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紙條君說的,可能分分鐘顛覆你的三觀,因為:很多歷史人物,根本不是你知道的那個樣子。 例如,武大郎不是個又矮又丑的賣餅漢,真實的他身高七尺(一米八),相貌堂堂,是個清正廉明的縣令; 又如溫庭筠,多少人被他的名字和詩詞所騙,以為是個浪漫俊美的才子,但其實他長得奇丑,人送外號“溫鐘馗”…… 還有接下來要說的,都是你們特別熟悉,但看故事又會一臉懵逼的歷史名人,準(zhǔn)備好了嗎? 包 拯 人家白著呢,頭上也沒有月牙 要說古人中,誰被“黑”的最慘,那絕對非包拯莫屬。 問一下,有多少人在看到這篇文章前,一直覺得包拯是個臉黑如炭的男人,額上還有個被馬踩過,月牙狀的疤痕? 像這樣↓ 圖為金超群飾演的包拯 或者這樣↓ 曾經(jīng),紙條君也一直被電視劇誤導(dǎo),以為包拯是個天生肌膚奇黑的悲催男子,直至看到故宮南熏殿包公畫像,才知道人家其實白著呢! 而且,包拯不光臉不黑,額頭也沒有被馬蹄踩過的月牙,也不是從小家境貧寒的苦孩子,身邊更沒有公孫策和展昭這兩號神助攻。 相反,他出生在一個殷實的官宦之家,父母雙全,備受寵愛,從小就接受過良好的儒家教育,28歲就考中了進(jìn)士,被派到江西做知縣。 但極度戀家的包拯拒絕了,和皇帝商量說想留在父母身邊上班?;实鄞饝?yīng)后,他還是不滿意,直接任性把官給辭了,當(dāng)起啃老族,陪在父母身邊。 這一陪,就陪了10年,直到父母去世,包拯才愿意到安徽的天長縣當(dāng)“縣委書記”。 雖然他仕途起步比較晚,但他非凡的執(zhí)政才能很快就顯現(xiàn)出來,短短3年就當(dāng)上了端州知府,3年后又調(diào)到開封,成了一名京官,此后還升到了樞密副使,相當(dāng)于副宰相! 事業(yè)可謂步步高升,也正是在事業(yè)的紅紅火火中,他的臉“被越變越黑”。 因為他太鐵面無私了(古代的鐵就是黑色的),后人感慨難得遇到這么一個好官,就自動幫他“黑臉”,以此來表彰他的公正廉潔,簡直完美。 話說,包拯有多鐵面無私,說出來你都怕。 在當(dāng)開封府尹時,他的主要工作并不是查案,而是彈劾(懟人),管你是天潢貴胄,還是寵臣奸佞,只要出錯,就得被瘋狂diss。 所以人送外號“包彈”。 寵臣王逵,在地方上橫行霸道,造成極大民憤,被包拯7次彈劾,拉下了馬; 4次彈劾皇親郭承佑,讓仁宗幾乎下不了臺; 彈劾宰相宋癢,其人雖道德高尚,沒什么過錯,但他身為重臣卻毫無建樹; 彈劾宋仁宗的親信太監(jiān)閻士良監(jiān)守自盜,貪污腐敗…… 最值得一說的,就是包拯還彈劾了國丈張堯佐。 這名國丈,憑著和張貴妃的裙帶關(guān)系,硬是從七品縣令竄升到景靈宮使(宰相年老后的養(yǎng)老官職),氣得包拯要和皇帝宋仁宗“廷諍”(就是讓皇帝在百官面前接受批評,讓其當(dāng)面改正錯誤。)。 懟宋仁宗時,包拯黑著一張老臉,在仁宗面前滔滔不絕地慷慨陳詞,連唾沫星子都飛到仁宗臉上。但宋仁宗自知理虧,不敢發(fā)火,而是回到后宮,在張貴妃面前,才“舉袖拭面”。 史書記載:“溫成(張貴妃)遣小黃門次第探伺,知拯犯顏切直,迎拜謝過,帝舉袖拭面……” 后來,張堯佐見自己犯了眾怒,只好主動請辭,仁宗馬上踩著臺階答應(yīng)了。 