋H。總結(jié)分析李陳玉理訟事例,大致可分如下三類:


  一是調(diào)處田宅買賣找價糾紛。李陳玉在《讞語》一類中,記錄了大量審案斷語,其中僅涉及房地產(chǎn)轉(zhuǎn)移后的找價事例,就多達20余起。江南民間田宅買賣,產(chǎn)業(yè)絕賣轉(zhuǎn)移后,賣主往往循照鄉(xiāng)例,向買主提出找價補貼要求。此風起自明后期,到萬歷時期大興。李陳玉任職時的崇禎年間,嘉善找價風氣更加盛行,田宅轉(zhuǎn)移長期糾纏不清,成為民間訴訟的常見現(xiàn)象。


  作為知縣的李陳玉,雖對“秦漢以來,皆可執(zhí)版章而問魏晉也”的找價現(xiàn)象感到十分奇怪,對千奇百怪的找價理由不禁嘆息,但深知其地流行加絕之風俗,因而在稍開貧人一線生計的指導思想下,他既沒有按“五年不回贖”的條例直接予以否決,也沒有按照《大明律》的規(guī)定懲罰加價漏稅者,而是承認民間的找價習俗,在三次找價以下,一般均予適量滿足要求,而只對找價次數(shù)過多、歷年長久或毫無道理的加價要求,不予支持。


  二是審理各種訴訟。李陳玉勤于審理訴訟,案牘隨時清楚,并不留滯。他在《訟案散記》中記錄了17例,以觀其自身判案是否得當,我們據(jù)此可以窺見其理訟基本情形。17例中,多為錢債田房財產(chǎn)細故。研析其斷案,可知李陳玉多據(jù)人情、事理及地方具體情形出發(fā),細心推斷,求得真相,從而判明案情,從實發(fā)落。如審張姓告朱姓一案,發(fā)現(xiàn)張姓、朱姓以及邵姓所投訟牒字跡同出一人,乃令作證的邵姓書寫筆跡,發(fā)現(xiàn)兩家訟紙均出邵姓一人之手,其實兩家均未有興訟之念,蓋因邵姓是里中學究,窺視朱張兩家有隙,試圖興訟居中謀利,捏造了原被兩家訴狀。


  三是清理冤獄。李陳玉處理獄案,牢記“活人多,厥后昌”的古訓,秉持“牧民者,生民者也”的宗旨,“時人巧心于倉卒之外,貫樸心于精詳之內(nèi)”,平反冤獄甚多。嘉善“民俗尤好訛訾”,李陳玉了解這一特點,審理案獄時特別慎重。他將較為突出的案例記錄了15例。
  
以民為寶 廉善為官
  
  李陳玉在朝廷不斷加派地方錢糧,百姓負擔日益沉重,遍地干戈、烽煙四起的背景下,能夠維持嘉善一縣之地的相對寧靜,究其原因,可能有三方面。
  
1.修身儉廉
  
  明后期,進士出任知縣,正途甲科出身,同年座師關系多,三年考滿卓異,就有可能擢為臺諫,仕途前景看好,因而在官吏銓選序列中地位重要。萬歷后期嘉興府的鄉(xiāng)紳李樂曾描述,當?shù)匦悴拧安蛔源Х郑龈改腹儆煽萍渍?,不勝諛事;視鄉(xiāng)科者,便五六成群囑托,以求必濟,茍不如意,便加詞色犯之”。李陳玉甲科出身,出任特別看重功名的江南嘉善縣令,身份上具有一定優(yōu)勢,是一個學養(yǎng)好、心術(shù)正、有抱負、以民生為念的親民之官。


  李陳玉對親民之官的責任有著清醒認識。他論守令之責:“令賢則善人多,惡人少,令不賢,善事少,惡事多,王刑由于此,王賞亦由于此。一邑不治,百里亂矣。積十邑不治,千里亂矣。積百邑不治,天下亂矣。故曰,與我共天下者,其惟守令乎!”要做好百里之長,造福地方,就要做好吃苦奮斗的準備。李陳玉說:“做官不可受用,想吾此身原為億兆而來,造福之人,非享福之人也。以一飲食之微而罪人,斯豈志蒼生者哉!”李陳玉甘愿吃苦,立志為地方興利除弊,造福民眾。


  對于為官行政,李陳玉有原則的把握。他說:“一代有一代局勢,古人行事,不可執(zhí)于今人;一刻有一刻推移,昨日思量,不可施于今日?!睉撘罁?jù)具體情形,一切從實際出發(fā)。在為官宗旨方面,李陳玉以剛直清正的海瑞為榜樣,立意上不負朝廷,下不負百姓,做不負先圣教導的好官。對于做什么樣的人、什么樣的官,李陳玉有自己的看法。他說:“吏無他品,惟有利于民者為良,故有利百年者,有利數(shù)十年者,有利數(shù)年者,久近不同,大小一致。”而行政施為時,“為者,無近利,推而遠之,厘而去之,一語之餌,必為截斷,一事之嘗,必為樸笞,小染不嚴,大污將至,小犯不肅,大惡將至,小罪不正,大誅將至”。防微杜漸,見微思著,才無大害。他以清白廉正自勵,而不以宦囊豐滿為期。


