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明末清初是傳統(tǒng)古典家具的黃金時代,中國用紫檀木制作的紫檀家具歷史最為悠久,也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中國傳統(tǒng)的家具大概可以分為床榻類、椅凳類、桌案類、屏壁類、存儲類和雜項類。其中椅凳的歷史要追源到漢末時期了。 根據(jù)歷史記載,漢末至六朝這一段時間政治混亂、戰(zhàn)爭仍頻,但其間的精神生活卻很自由很開放,藝術創(chuàng)造充滿熱情。 | 任伯年 竹林七賢圖 在戰(zhàn)亂中疲于奔命的人們對佛教所描繪的來世充滿幻想,而超脫凡俗的高士放浪形骸,隱居山野,陶淵明、竹林七賢,就出現(xiàn)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佛教的日益興盛,促進了大規(guī)模地建設廟宇、石窟,其中的陳設、用具也都受到外來影響,出現(xiàn)了墩、椅、凳等高型家具。 從我國椅凳的發(fā)展歷史上來看的話,椅凳類家具呈現(xiàn)出由矮到高、由簡都繁的進化規(guī)律。 椅 椅是一種帶圍欄可以依憑的坐具,最晚是在漢靈帝時出現(xiàn)的,是由胡床進化而來,椅類具體可分為寶座、交椅、燈掛椅、官帽椅、圈椅、靠背椅、玫瑰椅、太師椅等。 寶座又稱坐椅、床式椅,為中國古典家具中最莊重的坐具,最初專提供給皇帝使用,特點是寬大,上面往往放置坐褥與靠墊,做起來十分舒適。民間所用的禪椅、貴妃榻,均從寶座上派生而來的。 | 御制紫檀夔龍捧壽獸面紋五屏式寶座 交椅是中國北方游牧民族最先使用的一種坐具,后來才傳入中原的。其結構是前后兩腿交叉,交接點作軸,上橫梁穿繩帶,可以折合,上面安一栲栳圈兒,因其兩腿交叉的特點,故稱之為“交椅”。說白了,就是帶靠背的馬扎。 | 交椅 圈椅也稱之為羅圈椅,是由交椅發(fā)展和演化而來的,椅圈后背與扶手一順而下,就坐時,肘部,臂部一并得到支撐,很舒適。與交椅的不同之處是不用交叉腿,而是采用四足,以木板來做面。 | 圈椅 官帽椅又稱之為扶手椅,是椅類種的珍品,造型如官帽而得名,官帽椅是明式家具的代表作之一,可分為南官帽椅、四出頭式官帽椅。 | 官帽椅 靠背椅指光有靠背沒有扶手的椅子,有一統(tǒng)碑式和燈掛式兩種。相較官帽椅,靠背椅椅型略小,使用輕巧靈便。 | 靠背椅 玫瑰椅在江南一帶稱為“文椅”,明代已廣泛使用,其四腿及靠背扶手全部采用圓形直材,較其他椅式新穎、別致。玫瑰椅一般配合桌案而陳設,是一種文人書房的坐具。 搖椅形狀獨特,前后腳之間加一個弧形的杖子,人們坐在上面,可以前后擺動,獲得搖籃般的感受,一定的搖擺頻率能夠令人感覺和諧安靜。 | 玫瑰椅 凳 凳的品種就沒有椅類多了,也不像椅一樣出現(xiàn)在各種高雅的場合,具體包括有坐墩、條凳、方凳、圓凳和春凳等。 凳類中有長方和長條兩種,長方凳的長、寬之比差距不大,一般統(tǒng)稱為方凳。長寬之比在2比1到3比1左右,可供兩人或者是三人同座的多稱之為條凳。 | 紫檀方凳 坐墩又名繡墩、花鼓凳,多為圓形,兩頭小,中間大,形如花鼓。坐墩是凳類家具中的珍品,坐面上多覆蓋一方絲綢繡織物。 | 紫檀繡墩 春凳屬于方凳之一,坐面寬,既可坐,還可放置器物,作矮桌使用。 | 紫檀春凳 杌凳是不帶靠背的坐具的,可以分為束腰和無束腰兩種形式。有束腰的都是用方材,很少用到圓材的;無束腰杌凳是方材、圓材均用。 | 杌凳 器物的產生以及外型的變化更多記錄的是歷史上人們情緒、思想、文化的變化。讀懂傳統(tǒng)的中國家具,或許也能一窺中國文化的演變史。 【雕刻藝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