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書中的三種連帶形式淺介: 1、牽絲 “牽絲"是在一筆的結束處與另一筆的開頭間本無筆畫,而書寫時順勢連上了的細線。在行書中,經常用牽絲來聯結分散的筆畫,使不太聯貫的筆畫聯貫起來,使字的結構更為緊湊、茂密、美觀。牽絲要細而虛,書寫時應輕提,不能和點畫相混。 筆畫的頓、挫、提、按歷歷可辨,如“將”字,右邊原是上下兩部組成,牽絲使兩部分聯結為個整體,并加強了左右兩邊筆畫的疏密對比。 又如繁體字“當”字,牽絲好像在上面“小”和下面“寶蓋”之間架起一座橋梁,使上下貫通。 “求”字中,左右四點之間的牽絲,使本來零散的四個筆畫不再孤單。 2、斷連 兩筆交接處,可以相連,也可以斷開,連的多了,結字易于密,斷的多了結字易于靈動。連和斷都不可缺少,一字之中,必有連處和斷處,而斷處尤難安排,前人所謂“筆筆斷,而筆筆連“,是說要筆筆交待清楚,起訖、提按分明、而筆畫和筆畫之間又能氣脈相連,無一斷隔。 3、牽搭 筆畫從左邊向右邊伸展,和右邊部分筆畫聯結,叫做“牽“;筆畫右邊向左邊伸展,和左邊攀搭,或者下面向上面伸展,和上面攀搭,叫做“搭”,牽搭使筆畫本不相聯的聯結成一體,不致分離和松散。但筆畫之間有的應分,有的該合,分有分的作用,合有合的必要,并非分開的筆畫都要相連,都需要牽搭。運用牽搭的方法必須順從筆順和筆勢,可以牽的牽,應該搭的搭,不能生牽硬搭,弄巧成拙。 二、行書《集王圣教序》點畫連帶九種 1、豎連點 '下'字的豎連點的處理非常有意思,有意思在一反常態(tài)。我們知道豎畫一般以如柱為標準,可在這個字中卻采取了以直變曲點處理,同時右點的形質卻顯得非常干凈爽利。豎和點構成了格調的鮮明對比,也使得整個字顯得非常活潑可愛。這種化簡為繁的變化處理還有一個目的,就是使得點畫較少的字形顯得不在孤單。左右張力肆意,整個字形真氣彌滿。 '不'字的豎連點,準確的說是豎連捺。豎收筆后的連帶處理成了一個近似橢圓形的環(huán),位置略低和橫撇的連帶點畫'平分秋色'。整個空間分割較為均勻。要注意有點畫處用筆略粗見筆意,無點畫出隨勢連帶成形,自然而然。 2、豎連橫 '豎連橫'的難點在于豎收筆后與橫畫起筆處的自然連帶處理的用筆技法。豎畫收筆見筆意,過度牽絲行筆自然,橫畫起筆同樣有起筆意味,如'生'字,用筆要輕,一分筆行筆橫畫起筆出略慢。可先按照楷書技法書寫,待嫻熟后,在按照范字進行反復臨摹。 在如'上'字,用筆如楷。這兩個字分別采取了兩張運筆方式,一個是由中直下向左上,一個是由上向左下。'上'見楷意,'生'則流走暢達。 3、豎連豎 豎連豎,最見綿綿情意,一呼一應,饒有趣味。如'卉'字的下兩豎。書寫時左豎右上挑出,右豎起筆,接上筆勢入紙,故形斷意連。顧盼生情。左豎化豎點,右豎細略長,構成鮮明對比。 '非'字取上開下合勢。左三點化為豎挑。運筆直指由豎起筆畫中,逆鋒由畫內起筆,調峰向下中鋒運筆。筆斷意連,錯落有致,以勢呼應。 4、撇連點 '以'字左部,撇連點,如一對鵝依次留戀與碧波蕩漾間。注意點畫節(jié)奏要清晰。用筆精微而不茍如楷。 '資'字的'欠'部撇連點,點部取平勢。以方筆為主。 5、撇連橫 '布'字的撇連橫。注意撇和橫形態(tài)的弧度和彈性力度撇收筆和起筆到筆斷意連。 撇收筆前用筆略重,橫畫起筆,為反勢起筆,要帶有用筆痕跡,此類點畫和用筆在《蘭亭序》中有,見'其'字的橫畫。此撇和橫的連帶處理的難點在線條的弧度和連帶的起筆收筆的筆斷意連,用筆如楷。 '無'字的撇連橫用筆如楷。遲疾得宜。下四點橫的起筆接上筆勢逆鋒入紙,點意十足。 6、撇連豎 '不'的撇連豎用筆技法非常經典。撇畫用筆路線沿撇畫內中部向上運筆至中段垂直向上出鋒,然后由上向下,行筆直豎畫起筆處逆鋒入紙,調峰中鋒下行。 '不'屬于意連,而'息'的撇連豎因筆勢的因素,采取了順勢連帶處理,更見行書流走暢達筆意。撇點起筆略豎直,然后向左下順勢運筆,注意撇和豎點起筆接搭出要有楷書筆意。。 7、撇連捺 撇連捺,運筆多如行云流水。以曲線為之,且充滿弧線的張力。難度在近似橢圓的弧線一氣呵成,筆到力到,線條遒勁剛健。 '拯'字的右撇連捺,近豎折橫,起筆收筆如楷法。 '伏'字一點一畫最為得勢,如太極高手演練太極,左則一人恭敬側立。右側用筆一氣呵成,筆斷意連,以三個弧線構成一個非常生動唯美,行云流水的太極武者意象。 8、勾連橫 '勾連橫'的難點也在于不去直連而以曲帶的用筆技法,如'子'和'學'字的'子'部。雖然以弧線連帶處理,但仍然運筆如楷。線條形質流暢勁健。 9、勾連挑 '孤'的左邊有勾連挑,雖然形連但用筆如楷。注意挑畫的起筆處的運筆路線。'物'字'牛'部的豎豎鉤連挑,線條以曲見實,挑畫順勢落筆后先頓挫,然后調鋒右上運筆。形態(tài)雖然有行書筆意,但用筆以遲澀為主,故線條如錐畫沙,沉勁入骨,動靜結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