據(jù)統(tǒng)計,受包拯彈劾后被降職、罷官、法辦的重要大臣不少于30人。 按理說,太過剛正不阿的清官,難免遭奸人陷害,活不長久,但包拯卻活了63歲,因病而亡,為啥他這么幸運(yùn)呢? 除了有個知己皇帝外,最主要的原因是,那些陷害他的話,根本沒人信! 正如當(dāng)時京城流傳的那句話:關(guān)節(jié)不到,有閻羅包老。意思是有兩個人沒辦法走后門,一個是閻王,一個是包拯,不信你給閻王送禮試試? 這么清廉正直的好官,卻被后人“黑”的這么慘,但別難過,因為這是我們表示敬佩的證明! 唐 伯 虎 才子假風(fēng)流,窮困潦倒度余生 說到唐伯虎,多少人以為他一生有錢多妻,真如風(fēng)流才子般瀟灑恣意,卻不知道,那其實是一個天妒英才的悲慘故事。 首先,妻妾成群全是虛言,他的一生,只有三個老婆。所謂身邊美女如云,只是因為他的第三任妻子,名為沈九娘。九娘九娘,民間的人聽了,就誤傳他有9個妻子罷了。 不過他的確才華橫溢,在25歲之前,簡直是蘇州城里最驕傲的少年,文采翩翩,有一嬌妻徐氏,溫柔體貼,還有一好友允明,乃吳中才子,這樣的人生配置,不可謂不得意??上н@樣的得意人生,之后被徹底反轉(zhuǎn)了…… 圖片來源于周星馳版《唐伯虎點秋香》 不過一兩年的時間,他的妻子徐氏難產(chǎn)而亡,連父親,母親,兒子,妹妹也都接連離世,家道中落。承受這一連串打擊的唐伯虎,在26歲,便長了很多白發(fā)。 但他明白自己還年輕,必須要振作,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所以,很快他就在好友祝枝山的幫助下,重新振作準(zhǔn)備科舉,并娶了第二任妻子何氏。 唐伯虎那一身才華可不是浪得虛名,考試結(jié)果自然不出所料,第一年便是鄉(xiāng)試第一,中了解元。第二年,他帶上一身自信,進(jìn)京會試,本來前途一片光明,卻沒想到…… 那年恰逢“科場泄題案”,他被舉報作弊,定罪入了獄。妻子何氏知道后,覺得唐伯虎從此再難以出人頭地,便收拾行李,和他徹底分道揚(yáng)鑣了。 ![]() 圖片來源于周星馳版《唐伯虎點秋香》 出獄后,唐伯虎被罷黜為吏,這種恥辱他忍不了,便辭去了官職,從此無官一身輕,靠賣畫為生。也是在這個時候,他遇上了官妓沈九娘,一個真正懂他的紅顏知己。 九娘敬重他的才情,懂他的不易,總是會把妝閣收拾得十分整齊,讓唐伯虎在她那畫畫時更舒心,她還總是給他洗硯,調(diào)色,鋪紙……唐伯虎也不把她當(dāng)官妓看待,畫的美人,風(fēng)姿神采間都是她的韻味。 天長日久,兩人不自覺萌生了愛意,成了夫婦。過了兩年,九娘生了個女兒,取名桃笙。本來這樣一生,就算平凡,也是幸福美滿的,可是…… ![]() 圖片來源于周星馳版《唐伯虎點秋香》 后來蘇州發(fā)了水災(zāi),唐伯虎的畫經(jīng)常賣不出去,有時連柴米錢都賺不到,全靠九娘苦心撐持。終于,九娘操勞過度病倒了,醫(yī)生一看,是病入膏肓之狀,藥石無醫(yī)。 九娘臨死前,緊緊握著唐伯虎的手,說道:“承你不棄,要我作你妻子,我本想盡我心力理好家務(wù),讓你專心于詩畫,成為大家。