  做地方官,就要以民為本,以民為寶,以百姓之事為事,一切以民生為出發(fā)點。李陳玉說:“牧民之官,以民為寶,稍可請命,何愛發(fā)膚!”他的大堂屏風銘是:“為民息事,莫為民生事;為民生財,莫為民耗財;為民教德,莫為民教?。粸槊穹兰?,莫為民養(yǎng)奸。自正則萬物正,心清則萬物清?!逼溜L左銘是:“寧可于死中求生路,不可于生處求死法;嚴以恕行,刑由德用;持父母之心,行師長之教?!逼溜L右銘是:“一毫點污,愧他日名臣之傳;一念輕肆,墮平生學問之心。清須徹底,德務至誠”;“省贖以養(yǎng)民財,省笞以教民和;本忠厚與正直,乃熏蒸而孔多;喜怒原非我有,為省米而俅過。三傳訓文,二雅好歌?!惫趟麑賳T的三年考滿內(nèi)容和作用,理解為“觀我生,觀民也,言民情之宜否,即吏治之隆污也”。


  一個時刻以民生為念、以民命為本的地方官,必定是一個律己嚴格、廉潔節(jié)儉的清正官員。李陳玉將廉潔儉約上升到關系地方行政成敗得失的高度,且說到做到,在行政時切實踐行。抵任后,“筮仕繁邑,朝夕凜凜,若涉春冰,不敢率意行一事,見一人”,衙居數(shù)月,孑然一人,家室妻兒均不帶,“瀟然若僧,愀然如桎”,平時日用所需,“一切皆現(xiàn)價平買,官物且不用,況民間一絲一粟乎”;“從不取民間一物,諸凡價值,比民間或過焉”;“凡借用于民間者,事罷皆歸之,一繩之細,不可沒也,一銖之價,必以償也”。前三年中,“不勞一匠,不擾一商”,“三年未役一人,未取一瓦一石”。


  地方官光自身廉潔清儉,其實還遠遠不夠,清官要做事、要勤政,一個稱職的地方循吏,應該是勤政愛民、興利除弊的典范。嘉善是錢糧、人文重地,案牘紛,頭緒繁,時當明末,官員想怠政也不可能。李陳玉自述其理政情形:“勞勞簿書,海內(nèi)至繁,晨出暮入,戴星鞅掌,兩臂欲斷,雙眸不交。向來文字山水友朋之好,今皆似隔世生活矣?!苯细骺h,“使縣官之不結(jié)怨于百姓也,無幾矣。急難為下,緩難為上,調(diào)停寬嚴之間,小臣之血欲嘔,力欲竭矣。若復長此無已,將來江南有士者,誠不知其所終”。


  李陳玉說,以其“菲薄之質(zhì),日行艱鉅之地,自辰至酉,才得交睫,而鈴鐸相催矣。日續(xù)一日,事復一事,見日而喘,未有歇期”;任職嘉善,其地“繁難,海內(nèi)無二,戴星出入,視以為常。妻孥遠來,止淡飯三食,而鈴閣柝聲,睡常不飽,勞瘁如此,竊以為奉法守職之吏,為國忘家,為民忘身,而平昔之風雅盡脫落無復存矣,一切詩文山水棋酒賓客,至今都不知為何事,平生面孔變?yōu)樗桌簦徊凰妆悴凰评簟?。其“初筮遽膺繁難,案牘旁午,人情錯雜,手如探湯,胸常飲冰,勞瘁萬狀,有不能為長者道也”;“武塘為吳中最繁之地,簿書之旁午,情事之艱難,不可縷指”。他還數(shù)次提到,任職嘉善之地是“苦海”。諸如此類,自不免有幾分抱怨,幾分表白,但其勤政敬業(yè)之狀可見一斑。
  
2.交好鄉(xiāng)紳
  
  明代后期,江南鄉(xiāng)紳勢力特別強大,鄉(xiāng)紳干預地方官府行事無所顧忌,明末時愈形愈烈。崇禎十五年(1642),都御史劉宗周憤憤地說:“江南冠蓋輻輳之地,無一事無衿紳孝廉把持,無一時無衿紳孝廉囑托,有司惟力是視,有錢者生。且亦有釁起瑣褻,而兩造動至費不貲以乞居間之牘,至轉(zhuǎn)輾更番求勝,皆不破家不已。甚之或徑行賄于問官,或假抽豐于鄉(xiāng)客,動盈千百,日新月盛。官府之不法,未有甚于此者也?!贝耸浅幸荚u論江南地方政治,而若從地方官一方觀察,要想施展手腳、有所作為,確實難上加難。隆慶時,名臣海瑞出任應天巡撫,一心為民,搏擊豪強,強力推行其賦稅徭役改革的一系列措置,有些得到實施,有些中途而止,有些則未付之實行,并在豪強的百般阻撓劇烈反對下,僅僅8個月,即遭解職。


