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志向【26】 顏淵、季路侍。子曰:盍各言爾志? 有一天顏回和子路倆人在旁邊陪著孔子,孔子突然說“嗯,你們都談一下自己的志向是什么?”“盍”是一個虛詞。 子路曰:愿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敝之而無憾。 子路先搶著說到,愿意有輛車、好衣服,然后跟朋友一起分享,哪怕是被用破舊了,也沒什么遺憾。一看就是為人很好爽、很講義氣,真有杜甫“大庇天下寒士俱開顏”的氣概。 顏淵曰:愿無伐善,無施勞。 顏回則比較謙虛,其中“伐”是自夸的意思,就是自己有好的表現(xiàn),做了好事,不炫耀,不把自己煩惱和勞累施加到其他人身上,跟子貢前邊說的“我不欲人之加諸我也,吾亦欲無加諸人”意思差不多,只是更謙虛一些,沒有子貢那種張揚的態(tài)度。所以前邊孔子有點打擊子貢說“賜也,非爾所及也”,意思是你的想法是很好,可這恐怕不是你能做的到的。 子路曰:愿聞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接著子路問,老師請問你的志向是什么?孔子說,讓年齡大的人能夠生活安定幸福,朋友之間能夠相互信任、講誠信,年齡小的能夠得到呵護(hù)和愛護(hù)。 從三個人的志向來看,雖然都是安天下的想法,但是一層比一層精進(jìn),程子注釋說“子路勇于義者,觀其志,豈可以勢利拘之哉?顏子不自私己,故無伐善;知同于人,故無施勞。其志可謂大矣,然未免出于有意也。至于夫子,則如天地之化工,付與萬物而己不勞焉,此圣人之所為也(見《論語集注.公冶長第五》)”,孔子的理想可以說達(dá)到了“無我無欲”的自然狀態(tài),所以程子說是圣人之所為。我們每個人可以自己考慮一下自己的志向、人生的追求是什么? 【27】 子曰:已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自訟者也。 “已矣乎”,是感嘆的口氣,就是“算了吧,我未曾見過,能看見自己的過錯,而主動在內(nèi)心自我訴訟的”。算是對上邊所有人物分析之后的失望,這么多人,學(xué)問、道德、志向都沒什么問題,只是還沒有達(dá)到孔子希望的修行的高度,那就是敢于“自訟”,南懷瑾說“就是自己內(nèi)在打天理與人欲之爭的官司,就是如何善用理智平衡沖動的感情(見《論語別裁》)”。 【28】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學(xué)也。 最后算是鼓勵弟子們的,說十幾戶人家的小地方,也會有一個講道德的人,對于事的忠、對人的信,都跟我差不多,所不同的是:我更好學(xué)一些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