但我無福,無壽,又無能,我快死了,望你善自保重?!碧撇⒙犃撕?,再也忍不住,悲痛大哭。 他的前半生,總是在承受最愛之人的生離死別,在疼痛中自我慰藉,看到這里,已經(jīng)夠讓人心疼了,可如果說,這還不是他人生中最悲慘的經(jīng)歷呢? 他最悲慘的日子,是40多歲時,他被寧王招入府中,以為人生峰回路轉(zhuǎn),能一展抱負(fù)了,卻發(fā)現(xiàn)寧王圖謀不軌,想要造反。為了讓寧王放自己走,他只能裝瘋賣傻,甚至脫了衣服裸奔,逼得寧王實在受不了,讓他有多遠(yuǎn)滾多遠(yuǎn)。 《明史》有記,說唐伯虎“察其有異志,佯狂嗜酒,露其丑穢。宸濠不能堪,放還?!?/p> ![]() 圖片來源于周星馳版《唐伯虎點秋香》 當(dāng)最后的尊嚴(yán)被徹底摧毀,消失殆盡,唐伯虎晚年徹底墮落了,每日風(fēng)流,縱情聲色,賣畫都滿足不了日常開支,常常陷入斷炊絕糧、“三日無煙”的窘?jīng)r。 他在寫給友人孫思和的詩序中說道:“風(fēng)雨浹旬,廚煙不繼,滌硯吮筆,蕭條若僧?!弊罱K在貧困中去世,年僅54歲。 生在陽間有散場,死歸地府又何妨。 陽間地府俱相似,只當(dāng)漂流在異鄉(xiāng)。 ——唐寅絕筆《臨終詩》 后人覺得他瀟灑風(fēng)流,是因為才華和性情,看完他的故事才明白,那是被徹底毀了尊嚴(yán)后的無所顧念,是麻木苦難間的一種解脫。 ![]() 圖片來源于周星馳版《唐伯虎點秋香》 蘇 軾 一代男神,很可能是個大胖子 蘇軾,太熟悉了。唐宋八大家之一,寫的詩豪放不羈,配上課本里他那飄逸瀟灑的插畫,給多少人留下了超塵脫俗的印象。 但真相卻是,他很可能是個大胖子!是不是很難接受,雖然知道他愛吃東坡肉,但也不至于胖成這樣吧…… 先別崩潰,相信看完接下來的內(nèi)容,你會覺得,他不胖才天怒人怨,因為這人實在太愛吃了。 ![]() 他愛吃到了什么程度?大概就是無論被皇帝怎么降職都不在意,大不了貶到哪,吃到哪。 首先,眾所周知他愛吃自創(chuàng)的東坡肉,但很少人知道,他創(chuàng)造東坡肉的做法時,正處于“降職期”,被貶到了黃州。 他看當(dāng)?shù)氐挠绣X人因為豬肉便宜,個個不愿意吃,就自己買來搗鼓,各種研究加工后,做出了色香味俱全的東坡肉。 為此,他還將“東坡肉”的燒制過程寫了下來,取名為《豬肉頌》: 凈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 被貶到惠州時,那里經(jīng)濟(jì)落后,菜市場上每天只殺一只羊,除了官府和有錢人能買到之外,普通人幾乎是吃不上的。 蘇軾也喜歡吃,但不敢和權(quán)貴們爭,就想了個辦法,讓屠夫把人家不要的羊脊骨賣給他。 他買回去后,先將羊骨煮熟,然后涂些酒和薄鹽,再放到火爐中去烤一烤,羊脊骨竟然酥香無比。蘇東坡吃得津津有味,說“如食蟹螯,率數(shù)日輒一食,甚覺有補(bǔ)。” 除了烤羊骨,他還看上了廣東特產(chǎn)——荔枝,并寫下了著名的《惠州一絕 / 食荔枝》。