  相反,江南也有人認為,地方多賢士大夫,如有賢令尹,“非其邑有賢士大夫輔翼之,以補綴缺少,則尹雖賢,固難免于民之尤之也”。這是因為,在嚴格實行財政“原額主義”的明代,地方官府殊少計劃外的財政安排可以用于地方事務,在捉襟見肘的明后期,地方官要有所作為,必須取得地方士人的信任和支持。


  嘉善緊鄰吳江縣,萬歷后期知縣劉時俊,修建塘路,興修水利,即多以鄉(xiāng)宦為問計依賴對象,三年后考滿優(yōu)異,進入名宦傳,其條約、告諭治政者作為參考。嘉善本縣,李陳玉之前五任縣令,“皆以鄉(xiāng)親取謗,議論頗多,觸處荊棘”。對于這些經(jīng)驗教訓,一心為好官的李陳玉自然十分清楚。李陳玉在回復嘉善籍云南巡撫錢士晉時說:“貴邑風俗鄒魯,但恨承乏非材,賴長公當今大雅維持夾輔,使不至于云霧墮迷焉耳?!?/p>


  很明顯,要想在人文重地嘉善站穩(wěn)腳跟,為民施政,就必須取得當?shù)佤⒗t望族的信任、支持或配合。據(jù)其文集統(tǒng)計,李陳玉與錢士升、錢士晉、錢繼登、陳龍正、錢繼章、錢格、朱顏復、魏學濂、支如玉等本縣士紳均有過書信往還。與嘉善三大家族即錢家、支家和魏家均關系熱絡,與其他地方舉人以上士紳有書信聯(lián)絡者,人數(shù)極為繁夥,不勝縷述。


  作為縣令的李陳玉,與嘉善地方士紳就地方事務興革利病反復商量,探討謀求解決之道。傳記資料載,李陳玉捐俸創(chuàng)立鶴湖書院,“每就書院與邑之賢士大夫討論今古,問咨詢地方大利害事”。李陳玉擬實行鄉(xiāng)約,先征求縣中士林意見,稱“計非老先生開受良策不可”,再通告全縣百姓。李陳玉對待社倉濟荒之舉,先致公啟,與縣中頭面人物商量,“上叩主盟”,認為其事應該完全由地方人士主持舉辦,不應向民戶強求攤派。他個人只是將積余的俸金300兩銀子,加入地方人士陳龍正等人所捐銀兩,共計銀500兩,差人買稻,修蓋預備倉數(shù)間,“一切捐助盡行罷除,免道傍之筑,省妒婦之口,何等簡易”。


  化解漕糧征解困局,就自始至終得到鄉(xiāng)紳的支持。為漕糧征收耗贈銀,在外任職知府的當?shù)厝伺藨c曾提出辦法,李陳玉回復稱:“老先生留心桑梓,造福不淺,不肖某止有次第奉行,以無負至教,無罪百姓而已。不肖自垂髫時,蚤承嚴訓,常戒以人官百事,便民為主,即民便而官不便,猶當不愛頂踵,屬纊之言,切切乃心,半生誦讀,忍以當局遺乎!……昨至郡城,覺六縣皆已定陋規(guī),不肖何敢不為地方堅持,而竅會要領,未得所在,須貴鄉(xiāng)諸大老推赤以示?!崩铌愑裨诓贿`背其為官宗旨的前提下,盡量聽取當?shù)厥苛值囊庖?,擇善而從?/p>


  李陳玉征兌漕糧如數(shù)完納,相當成功,也有賴地方士人支持。崇禎七年漕糧征解初步完成,李陳玉即復書頗孚時譽的鄉(xiāng)紳同年陳龍正,感慨地說:“漕事幸竣,皆仗貴邑諸大老維持夾輔之力,輸納首倡,且完數(shù)比民問倍之。早晤道臺,便首為地方之頌。次則里遞亦稱急公,黔淺新吏何功何德,以報吾民。”并向時任東閣大學士的嘉善人錢士升稟報。后來連續(xù)兩年,漕事又完,李陳玉回復陳龍正,又說:“漕兌事,皆貴邑紳士父老之力,急公負擔,幸得完局,以免于吏謫。”


