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經(jīng)歷了這一百多天的折騰,讓蘇軾著實是精疲力盡,也感受到了在生死邊緣擦肩而過的一種感覺。此時的蘇軾早已是情神俱損,人也消瘦了不少。 人生有的時候就是這樣,大多數(shù)時候都是磨難讓一個人成長。經(jīng)歷讓一個人得到歷練,而對于蘇軾這樣性情中人來說,經(jīng)歷了這一番的人生歷練,自然對于生命又多了一些不同的感悟和理解。 更加的深刻,心胸也更為豁達,如果說之前的豁達是天性使然,而現(xiàn)在的豁達則是經(jīng)歷了詩詞之禍,之后的自由與喜悅。 一百多天的無妄之災,在讓蘇軾消瘦了不少,被釋放出來之后,呼吸著自由的空氣,這個時候才感覺到什么叫做真正的幸福。這種感覺,對于蘇軾來說自然是可貴的。 因為這一次的事情,不請自來的無妄之災,讓蘇軾對于人生有著不一樣的感悟。 蘇軾決定從此以后再也不寫詩詞,一心皈依佛法,潛心念經(jīng),做一個居士,那樣內(nèi)心可以得到一種自由和解脫。 但是蘇軾在這個時候又寫了一首詩,叫做《十二月二十八日,蒙恩責授檢校水部員外郎黃州團練副使,復用前韻二首》
蘇軾寫完這首詩之后才意識到,最近剛決定不想寫詩,這個時候怎么又在寫。蘇軾還頗為自嘲的說:“怎么還不改?!?/p> 后來在元豐三年正月初一的時候,也就是蘇軾在烏臺詩案結(jié)束的第三天,就踏著新年的陽光,在御史臺兵丁的押送之下,和相隨的兒子蘇邁前往黃州。 蘇軾人生第一次被貶,是在朝廷中,因為站在保守派的立場,被王安石等人排擠,被貶到杭州任通判。 其實那個時候,被貶對于蘇軾的心情有一些影響,但是畢竟是到杭州這樣一個煙花柳綠的地方,心情也著實不錯。 對于蘇軾的心情來說,這一次被貶到杭州,人生福禍,喜怒哀樂,又有誰說得清呢。 看似是被貶,但是正逢無妄之災的結(jié)束,蘇軾也算是放下了心中的負擔,也算是人生的一個重生,這個時候心情自然也不會差。 而對于蘇軾來說,因為自己所寫的詩詞文章出現(xiàn)的問題,才有烏臺詩案。 于是決定棄筆,不再寫詩,但是話雖如此,當感慨萬千時,怎能丟掉寫詩這一大愛好呢。 有這樣一個事情,在元豐二年正月的時候,蘇軾的表兄畫家文同去世。 因為湊不齊路費無法運送靈柩回家,這個時候蘇軾和他的弟弟,覺得自己有責任處理這個事情,就和他的弟弟趕往陳州。 兩兄弟是在烏臺詩案結(jié)束之后的首次會面,蘇軾和弟弟見面之后,也和弟弟傾訴了在獄中的難熬時光以及非人的折磨。 這一次蘇轍再一次真切的勸告哥哥,不要再寫一些和朝廷相關(guān)的詩詞,免得被人又抓住把柄。蘇軾聽了感慨萬千,為了淡化傷感,又寫了一首詩詞,叫做《子由自南都來陳三日而別》 詩詞之中透露的也是兄弟二人的情誼,意思就是說:我親愛的兄弟,你不必牽腸掛肚,不必擔憂,這一次小小的分別,還有長江把我們聯(lián)系在一起,從此之后為兄會聽你的勸告,不再寫詩文,天天蒙頭睡覺。 處理完自己表兄弟的事之后,蘇軾與蘇轍分別,蘇軾父子兩個繼續(xù)趕路,出發(fā)去往黃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