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看,他為了吃荔枝,都“不辭長作嶺南人”了,還不是吃貨本貨嘛! ![]() 后來又被貶到了海南,那在當(dāng)時可算是“蠻荒之地”,到處是叢林,說是貶謫,不如說是發(fā)配。 換作常人,估計得天天望著大海發(fā)愁,可蘇軾倒好,直接蹲在海邊,咚咚咚地敲起生蠔,放水一煮后,啊……真鮮美。 便迫不及待寫了封家書回去,說:兒子啊,爹只偷偷告訴你一個人,這海南有一種賊好吃的美味,有空你可要來嘗嘗。記著!千萬別讓那些朝中大臣知道,不然他們可要過來和我搶了。 這心大的,真是沒誰了,無論生活多不如意,都不影響吃貨的本質(zhì)。還開創(chuàng)了吃貨的最高境界:沒有創(chuàng)意的廚子不是個好詩人。 ![]() 知道嗎?他除了改造發(fā)明了東坡肉之外,還研究出了東坡豆腐、東坡魚、東坡餅、東坡涼粉、東坡羹…… 而關(guān)于寫美食的詩詞,更比比皆是。 初到黃州,除了寫《豬肉頌》,還將長江肥魚,山中竹筍夸了遍。 《初到黃州》 自笑平生為口忙,老來事業(yè)轉(zhuǎn)荒唐。 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 逐客不妨員外置,詩人例作水曹郎。 只慚無補(bǔ)絲毫事,尚費(fèi)官家壓酒囊。 一句“自笑平生為口忙”,又暴露了吃貨本性!雖然那時他正被貶謫到黃州,詩句中也暗藏自嘲之意、失落之情。但蘇東坡自得其樂,率然隨緣的豁達(dá)胸襟遠(yuǎn)超常人。 文筆好就是不一樣,連吃橘子這種小事,都能寫的讓人垂涎三尺。色艷、味甘、氣香、汁濃,嘖嘖嘖…… 《浣溪沙·詠橘》 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綠葉照林光。竹籬茅舍出青黃。 香霧噀人驚半破,清泉流齒怯初嘗。吳姬三日手猶香。 尤其是下闋,寫得真是妙。意思是剛剛剝開橘子,清香的水霧就噴灑出來,讓人驚喜不已;怯怯地嘗了一口,那甜中帶酸的汁水在齒頰間如清泉流過,江南女子的手剝橘后若沾了這汁水,三日還會有香味。 還有很多人可能聽都沒聽過的徐州特產(chǎn)——蝴蝶馓子。古代寒食節(jié)禁止生火,百姓會提前準(zhǔn)備好冷食,馓子便是其一,所以也叫它寒具! 《寒具詩》 纖手搓成玉數(shù)尋,碧油煎出嫩黃深。 夜來春睡無輕重,壓扁佳人纏臂金。 蘇東坡在徐州做官時,尤其愛吃這里的特色馓子,在他眼里,馓子纖細(xì)香脆,就像美女手臂上的纏臂飾金,可見吃貨的眼中,美食才是最美的! 除了這些,蘇軾還特別愛吃甜食!嗜甜如命到把朋友都驚呆了,有次他們一起去僧仲殊家吃飯,但菜里都有蜂蜜,甜的發(fā)膩,沒人動筷,只有蘇軾吃津津有味…… “僧仲殊肴饌中皆有蜜,諸客不能下莇,惟蘇軾嗜蜜,得與共食?!?/p> 蘇軾自己也承認(rèn),還在《感舊詩》中向甜食表白:“想見冰盤中,石蜜與柿霜?!?/p> 就這樣一個,會做飯,愛吃肉還離不開甜食的男人,不胖就真的沒有天理了! 但……就算他胖,沖這才華,紙條君也認(rèn)了,心甘情愿繼續(xù)當(dāng)個小迷弟~ 除了他們,小紙條們還知道 哪些歷史名人不為人知的一面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