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白那個時代,有點名聲和地位的男人與那些賣藝不賣身的美女交游,是很流行又很有面子的事情。李白也不例外,他的詩里有很多美女,她們一般以“妓”的身份出現(xiàn),但此“妓”與現(xiàn)在的失足女有著幾乎本質的區(qū)別:正如前文所言,她們主要賣藝,如果偶爾有滾床單的事發(fā)生,那必定是藝術的延伸,絕對不是赤裸裸的金錢與肉體之交易。 除了無名無姓的“妓”之外,李白的詩里面也出現(xiàn)了不少名女人,其中名氣最大的,自然是與李白生活在同一個時代的楊貴妃。 李白給楊貴妃寫的詩,是著名的《清平調》三首,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一枝紅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闌干。 這是李白拍馬屁的詩,但不是那種主動湊上去的,而是不得已而為之的。 李白使出渾身解數,好容易在皇帝那里謀得一個職位,憋著勁想建功立業(yè),可皇帝只讓他做個翰林待詔。 有一天,皇帝被楊貴妃伺候的非常高興,覺得必須再夸贊一下楊貴妃,古人夸人一般就是寫詩,但那時的唐玄宗只知道巫山云雨,根本沒能力寫詩,用以前的詩又覺得不夠味,于是急Call李白進宮. 李白一來,也不知道喝沒喝酒,反正才思泉涌,提起筆來行云流水,一氣呵成,第一首說楊貴妃像仙女一樣好看,第二首說楊貴妃比歷史上的那些美女,比如趙飛燕他們,都要看好。第三首說唐玄宗一見到楊貴妃就渾身癱軟,只有一個地方是硬的。 《清平調》里還出現(xiàn)了另外一個名女人趙飛燕,只不過她的出現(xiàn)是為了襯托楊貴妃的美,是個小小的配角,所以…… 第二個是三國的甄宓。 她是曹操的兒媳婦、曹丕的老婆、曹魏明帝曹叡的媽媽。李白在他的詩《感興其一》有這樣的句子“洛浦有宓妃,飄飖雪爭飛?!?/p> 這句詩的典故來自《洛神賦》。曹植是李白比較喜歡的一個人,《將進酒》里“昔時陳王宴平樂”的“陳王”就是曹植,據說曹植思念甄宓出現(xiàn)了幻覺,然后像瘋了一樣寫下了《洛神賦》。 甄宓這個人不簡單,她是袁紹的兒子袁熙的老婆,因為長得好看,曹丕曹植兩兄弟都喜歡她,后來兩兄弟“相煎何太急”,搞不好當初為了甄宓爭風吃醋也是其中一個原因。 第三個是東漢的陰麗華。 陰麗華是光武帝的皇后,漢明帝劉莊的母親。李白在他的詩《南都行》中有這樣的句子“麗華秀玉色,漢女嬌朱顏。” 李白說陰麗華長得好看,這是必須的,光武帝還是個旁系末枝的皇族的時候,曾垂涎三尺的說過“娶妻當得陰麗華”的話。 南都就是南陽,光武帝劉秀和陰麗華都是南陽人,所以李白到南陽的時候,自然而然想起了陰麗華。 在這首《南都行》中,李白還提到了兩個南陽人,“陶朱與五羖,名播天壤間”,也就是范蠡與百里奚。 第四個是西漢的王昭君。 李白在他的詩《王昭君二首》中有“漢月還從東海出,明妃西嫁無來日”和“今日漢宮人,明朝胡地妾”的句子。 不知道那些有文化的人如何解讀這首詩,在我看來,有一種好白菜讓豬拱了的既視感。 王昭君在做宮女的時候,因為不愿意賄賂宮廷畫師,所以她的畫像并不會很好看,不僅沒有做成皇帝的妃子,更是被遠嫁匈奴,充當政治和男人的犧牲品。 王昭君嫁到匈奴不久,她的丈夫呼韓邪單于死了,匈奴有一個比漢族“三從四德”還奇葩的規(guī)定,“父死,妻其后母;兄弟死,則取其妻妻之”,所以王昭君又嫁給呼韓邪的兒子復株累單于,復株累去世之后,王昭君又嫁給復株累的弟弟搜諧若鞮單于。 這都叫什么事兒啊! 第五個是漢武帝的陳阿嬌。 就是金屋藏嬌的那個阿嬌,她是漢武帝的第一個皇后,可她又不僅僅是個皇后,她是漢文帝的外孫女、漢景帝的外甥女、還是漢武帝的表妹。 