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好多位滕王,也有好幾個滕王閣。但最有名的,要數(shù)王勃《滕王閣序》筆下的滕王和滕王閣了。 而我們今天所說的滕王和滕王閣,是天才少年王勃的《滕王閣序》和滕王閣詩中所寫的。這兩篇名文,一下子讓滕王和滕王閣暴得大名。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王勃成就了滕王和滕王閣。 滕王閣詩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畫棟朝飛南浦云,珠簾暮卷西山雨。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王勃在詩中說,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很顯然,這是一個臨江的樓,在這里面,每天都有各種歌舞在上演。最后一句詩說,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是說,昔日游賞于高閣中的滕王如今無處可覓,只有那欄桿外的滔滔江水空自向遠(yuǎn)方奔流。 那么,這個每日流連于江邊樓閣中的滕王,是誰呢? 這個滕王,就是唐高祖李淵的第二十二個兒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叫李元嬰。 和雄才大略的哥哥李世民不同,李元嬰在氣質(zhì)上,是個藝術(shù)家,是個天才的畫家,更是個頑主,與后世的南唐后主李煜有的一比。 作為做不上皇帝的皇子,他們最好的命運(yùn)其實(shí)就是一條,該吃吃該喝喝,醉生夢死最好,只要不對政權(quán)產(chǎn)生異想。 李元嬰在這個方面做得還算聰明。李元嬰在哥哥李世民做皇帝的時候,備受寵愛,被封到山東滕地做滕王。這個具有藝術(shù)追求的王子,一到滕地就開始修建樓臺館所,建造了一個滕王閣,作為藝術(shù)歌舞之用。 后來他的侄子唐高宗李治上臺之后,對這個叔叔很不滿意,但是又不至于弄死叔叔,就把他調(diào)到蘇州做刺史,到了蘇州之后,李元嬰依然故我,李治又把他貶到洪州,也就是現(xiàn)在的江西南昌。這個警告意味相當(dāng)濃厚。而李元嬰到了洪州之后,馬上就大興土木,建造了一個滕王閣。這個滕王閣,就是天才少年王勃筆下那個“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滕王閣。 李元嬰在洪州玩的爽,但是李治又不高興了,就把他又貶到滁州,就是宋朝歐陽修被貶的那個地方。這個地方風(fēng)景優(yōu)美,用歐陽修的話說,就是環(huán)滁皆山也,整得很開心的樣子。李元嬰也一樣,逸興橫飛登山臨水,把貶謫的日子過成了詩。李治又不高興了,將他貶往隆州。李元嬰大概對建亭子上癮,絲毫不在乎大侄子李治曾經(jīng)拆了他的洪州的滕王閣,到了隆州后,馬上又建了一個滕王亭。每天除了歌舞之外,像莊子夢蝶一樣逍遙自在,他主要是觀賞蝴蝶,然后去畫蝴蝶,終于創(chuàng)造了一種獨(dú)特的畫法,成為滕派蝶畫的鼻祖。 由此可知,滕王李元嬰倒是個鴛鴦蝴蝶派的鼻祖,也算是個識時務(wù)為俊杰的代表。要知道,唐朝宗室的爭斗相當(dāng)厲害,自己沒被搞死,還把自己搞成了鴛鴦蝴蝶派的宗師,自己搞得滕王閣,還被王勃寫成了千古名文,歷史留名,可以說也是人生的贏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