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先生在《紅樓夢》開篇就寫道,“悲喜千般同幻渺,古今一夢盡荒唐”。這注定了《紅樓》是一部寫盡人間悲愁的作品,結果也的確是這樣,正所謂是“樹倒猢猻散”,自然是“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 落了片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凈 而在《紅樓》眾多的悲劇人物中,好像也只有劉姥姥是唯一一個不是以悲劇收場的。在我們很多讀者眼里,劉姥姥就是一個“小丑”、“滑稽”的形象,甚至黛玉還曾戲稱她是“母蝗蟲”。但是,就這么個大字不識一個的鄉(xiāng)野老太太,她卻能夠攀上“賈府”這一高枝。 01 為什么這個老太太能在賈府吃得開?《紅樓夢》寫得賈府,是一個由盛轉衰的家族,但即使是日漸衰敗,用劉姥姥的話來說是,“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憑他怎么,您老(王熙鳳,泛指榮國府)拔根寒毛,比我們的腰還粗呢”。這里雖然拍了鳳姐的“馬屁”,也能從側面體現(xiàn)賈府的富足,畢竟是當年那“賈不假,白玉為堂金作馬”的賈府。而且,這同時也體現(xiàn)了劉姥姥的大智慧。 劉姥姥(影視劇形象) 當一個人、一個家族發(fā)達了、榮耀了,總是喜歡聽到他人的肯定與贊美,甚至是大肆地吹捧。王熙鳳這個相對張揚、虛榮的人,聽了劉姥姥這番話自然是滿心的歡喜。我們看劉姥姥在賈府胡吃海喝、又拿又帶,主要體現(xiàn)在前兩次進賈府中。那個時候的賈府還沒有徹底崩盤,就像冷子興在演說榮國府時所說的,“正所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 第一次劉姥姥進賈府,就是以“打秋風”為由,帶著外孫板兒,不畏路途艱辛來榮國府求救濟。在這之前,劉姥姥就跟自己的女婿狗兒科學地進行了一番論證。這里足以體現(xiàn)劉姥姥的處世大智慧,她認為“打秋風”首先就要臉皮厚,要舍得下尊嚴,因為這個事情的本身就是來求救濟的。第二,她準確分析了“打秋風”對象的現(xiàn)狀,劉姥姥認為賈府的賈母史老太君年歲已高,特別喜歡行善來獲得內心的快樂。 所以,第一次進賈府劉姥姥算是滿載而歸。要來了二十兩銀子,還胡吃海喝了一頓,這可是一次不小的收獲呀。二十兩銀子對于當時農村人是什么概念啊? 《紅樓夢》 在劉姥姥二進榮國府的時候,滾掉了一個鴿子蛋,鳳姐說值一二兩銀子呢。這個時候,劉姥姥接過話來說,一二兩銀子夠她們小門小戶的過一個月呢。這二十兩銀子對于她們家來說豈不是一筆巨額財產? 02 有一就有二,二進榮國府才更體現(xiàn)她的“高情商”第一戰(zhàn)劉姥姥可是打了個“大勝戰(zhàn)”,那真可謂是滿載而歸。有了第一次的豐富經驗就肯定會有第二次,劉姥姥第二次進賈府、走進大觀園,才是雪芹先生寫得極其精彩的地方。第二次,劉姥姥來“打秋風”就顯得稍微委婉一點了,雖然本質上還是“打秋風”。 但是,劉姥姥算是個樸實且知恩圖報的人,她這回來可不是空著手來的哦。她帶來了許多農副產品,像什么棗兒、倭瓜、野菜什么的,而這些野玩意兒,正是賈母他們這些生活在高墻深院里的富人們,所偏愛的新鮮物兒。 大觀園 這一次,劉姥姥有幸見到了賈母。兩個年齡相仿的老太太,在一起自然會有些兒話題。但是,兩個人所生活在兩個完全不同的環(huán)境中,社會地位、生活經歷等不有很大的不同,然而這兩個老太太卻聊得火熱。足可體現(xiàn)劉姥姥的“情商”。 