  如前所述,嘉善與嘉興、秀水二縣,存在長期糾纏不清的嵌田問題,給三縣合理完納賦稅帶來極大困難,李陳玉就厘清嵌田征詢陳龍正意見,陳龍正告以“下車新猷,此為第一義?!壳白畛跃o關頭,只在破嘉、秀之把持”。在平湖縣署任內(nèi),李陳玉為了斷欽定追贓案,也是“上請之鄉(xiāng)紳,下商之耆老”。

  嘉善南門一帶,顧姓鄉(xiāng)宦臨岸修砌,顧姓生員置立船房,前者指責后者壅塞河道,后者指責前者侵占水面,長年糾纏不靖。李陳玉做通工作,由舉人張周孫等從中調(diào)停,出價購買船房和幫岸,然后拆除船房以恢復水面。這樣一來,較為棘手的糾紛在士林內(nèi)部解決,張舉人獲得善舉名聲,顧姓兩造前后輩不失體統(tǒng)。


  在上級官員面前,李陳玉也為地方士人說話。當上司要其評價縣屬舉人學行時,李陳玉說:“即如職嘉善一縣,舉人不過一十三人,半屬高門華胄,謹守家學,半屬閉門潛修,力所善事,中間雖品地有低昂,然其邊幅外見,形表可鑒。職到任三月有余,相見甚稀,何從而索其瘢乎?”偏袒之意明顯,但用詞十分巧妙,無懈可擊。


  李陳玉為政,更得到地方士紳的肯定與支持。由李陳玉與地方士人的通信可知,全縣士紳暨舉人錢楞等曾為李陳玉在上司前褒美邀譽。五年下來,嘉善士紳高度評價李陳玉,縣學生員休寧人程志才及全縣人士感念李陳玉之德,在名宦祠中豎立去思碑,由內(nèi)閣學士題額,侍郎曹勛撰文,稱頌李陳玉“國無逋稅,野無追呼,胥吏刀筆文無害,侯之治術(shù)為之也。使民而民忘勞,愛士而士不敢以私謁。狡如伍伯,悍如旗弁,亦弭耳投誠,絕非分之覬,則侯之道術(shù)為之也……購地建鶴湖書院于北郭外,規(guī)制弘麗,民不告勞”。
  
3.善法息事
  
  李陳玉所處的崇禎年間,農(nóng)民起義已成燎原之勢,后金政權(quán)分庭抗禮,大明王朝入不敷出,國窮民困,民不聊生。此時的縣令,能夠穩(wěn)住地方,完成賦稅征斂任務,不生出事端,使百姓不致雪上加霜,明朝江山不至于先從底層瓦解,已屬極為難得了。


  具體處理事務時,李陳玉秉持守常的原則,不喜事、不多事,盡量循常去弊。批示征輸市稅時,李陳玉批道:“凡事茍無大害,循照舊例,喜事不是好官,多事不是良民。”在批示圩長落實農(nóng)田水利事務時,李陳玉批道:“準著圩長領票給填,但要各體上心。行法須善,無多事于民間,便是有功于官府?!痹谡髡{(diào)差役時,李陳玉批示:“本縣冠蓋如林,小民當差繁苦,已準原額之外,不準濫觴,漕事艱難,干系切身,各宜體諒。”


  明末的江南,明初以來實行的里甲制已趨瓦解,實際發(fā)揮作用極為有限,各地試圖實行保甲法,以安靖地方。但其時保甲法的基礎并不牢靠,田畝戶口冊籍,與實際情形大相乖離,行保甲是徒滋擾攘,而難收實效。崇禎八年(1635)正月,張獻忠農(nóng)民軍焚毀明皇陵,朝野震動,從此江北各地亂象警報不斷,各地紛紛操練鄉(xiāng)兵,以作防守地方計。但嘉善地方的所謂鄉(xiāng)兵,其實多半本身就是民壯,現(xiàn)在專門操練一支鄉(xiāng)兵,其所需費用巨大,各地均是攤派民戶,李陳玉覺得民間負擔本已十分沉重,再令出錢出兵,實在說不過去。而上司三令五申,要求設置。李陳玉深知,此時此地,斷難實行。


  在錢士升的指點下,李陳玉采取的對策是并不切實落實,盡量減少虛耗錢糧,在虛文中謀求做實事,他說:“凡事明知虛文,然就虛文中少做實事,方可修明?!奔慈玎l(xiāng)兵一事,人情惶懼,“挨門報點則多騷擾,懸格召募又無應者”,李陳玉未有大的動作,只在原來的保甲范圍內(nèi),揀選壯勇,得260名,將所需費用攤?cè)肴h地丁,作為養(yǎng)兵工食。在雜事猬集民窮難以聊生的明末,循照舊例,守住常經(jīng),不生事端,不瞎折騰,實是理政的關鍵,既顯得極為重要,也顯得極有意義。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