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詩寫到:“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實際上古代的燕子是不愿意進入普通百姓家的,那這又是怎么回事呢?難道詩人搞錯了? 其實不然。王、謝都曾是晉朝大姓,它們代表的不只是一個姓氏、一個家族,更是代表了當時普通人想都不敢想的豪門權貴。司馬氏掌權時期,社會處于門閥制度下,以出身論官階,具有嚴格的等級劃分,士家大族就居于上等之列,不僅具有崇高的地位,更是左右著朝政,普通寒門子弟,即使才華再高也無法進入官場,就連投軍也無法靠軍功升職。后來士族伴隨晉朝國運一起衰落,門閥制度開始進入幻滅時期,士族大家的地位也淪落的普通人一樣,于是詩人借用燕子來表達了士族的這一變化,至于詩人為何要用燕子這一意象,則和傳說有關。 在我國民間,人們認為燕子是祥瑞之鳥,極少進入苦寒農家,那么事實真的如此嗎?專家研究后表示,燕子的確很少在苦寒之家安居,但這并不像傳說中那般,因為燕子不在沒有福氣的地方安窩,其實,這種現(xiàn)象是由燕子的筑巢習慣決定的。 燕子屬于攻擊力小的鳥類,在繁衍季節(jié),它們沒有足夠的力量戰(zhàn)勝前來覓食的其它鳥雀或動物,為了避免自己的寶寶受到覓食折和惡劣自然災害的傷害,也為了自己在孵化期間體量不會流失,所以它們會選擇通風好,比較干燥的地方筑巢,另外燕子喜歡安靜,所以它們會選擇富貴又和諧的人家屋檐去筑巢。古代百姓的房屋都是草屋居多,下雨就會變得潮濕,因此才不會有燕子愿意筑巢,如此看來古人的說法其實是有科學依據(jù)的。 什么是富貴之家呢?小編認為,家人相親相愛,沒有爭吵怒罵,生活相對寬松,沒有大災大難,就是富貴之家,若是家藏千金卻爭吵不休,終日郁郁寡歡的話,那么看世間萬物都是悲哀顏色。大家怎么想的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