這樣的身份和地位并沒有讓阿嬌的皇后做到頭,而是失寵了。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長期的尊貴的身份地位養(yǎng)成的性格問題,也有沒生兒子的問題,還有“巫蠱”的問題(就是通過巫術讓漢武帝再愛她)。 失寵的阿嬌一直住在長門宮,跟所有被打入冷宮的嬪妃一樣,住在長門宮的阿嬌也很慘,司馬相如為此寫過一首《長門賦》,成為他的代表作。 李白的《妾薄命》寫的就是阿嬌,“漢帝寵阿嬌,貯之黃金屋??韧俾渚盘?,隨風生珠玉。寵極愛還歇,妒深情卻疏。長門一步地,不肯暫回車。雨落不上天,水覆難再收。君情與妾意,各自東西流。昔日芙蓉花,今成斷根草。以色事他人,能得幾時好?” 這首詩從阿嬌從被漢武帝金屋藏之,說到兩人因阿嬌吃錯而關系疏遠,最后郎情妾意各自東流。這與《長門賦》有異曲同工之妙。 無獨有偶,阿嬌的繼任者——皇后衛(wèi)子夫,也是因為“巫蠱之禍”而自殺的。衛(wèi)子夫不簡單,她是衛(wèi)青的姐姐、霍去病和霍光的姨媽。 第六個是漢武帝時期的卓文君。 《長門賦》是司馬相如給阿嬌寫的,感嘆她凄慘的命運。他寫給卓文君的是《鳳求凰》,為了追求卓文君。 在司馬相如和卓文君這對CP中,司馬相如算得上一個鳳凰男,他家窮的連個手電筒都沒有,卓文君家做鋼鐵生意的,她父親卓王孫是蜀郡臨邛(現(xiàn)在的四川邛崍)的首富,不說別的,聽這個名字就知道他不是好惹的。 卓王孫疼愛女兒,為了司馬相如這個窮女婿出錢出力,卓文君自己也辛辛苦苦拋頭露面當壚賣酒。 但司馬相如卻在長安有了小三,卓文君的心里受到了一萬點傷害,她給司馬相如寫了一首《白頭吟》苦勸丈夫,司馬相如也沒有一條路走到黑,而是回心轉意了。 卓文君的《白頭吟》中的名句“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流傳千古,被所有人當做愛情和婚姻的永恒誓言。 李白也有一首《白頭吟》,當中直接提到了卓文君,“一朝將聘茂陵女,文君因贈白頭吟”,說的是卓文君的《白頭吟》產生的經過。 第七個是春秋時期的西施。 因為范蠡是李白的偶像,而西施是范蠡的女朋友,所以李白的詩里面出現(xiàn)西施的地方比較多,比如《烏棲曲》中是這樣說的,“姑蘇臺上烏棲時,吳王宮里醉西施”,《蘇臺覽古》中這樣說的,“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里人”。 這兩首說的是西施在吳王宮里和姑蘇臺上的事情,《子夜四時歌》說的是西施還是浣紗女的時候,“鏡湖三百里,菡萏發(fā)荷花。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刂鄄淮拢瑲w去越王家?!?/p> 還有寫西施完成任務之后的,《悲歌行》中的“范子何曾愛五湖,功成名遂身自退”,這里面雖然沒有點西施的名,但是很多人都說范蠡最后是帶著西施泛五湖而去的。 這七個美女,組成了李白詩中的“七仙女”。當然李白詩中提到的名女人不止七個這么少,比如《東海有勇婦代關中有賢女》中“淳于免詔獄,漢主為緹縈”的緹縈,她是歷史上有名的緹縈救父的主角,因為她甘愿為官奴,不僅救了她父親,還使?jié)h文帝廢除了肉刑——那些挖鼻子、剁手、砍腳的殘忍刑罰。再如《玉真仙人詞》、《獨坐敬亭山》、《玉真公主別館苦雨贈衛(wèi)尉張卿二首》等詩中提到的唐玄宗的親妹妹玉真公主李持盈等。 最后,我有一個疑問,李白寫的名女人有西施、王昭君、楊貴妃,四大美女卻不見貂蟬,也許是我沒讀到,也許是李白那時候,貂蟬還不是一個名女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