那《紅樓》中有一副對聯(lián)叫,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我認為,這也就是寫劉姥姥的,你看她大字不識一個,更別說什么學問、文章了。但是,她真的“洞明世事”、“通達人情”,所以進榮國府就是她寫就的一篇“錦繡文章”。 她了解賈母的心理,她知道怎么討賈母的歡心,她還明白只要這個“老祖宗”開心了,這次就肯定不白來。所以,這一次盡顯劉姥姥的語言藝術,像什么“老劉老劉,食量大如牛。吃頭個老母豬,不抬頭”,就會惹得哄堂大笑。 劉姥姥進大觀園 劉姥姥是聰明的,她知道怎么去恭維他人,怎么運用有趣的語言藝術來為眾人取笑。即使是今天這個社會,只要是大家都開心了,那也就都好辦事了。所以,“劉姥姥進大觀園”那可真的是長見識了,把這輩子沒看過的看了個遍,沒吹過的吃個遍,沒玩過的也玩?zhèn)€遍。而且,最后還是滿載而歸。 03 “高情商”的背后,還有淳樸善良,這才是真正的為人之道王熙鳳的女兒名字是劉姥姥起的,雪芹先生這一安排是經過精心策劃的。我們想劉姥姥大字不識一個的農村老太太,竟然能夠給她“侯門貴質”取名字,身份地位的懸殊在當時那個社會基本是不可能出現(xiàn)的事兒。不過一切都落在了這個“巧”字上。 王熙鳳的女兒是農歷七月初七乞巧節(jié)這天生的,所以劉姥姥就說“以毒攻毒”以“巧”為名,我估計大概劉姥姥可能連“巧”這個字都不會寫。當時,世事就是這么地“巧”,在《紅樓》第五回合寶玉夢游太虛幻境時,看那“金陵十二釵”判詞時,就有一首是寫“巧姐”的:
巧姐 當然,巧姐遇到了劉姥姥是“巧”,她這一生也的確猶如當年劉姥姥給她取名時說的那樣,也真的是一生全在這個“巧”字上了。賈府衰敗之后,巧姐的遭遇也是悲慘至極,就是《紅樓夢》十二支曲中唱的那樣:留馀慶,留馀慶,忽遇恩人;幸娘親,幸娘親,積得陰功。勸人生濟困扶窮,休似俺那愛銀錢忘骨肉的狠舅奸兄。正是乘除加減,上有蒼穹。 巧姐后來應該是被“狠舅奸兄”賣了,有可能也是“作踐得侯門艷質同蒲柳”,不過正所謂是“忽遇恩人”。那這個“恩人”就是劉姥姥,人們很少有人說“得意濃時易接濟,受恩深處勝親朋”,當年的鳳姐也就接濟了點劉姥姥,到頭來算是“積得陰功”。所以判詞說,“偶因濟劉氏,巧得遇恩人”。是巧姐遇到了恩人,也是碰巧遇見了恩人。 雖然,這里有點因果報應的思想,但是也總是在勸人向善。而從側面,足以體現(xiàn)劉姥姥身上那淳樸、善良與知恩圖報的美好品質。 巧得遇恩人 整部《紅樓夢》,一把辛酸淚。到后來,為官的家業(yè)凋零,富貴的金銀散盡,有恩的死里逃生,無情的分明報應。這個巧姐就算是“有恩的死里逃生”,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 大概只有劉姥姥以狼狽不堪之面目出場,卻以一個智者的形象而劇終。在《紅樓夢》中她可能是唯一一個“混”得最好的人物形象了。得意濃時易接濟,受恩深處勝親朋。劉姥姥的人生智慧,告訴我們應該知恩圖報、淳樸善良。 對于這個人物形象,諸君如何看待? 參考資料: [1] . 曹雪芹,高鶚著 . 紅樓夢[M] . 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 2008 [2] . 梁冬梅撰 . 永不凋零的野花——劉姥姥形象的文化意蘊兼與林黛玉之比較[J] . 紅樓夢學刊 . 2008 , 2:1-20 撰文:王嘉偉 ‖ 編輯:櫝中玉 |
|
來自: 綠州6ho24mf2wm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