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網(wǎng)上流行一個新名詞,叫做“喪偶式育兒”,吐槽那些當父親的,要么忙于工作,要么耽于玩樂,在家庭生活尤其是教養(yǎng)孩子上,在與不在一個樣。 照顧孩子幾乎變成媽媽一個人背負的重擔。 “喪偶式育兒”指出了當下許多家庭存在的一個共同現(xiàn)象—— “父親的缺位”。 《2017中國家庭親子陪伴白皮書》中指出,在55.8%的家庭中,媽媽是陪伴孩子的主力。 爸爸陪伴較多的家庭僅占12.6%。爸爸在工作日陪伴時間為2.9小時,在周末為7.7小時,遠低于媽媽的4.6小時與10.9小時。 爸爸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是不可缺少的存在,長期缺少父愛的孩子,長大以后會有更高的概率出現(xiàn)性格或認知上的缺失。 表現(xiàn)為:獨立性差,過于感性;缺乏性別認同;處事容易消極極端等等。 那么爸爸們該如何進行高效的陪伴呢? 我建議啊,可以從陪伴時間、陪伴質量、陪伴方式這三個方面入手。 1 保證陪伴時間 即使爸爸們再忙,也要保證至少30分鐘的陪伴。 心理學家麥克·閔尼指出:一天中,與父親接觸不少于2小時的孩子,比那些一周以內接觸不到6小時的孩子,智商更高。 2 提高陪伴質量 你和孩子各做各的事情,那不叫陪伴,只是陪著。 陪伴孩子的時候,請爸爸們放下手機,放下工作,全身心投入,參與到孩子所做的事情當中,并以男人看待問題的角度、處事的方式陪伴孩子,給出自己男性角色的引導。 3 陪伴的方式 爸爸陪伴孩子的方式應該區(qū)別媽媽,與媽媽的陪伴方式形成有效的互補。 下面給你推薦幾類爸爸陪伴的方式。 方式一:運動。像游泳,徒步,足球,跑步,爬山,這些對體能有要求的運動類項目,由爸爸來陪伴再合適不過了。 父親與孩子一起運動,孩子會在潛移默化中獲得探險的精神、堅毅的品質、交往的能力。 方式二:游戲。爸爸可以和孩子一起玩那些對孩子無害,但被媽媽們禁止的游戲,例如玩泥巴、枕頭大戰(zhàn)或者打仗游戲等,即使弄臟了地板或衣服,也都無傷大雅。 和父親“一起瘋”的感覺,總是令人印象深刻。 在與爸爸游戲的過程當中,會誘發(fā)孩子對于外部世界的好奇,在面臨陌生的環(huán)境和事物時更有勇氣。 方式三:親子閱讀。母親一般給孩子講童話、繪本,傳遞真善美假惡丑。 而父親的知識面更寬廣,為孩子講自然科學、歷史故事、風情民俗等故事,可以擴寬孩子的視野,豐富孩子的知識,為孩子以后的學習及興趣愛好打下了基礎。 總結一下今天的內容,想成為一個好爸爸,可以從增加陪伴時間、提高陪伴質量入手,通過運動、游戲和親子閱讀這三種陪伴方式,進行高效陪伴,在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再缺位,讓每個孩子都有一個好爸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