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嘉佑元年,歐陽修在汴梁府第設(shè)家宴,為赴任揚州的劉原甫餞行。酒席宴上,歐陽修寫下這首著名的《朝中措》相送。 《朝中措·送劉仲原甫出守維揚》 平山闌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手種堂前垂柳,別來幾度春風(fēng)。 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一飲千鐘。行樂直須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劉原甫,即劉敞,維揚,揚州的別稱。 劉原甫此去就任揚州太守,就是揚州的最高行政長官,相當(dāng)于今天的揚州市長。作為文壇宗主兼長輩,在為自己的朋友、下僚送行,一般情況下的贈別之語,不外乎什么一帆風(fēng)順啊,前程似錦啊,勤政愛民啊,廉潔奉公啊,這類加油鼓勵或吉祥祝福的話。但是歐陽修卻沒有這樣,而是大大贊揚了劉敞一番,總結(jié)一下,就是學(xué)問好,才情好,酒量好。 “文章太守”,即夸獎劉敞學(xué)問好。在今天,假如沒有歐陽修的這首詞,我們根本就不知道劉敞其人。但在當(dāng)時,劉敞與歐陽修的文章“勢不相下”,能與“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文忠公相提并論,足見劉敞的實力。劉敞的詩詞名氣當(dāng)然沒法和歐陽修比,但在學(xué)問上,卻是讓歐陽修心服口服。無論醫(yī)學(xué)、數(shù)學(xué)、天文地理、經(jīng)史子集,沒有他不知道的,沒有他不精通的。歐陽修寫文章時,遇到解決不了的難題,首先想到的就是求教劉敞,而劉敞每次都能給出正確的答案。歐陽修編撰著作,在正式出版前,也必定先請劉敞過目指正,歐陽修簡直就把劉敞當(dāng)做了百度百科。 “揮毫萬字”,即夸劉敞才情好。劉敞才思敏捷,多長的文章,他都下筆如神,一揮而就。曾經(jīng)一夜寫了九篇追封皇子、公主的志文,且文采飛揚,絕不雷同。歐陽修由衷地說,都說唐代大才子王勃一天能寫五篇策文,和劉敞比起來,那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 “一飲千鐘”,即夸劉敞酒量好。酒量好怎么也算作優(yōu)點了,這讓人覺得有些不可思議。酒量好就意味著身體好,而這恰恰是歐陽修所沒有的。 寫這首詞時,歐陽修五十歲,患有嚴重的糖尿病、眩暈癥和帕金森癥。他在給王安石的信中說,自己身體極差,非常擔(dān)心一事無成,碌碌無為地死去。所以這一年,他毅然辭去翰林學(xué)士職務(wù),好在有生之年完成《唐書》的編撰工作。就在他辭職的第四天,劉敞出之揚州。為三十八歲、正當(dāng)年富力強的劉敞送行,歐陽修贊頌他“文章太守”,贊頌他“揮毫萬字”,這二者僅僅是贊頌,而“一飲千鐘”,則是贊頌加羨慕了。 此時的歐陽修不是以文壇長輩和官場領(lǐng)導(dǎo)的身份,而是以一個衰弱的老人,一個親密朋友的身份送別他羨慕的年輕人,他告誡年輕人要愛惜身體,珍惜青春,可別像自己,老了才知道后悔??!歐陽修不是勉勵劉敞努力工作,而是讓他珍惜青春,享受生命。畢竟只有身體健康,才是一切的基礎(chǔ)。 衰老和疾病的雙重逼迫,讓歐陽修對人生的態(tài)度也和古人一樣,有了一種“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為樂當(dāng)及時,何能待來茲”的感慨,看上去是消極頹廢,實際上它是觸及到了極具有悲劇色彩的時間意識和生命意識。 “行樂直須年少,尊前看取衰翁”,這是老年人的無奈,更是一位老年人對年輕人的關(guān)心,它絕不是讓劉敞及時行樂,而是讓他珍惜健康。 八年前,歐陽修也做過揚州知州,平山堂就是歐陽修做揚州太守時主持修建的。平山堂坐落在揚州地勢最高處,晴空萬里時,登上平山堂,可以俯瞰揚州全景,遠眺長江兩岸山川。歐陽修經(jīng)常和朋友在此雅集唱和,即使后來歐陽修離開了,平山堂也成了揚州最靚的城市文化名片。外地人到揚州,都會去瞻仰這個文化圣地。 寫這首詞時,歐陽修已經(jīng)離開揚州八年了。他在感慨時光飛逝——“手種堂前垂柳,別來幾度春秋”,當(dāng)年在平山堂親手種下的柳樹,已歷經(jīng)了八個春喜秋冬了。這是對揚州的懷念,更是對逝去歲月的懷念。 《唐詩三百首》的最后一篇是《金縷衣》:“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勸誡人們珍惜青春,愛護生命,這也正是我們今天欣賞的這首《朝中措》的主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