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大家介紹下商業(yè)精修技巧:中性灰修圖,中性灰修圖是一種比較常見且專業(yè)的商業(yè)修圖方法,其修圖方法是最花時間的,在磨皮的同時能保留皮膚質感,還常常用來塑造光影等。 本次我們通過例子來向大家展示中性灰是如何修圖的。給大家詳細介紹中性灰磨皮法,首先給大家說一下此方法的原理:就是利用加深、減淡的手法來回調整圖像的明暗關系使其圖片的每個細節(jié)過度的都非常自然。 中性灰磨皮就是利用明暗關系原理,對皮膚進行加深減淡。利用中性灰方法可以有效的塑造質感和明暗效果。 最終效果 原圖 一、打開原圖復制圖層,重命名為祛斑圖層,并使用修補工具或污點修復畫筆工具(各種方法都可以),先要把臉部比較明顯肉眼可見的瑕疵去掉。 二、在最上方新建圖層組,命名為“觀察組”。在組內(nèi)創(chuàng)建黑色填充圖層,并將圖層模式改為“顏色”,再復制一個相同的圖層,將圖層模式改為“疊加”。如果圖層疊加之后效果太黑可以降低疊加模式圖層的不透明度,建議改為50%以下,若明暗效果不明顯,最后再用曲線增強下對比,以便觀察。 (1)先在組內(nèi)創(chuàng)建圖層填充黑色圖層模式改為“顏色”,再復制一個圖層改圖層模式為“疊加”,畫面太黑了,需要降低不透明度,以便觀察明暗對比關系。 (2)降低疊加模式圖層的不透明度,調整為30%,但是感覺明暗對比不夠明顯,需要再用曲線增強下對比,使亮部和暗部更加明顯。 (3)通過曲線調整,增強明暗對比后,可以明顯觀察圖中人物面部有些地方的明暗關系不協(xié)調,過度不自然。紅色高光部分亮度過高,黃色部分陰影過度不自然,需要對這些地方進行調整。 三、在觀察組下方祛斑層上方創(chuàng)建一個組“命名為修飾組”,在組內(nèi)新建一個圖層,填充50%灰色,將圖層模式改為柔光,這個就是我們需要操作的中性灰圖層,我們的操作都在這個圖層之上。 (1)設置畫筆前景色為白色、柔邊畫筆,不透明度100%,流量設置為1%。放大畫布,以每個像素為單位,輕擦中灰層中較暗淡部位,加亮暗部,使其與周邊過渡均勻。 (2)設置前景色為黑色,以單個像素為單位輕擦中灰色層中較明亮部位,壓低亮部,同樣使其與周邊過渡均勻。 這步需要反復操作,需要耐心并勤加練習。 修飾前: 修飾后: 中性灰圖層需要非常仔細耐心的調整才可以出精致的效果,花的時間很久,需要反復操作,千萬不可操之過急,細節(jié)的處理很重要。 通過反復觀察,仔細操作,可以通過觀察組中的拷貝2圖層,調整不透明度觀察整個圖片的明暗關系,反復查看修正畫面的明暗不協(xié)調感。 四、對皮膚進行簡單磨皮,然后把觀察組的眼睛關閉。在中性灰圖層上方創(chuàng)建一個色階數(shù)值如下,增強明暗對比,這樣做是為了增強臉部明暗關系,便于進一步調整。 五、在添加完色階之后,用蒙板擦出脖子以及背景部分,使該部分保持原有的狀態(tài),我們主要是對面部進行調整。 六、根據(jù)不同的相片情況,創(chuàng)建色相飽和度調整圖層,調整色彩參數(shù),這里需要將飽和度減低點,以便于使皮膚看上去更自然。 七、由于調整完后整個圖片色彩偏冷色調,不符合人物皮膚色彩,需要創(chuàng)建照片濾鏡調整圖層,選擇顏色為肉色,色值為#f1cdab 濃度100%。 八、在調整完相片色彩后,發(fā)現(xiàn)整個畫面偏暗,創(chuàng)建曲線調整圖層,對整體進行提亮,凸顯人像皮膚光澤和質感。 九、最后我們對圖像色彩進行調整,創(chuàng)建可選顏色調整圖層,調低皮膚的紅色,提高黃色。 十、鍵盤Ctrl+shift+alt+e 蓋印圖層,使用濾鏡-其它-高反差保留,將圖層模式改為線性光,再用蒙板擦除邊緣。 最終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