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外傷科病證(二) 考點四:神經(jīng)性皮炎的治法、處方配穴、操作及方義分析 考點擊破 [治法]疏風止癢,清熱潤燥。以病變局部阿是穴及手陽明、足太陰經(jīng)穴為主。 [主穴]阿是穴 合谷 曲池 血海 膈俞 [配穴]血虛者,加肝俞、足三里、三陰交;風熱侵襲配外關、風池;肝郁化火者,加肝俞、行間。 [操作]患部阿是穴圍刺,并可艾灸,其余主穴均用毫針瀉法。配穴按虛補實瀉法操作。 [方義分析]取阿是穴可直刺病所,既可散局部的風熱郁火,又能通患部的經(jīng)絡氣血,使患部肌膚得以濡養(yǎng)。合谷、曲池祛風止癢。取血海、膈俞乃“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之意。 考點點撥 此考點是2017年新增考點,需要重點掌握。 考點五:痄腮的治法、處方配穴操作及方義分析,燈火灸法治療痄腮的取穴與操作 考點擊破 1.基本治療 [治法]瀉火解毒,消腫散結。以手少陽、手足陽明經(jīng)穴為主。 [主穴]翳風 頰車 外關 合谷 關沖 [配穴]高熱加大椎、商陽;睪丸腫痛加太沖、蠡溝;神昏加水溝、十宣或十二井;溫毒在表加風池、少商;溫毒蘊結加商陽、曲池、大椎;溫毒內(nèi)陷加勞宮、曲泉、大敦。 [操作]毫針刺,用瀉法。關沖、商陽、十宣、十二井穴點刺出血。 [方義分析]從患病部位看,本病以少陽經(jīng)為主,牽及陽明,故局部取手足少陽之會翳風,足陽明經(jīng)穴頰車,以宣散患部氣血的郁結。遠取手少陽絡穴外關、井穴關沖及手陽明經(jīng)原穴合谷以清瀉少陽陽明兩經(jīng)之郁熱溫毒,且外關通陽維脈,“陽維為病苦寒熱”,與擅治頭面之疾的合谷同用,更有疏風解表清熱消腫之功。 2.其他治療 燈火灸法:選取患側角孫穴,先將角孫穴處頭發(fā)剪短,穴位常規(guī)消毒,取燈芯草蘸香油點燃,迅速觸點穴位,并立即提起,可聞及“叭”的一聲。一般灸治1次即可,若腫勢不退,次日再灸1次。 考點點撥 趣味記憶:風車二關合,注釋:翳風、頰車、外關、合谷、關沖 考點六:乳癰的治法、處方配穴、操作及方義分析 考點擊破 基本治療 [治法]疏肝和胃,清熱散結。以足陽明、足厥陰經(jīng)穴為主。 [主穴]足三里 期門 內(nèi)關 肩井 膻中 [配穴]肝郁甚者加太沖;胃熱甚者加曲池、內(nèi)庭;火毒甚者加厲兌、大敦點刺放血。乳房痛甚配少澤、梁丘;惡寒發(fā)熱配合谷、曲池;煩躁口苦加行間。 [操作]毫針刺,用瀉法。膻中可向乳房中心方向平刺。 [方義分析]乳癰為病,多為胃熱、肝郁,故取足陽明經(jīng)合穴、胃之下合穴足三里,以清瀉陽明胃熱;取肝之募穴期門,以疏通厥陰肝郁;膻中、內(nèi)關遠近相配,寬胸理氣。肩井為治療乳癰的經(jīng)驗用穴,系手足少陽、足陽明、陽維脈交會穴,所交會之經(jīng)脈均行胸、乳,故用之可通調(diào)諸經(jīng)之氣,使少陽通則郁火散,陽明清則腫痛消,從而收“乳癰刺肩井而極效”之功。 考點點撥 此考點主穴的記憶:足三里瀉胃熱;期門、膻中、內(nèi)關疏肝寬胸理氣;肩井為治乳癰效穴。 [提示:乳癰在第九版全囯高等中醫(yī)藥院校規(guī)劃教材《針灸學》中將主穴的“內(nèi)庭、少澤”改為足三里”,并刪除了“乳根穴”。] 真槍實練 1.下列各組經(jīng)脈中,與痄腮關系密切的是(單選) A.少陽、陽明經(jīng) B.陽明、太陽經(jīng) C.少陽、少陰經(jīng) D.太陰、少陽 點擊空白處查看答案 答案與解析:A。此題旨在考查痄腮的辨證取穴。從患病部位看,本病以少陽經(jīng)為主,牽及陽明,故局部取手足少陽之會翳風、足陽明經(jīng)穴頰車,以宣散患部氣血的郁結。 編輯 什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