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布時間:2019-07-23 文:今日老k來源:微信公眾號:阿爾法的光(ID:she-19920130)自從2015年到現在,算了算大概接受了110多次心理咨詢了,前面多次是為了解決問題,后面持續(xù)至今的咨詢更多是為了完善人格。 今天和大家聊一聊這些年心理咨詢對我的改變。 心理咨詢≠有病我們從影視劇等渠道經常了解到看心理醫(yī)生好像是有病的,可是真正的心理咨詢中并不是這樣的。 心理咨詢有時候更多針對是沒病的人,更嚴重的心理障礙首選應該是精神科。在這里我們應該重新定義一下“病”這個詞,從廣義上來說,沒有人是沒有病的,因為人面臨環(huán)境變化、面對壓力和事情時都會發(fā)生心理上的變化,如果你認為這就是心理病,那么所有人都有病。 每個人人一生中都有可能遭遇這樣的階段。在專業(yè)咨詢師的幫助下,可以得到改善,讓內外和諧一致。 心理咨詢教給我的那些事其實說到心理咨詢帶給我的幫助中,好像并不是咨詢師給我講了哪些人生道理。 記得最初參加心理咨詢時和我的咨詢師談到很多關于性的話題時,當時我特別害怕她對我作出很多評價,尤其是各種各樣的道德指責。 沒想到在關于這方面的談話時他一句“這當然不是你的問題!”讓我完全放下那些內心防備。他讓我明白這一切都是我自己內心對這方面問題的排斥,以至于覺得他人也會用道德評判自己。自此之后我更加信任他,同時我也更加敢于抒發(fā)自己的感覺。 當我開始敢于在咨詢室內表達我的各種感受后,在現實中我也更加有力量。慢慢地我從一個躲在人群中不敢發(fā)聲的弱者變?yōu)楦矣诒磉_自己真實感受,同時也更加接受真實的自己的人。 更加相信感覺和直覺。 感受和理智哪個能解決問題?在咨詢的前期,心理咨詢師總會說“不知道”,這其實一開始對我來說還是蠻受挫的。 因為在我早期的認知中,做心理咨詢的目的是借助咨詢師的專業(yè)技能,找到問題癥結所在。這個目的,是通過咨詢師提出很多可能性、我對這些可能性進行處理對照看是否對癥來達成的。100種可能性,總有一種對癥吧,找到它。 可是真正愿意改變的只是我們的“意識層面”,比如每當我問怎么辦,咨詢師說不知道時我總是會多少有些氣憤,這時候咨詢師和我說了一件事,也就是每次我情緒好一些的時候就不按時來接受咨詢,而且行為模式還是按照過去,你好像看起來很想好,可是行為潛意識可能并不想好,也就是這句話讓我醍醐灌頂。 盡管每個人都在意識層面想要做出改變,卻又會在無意識中將過往情境中的關系體驗轉移到當下與他人的關系中,用過去同樣的方式處理當下相似的情境。 例如:一個人在幼年時期有過不斷與母親分離的經歷,那么在他成年之后的親密關系中,也會對過深的關系產生恐懼。一旦覺察到關系靠近,就會搞一些事情破壞掉這段關系。 當一個人這樣做時,一方面可以使自己免于激活那些創(chuàng)傷的分離體驗。另一方面,這么做也有一種期待在里面:以當下再次經歷的方式代替過去的經歷,自己有可能會改變結果,以征服那些過往不好的記憶。 但在這個過程中,改變過去的結果是一個不可能實現的期待。但這份期待卻也驅使一個人不斷想要再次回到過去經歷過往。 這也就是強迫性重復早年的創(chuàng)傷,潛意識總希望維持穩(wěn)定不愿意打破過去的限定模式。 我誤會了感受和理智的關系,高估了理智的力量,也低估了感受的合理性。 其實我們的感覺和直覺是理解潛意識訴求的一個途徑,如果不能理解自己的感受從何而來也就無法理解內心真實的自己到底是怎么回事。 過去我一度認為那些感覺和直覺是不靠譜的,隨著分析的深入我越來越發(fā)現那些感受和直覺有時雖然不一定特別準確,但是那就是我真正的訴求,那些感受背后的需求才是我真正需要的。 表面意識層面很想解決問題,可是潛意識卻還是在逃避。 真正的改變需要:直面它、接納它曾經我遇到情緒問題的時候,第一反應是排斥負面情緒,我總認為它們是不好的。 可是殊不知,這種情緒只會越排斥越痛苦,越痛苦越排斥,久而久之會成為一種惡性循環(huán)。 后來當我在咨詢中和一些書籍中看到一種對我啟發(fā)至今的思想“森田療法”,它告訴我們對待負面情緒和一些不好的體驗時應該學會“接納”而不是“排斥”。 因為人的情緒有它自然的發(fā)展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人為干預只會讓癥狀更加糟糕,你最好在這個過程中學會聽之任之,隨后這個不好的體驗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一點點減弱甚至消失。 當我明白這一點的時候,的確是接納了痛苦后,痛苦雖然不會立馬消失可是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一點點減弱甚至消失。 所有的情緒都沒有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重點的重點,不在于如何盡快平息情緒,而在弄清楚,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情緒。 與情緒對抗,其實才最無異于問題的解決。越努力運用理智的力量去平息情緒,就會被情緒反擊的越慘。 平息情緒的唯一方式,就是直面它,接納它。 