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中庸》有言:君子慎獨。 魯迅曾說:“猛獸總是獨行,牛羊才成群結隊”。 孤獨,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修行。我們通過孤獨,認識了自己,治愈了庸俗,還看到了一個更加廣闊的世界。 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重重疊疊、綿綿延延,千座萬座的山里,都不見鳥兒的蹤影,所有的小道冷冷清清,都不見有人走過的痕跡。江面上,一葉小舟上端坐著一個戴著斗笠、穿著蓑衣漁翁,獨自在大雪紛飛中垂釣。 孤獨之畫面,便在這短短20字中展現(xiàn)地淋漓盡致。 登幽州臺歌 唐代: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獨自站在寬廣的高原上,風起,抬眼,一望無際,遠方的風景依然是遠方。 往前追溯看不見能夠禮賢下士的圣君,往后期盼也不見廣納人才的明君。 想到只有這蒼蒼茫茫的遼闊天地是亙古不變的,就止不住地留下悲傷的淚水。 是啊,與永恒相比,我們只是滄海一粟;與漫長的歷史相比,我們只是一個一閃而過的鏡頭。該怎樣活著?通過孤獨,或許你會有一個新的答案。 竹里館 唐代: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獨自坐在幽靜的竹林中,一邊彈琴一邊放聲高歌。在深深的山林里面,從來都沒有人聆聽過我的琴音和歌聲,只有天上那一輪明月與我相伴。 孤獨,并不意味著空虛,也不意味著寂寞。有的時候,孤獨,只是為了給自己的心靈一份寧靜,給更多的時間,與自己好好相處。 月下獨酌四首·其一 唐代: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孤獨,也有不同的境界。 如李白這般,舉杯獨酌,有花,有月,有清風,還有醉影和醉劍,自成一境界。 清醒時我們一起分享快樂,醉酒后各奔東西。雖然悵然有所失,雖然愁腸滿結,依然豁達而瀟灑,依然可以自娛自樂。 這樣的孤獨,自有一番魅力。 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宋代:蘇軾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 時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有的時候,孤獨還是一種氣節(jié)。 夜深時分,月亮掛在稀疏的梧桐樹梢,有人獨自行走在小徑,背影像那離群索居的孤雁——挑遍了樹枝不肯將就著棲息下來,甘愿在沙洲忍受著寂寞與寒冷。 與其庸俗,不如孤獨。 終南別業(yè) 唐代:王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家里住在終南山的邊陲,每每有興致的時候就獨自信步上山游玩,有快樂的事就欣賞起來。 有時候走著走著就走到了溪水的源流,有時候呆坐著便看盡了云朵的千變?nèi)f化。若是偶然遇見個把老翁,聊著聊著就忘記了時間。 學會孤獨,世界依然廣闊,而你依然心平氣和。 孤獨,修的是心。 愿你遠離紛紛擾擾,在擁擠的人群中辟出一條屬于自己的道路;愿你在嘈雜的人世間,聽到自己的聲音。 ⊙作者:蕭蕭木下,熱愛中國文化,也愛西方文學;喜歡詩歌,也喜歡戲劇。對跟文化有關的事兒,永遠充滿好奇心。微信公眾號:晨起讀詩(ID:bcy-cqd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