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一把沙,你越用力,沙子漏得越快,最后一點不剩。而孩子,就像這把沙,抓得越緊,離得越遠。 而作為父母,我們最大的挑戰(zhàn)就是如何與孩子保持親密的關(guān)系,同時又要給予孩子一定空間和私人領(lǐng)地。 現(xiàn)在每個孩子都是家里的寶,父母都希望寶貝能夠在自己的呵護下健康成長,殊不知在某種情況下卻給孩子成長的道路上插上了更多的荊棘…… 01 你有沒有無意中侵犯了孩子的空間? 在開始之前,蘭蘭媽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你一般進孩子的房間時,是先敲門,還是直接推門呢? 有人說:敲門,因為這是基本的禮貌。 有人說:推門,小孩子哪有什么隱私。 但其實敲不敲門?這個小小的動作里,其實隱藏著大大的學問。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這樣的經(jīng)歷?小時候?qū)懭沼浗?jīng)常把它藏起來,因為怕被爸媽看到。 試想一下,如果家里房間的門都是關(guān)著的,進對方屋之前都需要敲門的話,日記本和手機是不是可以大大方方擺在桌上不用擔心被偷看?
很明顯這是因為家長侵犯了孩子的隱私,扼殺了她的興趣,使孩子的自尊心受傷變得不敢有主見。 在蘭蘭媽小時候的那個年代,很多爸爸媽媽都不懂得尊重孩子的隱私。因為他們不知道,他們的隨便翻看孩子的日志,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多大的傷害。 那些家長在自認為正確的情況下打擾孩子做他喜歡的事情,把孩子的一些行為看成是在胡鬧,如果不加以阻止就是對孩子的縱容。事實上,那是他最聚精會神的時刻,他把所有的注意都放在了自己渴望的東西上,這時候打斷他只會對他受到傷害。 在保護孩子隱私這件事情上,我認為我的父母就做的很好。 我小時候的日記本他們從來不會看,這從我們的聊天當中可以看得出來。因為在我在寫日記的時候總會帶入自己的情緒,如果我父母看了我的日記一定會問我一些相關(guān)的問題,但是他們從來沒有。 包括現(xiàn)在我進我兒子的房間也會先敲門,他不讓我看的東西,我是肯定不會看的。 “敲門”看似簡單的一個動作,其實既保護孩子的自尊心,也可以保護好孩子自我意識的萌芽,讓你和孩子心與心的距離更近。反之,不僅會讓孩子失去自信,還會遭到孩子的不信任。影響親子關(guān)系。只要我們尊重了孩子,保護孩子的隱私,而孩子只有在得到尊重的同時學會如何去尊重別人。 02 鼓勵孩子去追逐自己的夢想 美國臉書公司的CEO扎克伯克在做臉書之前,是在萬人矚目的哈佛大學上學,主修心理學??墒撬麉s一直“心系他物”,他不僅不好好學習自己的專業(yè)課,還調(diào)皮搗蛋,“黑”了學校的數(shù)據(jù)庫,盜走里面的學生照片放在自己建的網(wǎng)站上,結(jié)果被學校查封,還給他一個“留校處分”。但是他還是執(zhí)迷不悟,回家跟他媽媽說,自己不想上哈佛了,想退學,自己開公司去搞他的“社交網(wǎng)站”。 當時他的行為在很多家長眼里是莽撞,愚蠢的。但結(jié)果呢?他成功了,創(chuàng)建的社交網(wǎng)站臉書在兩個月后,注冊人數(shù)就突破了100萬。 而他的成功離不開給與他這方面絕對支持的父母! 扎克伯格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父母從來沒有要求他一定要沿襲他們的職業(yè)。當他父母看到年僅10歲的兒子對計算機極為癡迷時,便送了一臺電腦給他,從此他的夢想之船就開始起航了! 在美國,家長懂得如何精心呵護孩子的夢想,給他足夠的私人空間,去自主選擇,獨立思考,而不是要求孩子一定要實現(xiàn)家長的某種夢想。 而扎克伯格正是由于他父母的理解并支持他輟學創(chuàng)業(yè),才成就了今天的臉書帝國! 蘭蘭媽在《素養(yǎng)決定孩子的格局》里說過,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當我們的想法跟孩子沖突時,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傾聽孩子的想法,并且尊重他們的想法、意見,不把自己的思想強加給孩子,但可以適當?shù)慕o他們一點意見。 孩子成長的道路上充滿了好奇心,沒有思想的束縛,敢想敢做。作為家長的我們只有積極鼓勵,從正面引導孩子,給他空間,讓孩子擁有自己的舞臺。 03 給孩子設(shè)置一個“溫馨私人空間” 前不久蘭蘭媽一家受邀到蘇菲家吃飯,那天吃飯之前,她兒子sunny和爸爸兩個之間因為一件事情出現(xiàn)了“矛盾決裂”,吃飯的時候sunny因為太生氣而無法釋懷,對著他爸爸大聲喊,“我再也不想待在爸爸待著的地方”。 我們都知道當一個孩子正在經(jīng)歷激烈情緒時,不要教育,不要講道理,而是先提供一個方式給予情緒出口。 于是,我朋友把他帶到了房間,給了他一個他最喜歡小狗玩具,告訴他,“你很生氣,仿佛覺得全世界都不能理解你,你想一個人靜靜。這非常正常,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時刻,你在這房間呆一會,沒人打擾你,等你準備好了,你再出來,媽媽會一直在外面等著你”。 后來,當我再次碰到蘇菲問起后來的情況時,蘇菲笑笑說:沒想到這個方法挺管用的,但是由于那是第一次經(jīng)驗匱乏,導致后來幾次有情緒就直接 “砰”的關(guān)門了。 之后我就在想是不是要給孩子們設(shè)置一個“私人空間”,讓他來“療傷”,于是就有了只屬于他的“溫馨私人空間”?,F(xiàn)在隔幾天Sunny就會進去一個人靜靜,有的是玩具沒玩好沮喪了,有的是發(fā)生沖突生氣傷心了,有的純粹就是覺得玩累了想歇歇。 我驚奇的發(fā)現(xiàn),五歲的孩子自我調(diào)節(jié)情緒的能力開始萌芽。 看完之后可能有人會問,我們家比較小,沒辦法給孩子獨立的兒童房,是不是很容易侵犯孩子的隱私? 其實并不是的。 有時候這個私人空間甚至沒有明顯的“墻壁”概念,當他不想你進入這個空間時,其實就已經(jīng)將你排除在外了…… 如果沒有兒童房,也可以給孩子劃定一小塊區(qū)域(游戲區(qū)或者閱讀區(qū)都可以)。告訴孩子這是他的專屬空間,他可以自由使用里面的東西,自由地安排活動,如果他想要自己待一會兒,那爸爸媽媽都不會打擾他,如果你也能告訴他你自己的私人空間在哪,相信他會更好的理解“互相尊重”這個詞。 公共空間是拿來分享親子時刻的,私人空間是用來享受個人時光的,無論多小的孩子,都有獨處的權(quán)利。 一些在成人的眼里看來毫無意義的事情,在孩子的眼里卻充滿了樂趣和誘惑,甚至是意義非凡。因此,父母不要以成人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這些活動,更不要加以限制,放手讓他們盡情享受自己的時間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