所以,如果面對一個哭泣的人,讓她停止哭泣的方法不是怒吼再他媽哭我打你啊,也不是不停說乖啊別哭了別哭了啊,任何試圖讓她中斷哭泣的主動行為,都不可能真正實現目的。唯一并且能真正讓對方舒服的方式,就是安靜地陪著她,接納她的情緒,不帶任何判斷和評價。 一周一次的會面讓我很安心記得在自己情緒最不好的時候,很少有人能夠真正理解我的感受。而且我真的是無處訴說,說多了他人會煩,說少了自己內心太多痛苦無處釋放。 當我開始和咨詢師交談時,我也經常懷疑是否她只是一個傾聽者,不過隨著分析次數的增加。我開始感覺到,縱然他沒有給我更多具體意見,可是每周固定一個時間有人可以陪伴、支持、無條件接納我這本身對我就有很強的療愈。 在我學習心理咨詢技能培訓時老師也講過,心理咨詢中過程中起效的一個因子就是用患者與咨詢師好的關系來替代過去糟糕的一些關系(比如和原生家庭或者與早年重要人物)。 有時候她確實沒有實際幫到我什么,但這一周一次穩(wěn)定的咨訪關系讓我很安心,很踏實。 我慶幸我選擇直面問題心理咨詢過程中就是一個直面痛苦的過程,在這個期間很多時候那些早年的痛苦你需要回溯。 把陳年舊事都翻出來在陽光下抖,是一件非常非常非常殘忍的事,對我而言,難受程度絲毫不亞于咨詢之前快要溺死的痛苦。這就像你身體中某個地方需要開刀做手術,做手術的確也很痛苦,可是不做手術,那些爛在身體中的問題并不會隨著時間推移一點點好起來(自愈功能是需要在一定條件下才能產生,當問題嚴重到不能自愈時,這個改變會非常緩慢)。 所以我非常理解總徘徊在看不看心理咨詢門外的人,還有看了一兩次就無法繼續(xù)堅持下去的人,我們自欺欺人的功力實在超出想象,美化粉飾的能力與生俱來不用人教,“看起來好像也沒那么糟”,“嗯等過去了就沒事啦”,“不管它慢慢就會好的”。 但當不愉快的情況一次次出現,選擇視而不見、自欺欺人,還是做好剖開痛苦的準備帶著好奇弄明白這一切到底是怎么回事,都是你的選擇。一次次陷入泥潭弄臟鞋子的時候,也沒什么好抱怨的,也不值得可憐。都是你愿意,誰讓你選擇視而不見,而不是面對現實。 你是選擇在牙疼的時候吃止疼藥,或忍過去,還是選擇去看醫(yī)生? 開始敢于說“不”在接受心理咨詢之前,我是典型的討好型人格。別人讓我不舒服我采取的策略是一味忍讓,不敢說出自己內心的需求,這個也是導致我自己發(fā)展成為抑郁癥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在咨詢的過程中,咨詢師多次重復告訴我有憤怒甚至攻擊性并不是壞的。他還和我講“只要不傷害她,在咨詢的過程中可以有任何情緒的發(fā)泄與指責”。這些都是我在現實生活中的禁忌,久而久之我發(fā)現越來越可以在關系中合理表達自己的憤怒,尤其如果不舒服的時候我也敢于說“不”。 這讓我可以敢愛敢恨,我也能做一個真實的自己。 回顧這段時間的改變經歷中,我發(fā)現除了咨詢師對我的幫助外,自己強烈改變自己的訴求也發(fā)揮著作用。 這里正像人本主義心理學主張的“并不是理論與技術治愈了遭受痛苦的人們。而是在咨詢中的人以及咨詢師與來訪者的關系還有他們在一起工作時所發(fā)生的‘遇見’”。 總而言之,在你遇到最黑暗的時候,有個人會不斷鼓勵你成為你自己,讓你有勇氣用自己的力量面對這個不好不壞的世界。 生活在現代社會,我們何其幸運,心理學和心理咨詢的技術已經非常發(fā)達,在大城市里獲得專業(yè)幫助的途徑也非常多,如果你有一定的財力,不要等到迫不得已再敲開咨詢室的門吧,把它當成一件很平常的事,當做給自己的禮物。我找不到比它性價比更高,對提高生命質量如此有效的方式。 最后一句,人生是自己的,在紛亂之外,是不是可以留一些時間給自己,弄明白關于自己的問題,就能弄明白“為什么我總是把不到妹”、“為什么我不知道愛什么感覺了”、“為什么我總是得不到我想要的”等等問題。 一切向外求索而不得的問題,答案都在自己身上。 別忙著指責別人,即使看起來好像都是別人責任的問題,這事發(fā)生在你身上,一定有導致這樣的你的責任。Find it。Accept it。Then solve it。 弄明白自己怎么回事,難度一點不亞于弄明白宇宙怎么回事,也比弄明白宇宙怎么回事,能讓你受益得多得多。 人生是一場修行,真正的生活才是最大的道場,在咨詢室之外。但如果有機會,為什么不走進咨詢室,升級自己打怪的武器和技能呢? 最后用專業(yè)一些敘述來表達一下心理咨詢能夠在哪些方面幫助來訪者改變,概況來說: 1、能夠協助來訪者自我覺察,即能夠覺察到以前未被關注的、忽略的情緒、想法和行為。 2、能夠幫助來訪者澄清對自己、對他人以及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和感受,甚至是重建一個新的認知。 3、能夠協助來訪者增強自己對面對困境的勇氣,也能與來訪者共同探討應對的解決辦法,協助來訪者學習更多的應對技巧。 4、能夠幫助來訪者增強做決策的動力,能夠協助來訪者重新書寫屬于自己的生命故事。 作者簡介:本文獲得公眾號阿爾法的光(ID:she-19920130)授權轉載,一個泛心理療愈中心(我不治愈你,我只啟發(fā)你自己治愈你自己!)排版:小鯨魚 小鯨魚79a7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