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篙人”,這是李白一生中最狂傲的詩句之一。后世之人,往往以偏概全,據(jù)此句斷言李白的狂和傲。更有甚者,說李白是得意忘形,因為得到了皇帝的征召,就忘乎所以,云云!這真是對李白這首詩的千古誤讀。李白這首詩的詩名是《南陵別兒童入京》,讀完全詩,不難發(fā)現(xiàn)讀出狂和傲的是庸才,看見悲與淚的才是人才。 況且,詩仙李白真的不是那樣的人。雖然不能說李白已經(jīng)達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但他卻決然不是一個看重名利的人。李白更在意的是才華的施展和抱負理想的實現(xiàn)。然而詩仙李白生長在唐代最盛世的光景,因此,他的抱負和理想又很難具象化。李白身上有游俠兒的影子,有士大夫的影子,更有一個純粹詩人的影子,到底哪一個才是李白?或許誠如李白所言“對影成三人”,他自己都捉摸不透。既然如此,后人又怎么敢妄言李白如何怎樣呢? 南陵別兒童入京 唐代:李白 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 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輝。 游說萬乘苦不早,著鞭跨馬涉遠道。 會稽愚婦輕買臣,余亦辭家西入秦。 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這首詩的結(jié)構(gòu)嚴謹,從三個方面來記敘李白生命中最重要的一次遠行——由東魯進京! 詩的第一層是敘寫天倫之樂。從李白的作品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李白的內(nèi)心世界的深處,一直有一方最柔軟的地方,是留給他的孩子。李白雖然算不得一位好父親,但他對子女的愛,卻也是十分動人的。白酒新煮,殺雞烹煮,孩子牽著自己的衣角。這是一幅恬淡的家庭生活場景。然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此時李白的家,其實已經(jīng)是重組家庭。李白的一雙兒女,是原配妻子所生,可惜妻子亡故。李白帶著兒女一路漂泊,來到東魯,經(jīng)老友撮合,與東魯某婦結(jié)合,組建了家庭。此時的李白,處于人生的低谷!東魯之婦據(jù)記載,頗有一些產(chǎn)業(yè)和財富,對李白的子女也還算好。可以想象,這一定是一個比較傳統(tǒng)的婦女,溫恭儉讓??墒菍τ诶畎缀退暮⒆佣?,畢竟難免寄人籬下的悲哀。孩子小不懂事,李白一定是希望能夠證明自己。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李白才特別看重皇帝的召喚。 詩的第二層寫李白苦中作樂!前面已經(jīng)說到,李白的內(nèi)心首先應(yīng)該是悲愁的。因此前兩句所寫的天倫之樂雖言樂,但一定是不徹底的。果然,李白在詩中說到,“高歌取醉欲自慰”,只是為了自我麻醉罷了。詩人在黃昏里起舞,終于透露出遲暮的悲哀?!坝握f萬乘苦不早”,現(xiàn)在去求取功名,已經(jīng)晚了。但是詩人還是要“著鞭跨馬涉遠道”,這其中的悲苦滋味,恐怕只有詩仙自家能夠體會。 詩的第三層寫入秦的真正原因。前面說到,東魯之婦是一個封建社會的傳統(tǒng)婦人,在東魯頗具產(chǎn)業(yè)。因此這樣的女人,對李白的輕視,是有可能的。世間夫妻,一旦丈夫在家里無所事事,妻子生嗔怒,也是有的??墒抢畎自趺茨軌蚴艿昧??他把自己比作朱買臣,“會稽愚婦輕買臣,余亦辭家西入秦”,再明顯不過了,李白入蜀,或許也是迫于家庭的壓力。畢竟,還有一雙兒女需要人家照顧,自己怎么能不出去闖一闖呢?理解了這一層悲哀和血淚,再去讀最后一句“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就似乎再也讀不出狂傲和自得,反而是悲從中來,潸然淚下了。唉,原來如此! 這么想想,詩仙李白其實也挺孤獨,挺可憐的! |
|
來自: Zhanjh1936 > 《李白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