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外傷科病證 考點七:扭傷的經絡辨證、治法、處方配穴、操作及方義分析 ?考點擊破 1.經絡辨證 急性腰扭傷,脊椎正中扭傷為傷在督脈,一側或兩側腰部扭傷為傷在足太陽經。 2.基本治療 [治法]祛瘀消腫,舒筋通絡。以受傷局部腧穴為主。 [主穴] 腰部:阿是穴 腎俞 腰痛穴 委中 踝部:阿是穴 申脈 丘墟 解溪 膝部:阿是穴 膝眼 膝陽關 梁丘 肩部:阿是穴 肩髃 肩髎 肩貞 肘部:阿是穴 曲池 小海 天井 腕部:阿是穴 陽溪 陽池 陽谷 髖部:阿是穴 環(huán)跳 秩邊 承扶 [配穴] (1)根據受傷部位的經絡所在,配合循經遠取。如腰部正中扭傷病在督脈,可遠取人中、后溪;腰椎一側或兩側(緊靠腰椎處)疼痛明顯者,可取手里或三間,因為陽明經筋夾脊內。 (2)根據受傷部位的經絡所在,在具上下循經鄰近取穴如膝內側扭傷病在足太陰脾經者,除用阿是穴外,可在扭傷部位取血海、其下取陰陵泉,以疏通脾經氣血。 (3)根據手足同名經脈氣相通,關節(jié)扭傷還可應用手足同名經取穴法,又稱關節(jié)對取取穴法。踝關節(jié)與腕關節(jié)對應,膝關節(jié)與肘關節(jié)對應,髖關節(jié)與肩關節(jié)對應。 如踝關節(jié)外側昆侖、申脈穴處扭傷,病在足太陽,可在對側腕關節(jié)手太陽經養(yǎng)老、陽谷穴處尋找有最明顯壓痛的六位針之;再如膝關節(jié)內上側扭傷,病有足太陰,可在對側肘關節(jié)手太陰經尺澤穴處,找最明顯壓痛點針之。 [操作]毫針刺用瀉法,或在腫脹局阿是穴行圍刺法;可用溫針灸、電針。 [方義分析]扭傷多為關節(jié)傷筋,屬經筋病,“在筋守筋”,故治療“以扭傷局部取穴為主,以疏通經絡、散除局部的氣血壅滯、使通則不痛。 ?考點點撥 此考點出題的可能性很大,應重點掌握。趣味記憶:扭傷阿是加局部。注釋:腰部——阿是穴、委中、腎俞、腰痛穴;踝部——阿是穴、申脈、丘墟、解溪;膝部——阿是穴、膝眼、膝陽關、梁丘;肩部——阿是穴、肩髃、肩井、肩髎、肩貞;肘部——阿是穴,曲池,小海,天井;腕部——阿是穴、陽溪、陽池、陽谷;髖部—阿是穴、環(huán)跳、秩邊、承扶。 考點八:項痹(頸椎病)的治法、處方配穴、操作及方義分析 ?考點擊破 [治法]活血通經。以頸夾脊及手足太陽、足少陽經穴為主。 [主穴]頸夾脊 天柱 申脈 后溪 阿是穴 [配穴]督脈、足太陽經證配風府、昆侖;手太陽經證配小海、少澤;手陽明經證配肩髃、曲池、合谷。風寒痹阻配風門、大椎;勞傷血瘀配膈俞、合谷;肝腎虧虛配肝俞、腎俞。頭暈、頭痛配百會、風池;惡心、嘔吐配中脘、內關;耳鳴、耳聾配聽宮、外關。 [操作]用毫針瀉法或平補平瀉法。頸夾脊穴針刺時強調針感傳至患側肩背、前臂。 [方義分析]頸夾脊、阿是穴、天柱為局部選穴,可疏調頸部氣血,舒筋骨,通經;后溪、申脈分屬手足太陽經,且均為八脈交會穴,后溪通督脈,申脈通陽蹺脈,兩穴上下相配,功在疏導頸項、肩胛部氣血。 ?考點點拔 此考點是2017年新增考點,一般了解即可。 編輯:芩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