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去永定 2018年7月底,筆者曾在福建武夷山、晉江、漳州東山閩南轉(zhuǎn)悠了幾天,其中應(yīng)宗親胡祿園邀請,到他家鄉(xiāng)福建省永定縣下洋鎮(zhèn)印象深刻。 與胡祿園認識還是在2017年12月在廣東惠東召開第三屆世界胡氏懇親大會期間,他是大會自愿者,負責展館工作,籌備期間,采訪時彼此認識。通過“中華胡氏網(wǎng)”胡吉科站長的介紹,了解到他家在萬金油大王胡文虎的祖籍地永定下洋。 下洋中川村的“胡氏家廟”以豎立有36根石旗桿獨樹一幟。還有半懵半懂的“九級半”密碼,一直讓我感覺那是個神秘的地方。我曾將有關(guān)文章轉(zhuǎn)載上網(wǎng)。但文章、照片作者均不是我。很想親臨實地看個究竟。 一脈相傳的我們一見如故,加了微信,經(jīng)常聯(lián)系。 2018年4月底,“中華胡氏網(wǎng)”組團到武夷山參加“胡氏學(xué)與宋代理學(xué)發(fā)展”研討會。會議結(jié)束,胡吉科站長安排在福建漳州東山島召開網(wǎng)管工作會議。我把信息發(fā)到朋友圈。胡祿園得悉,告訴我,去東山必經(jīng)他家,邀請我們?nèi)ネ?。得此消息,胡吉科站長讓我通知他也去東山參會,于是他駕車趕到東山島。 他到東山島實際是專程接我去下洋。2018年8月1日上午,會議結(jié)束。大家分道揚鑣,各回各家。我上了他的車,駛往永定。胡清明家住福建沙縣,從永定返家順路,隨我們同行。離開東山。經(jīng)漳州、南靖、云霄,駛向永定。 為了抄近路,到云霄縣我們就撇開了高速公路拐上小路。 地處福建南部沿海的云霄縣,地形多樣。涵蓋平原、山地。而胡祿選擇的是翻山越嶺??h域地處云霄山(將軍山)腳。云霄山從車窗掠過。 車行入崇山峻嶺。沿573縣道來到一座橋,橋頭路牌指向:右行通往三華村、左行通往云中村,這二個村都屬于平和縣。云霄縣與平和縣毗鄰,這里是兩縣交界地。胡祿園對這路線也不熟悉,電話詢問朋友。按朋友指點,我們選擇左行云中村方向,駛離了較為寬敞平坦的縣道。 山澗流水潺潺,道路順溪上行。 山區(qū)無線信號沒有覆蓋,手機導(dǎo)航失靈。自過此山澗,我們就進入了盲導(dǎo)狀態(tài)。這條道路充其量只能算是村級道路,狹窄、急彎連連。只得認準前行是永定方向,沿道路繼續(xù)前行。盤山道路迂回,感覺置身險境,膽戰(zhàn)心驚。 嶺頭前瞻,倒吸一口涼氣,詫異道路竟然如此驚險?懷疑我能不能堅持繼續(xù)下去。好在有驚無險,繼續(xù)走的路在坡頂,較為平緩。慶幸沒有走那條路。 有“開漳圣地”之稱的云霄縣,歷史沉淀深厚,先民在這里繁衍生息達5000多年。作為南方革命根據(jù)地。為新中國成立做出巨大貢獻。 右側(cè)窗外看見一個村落,如同鑲嵌在山腰。猜想那就是“云中村”土樓構(gòu)筑的古村落原始古樸,特有韻味。 駛離云霄縣,進入平和縣,放眼山巒連綿。區(qū)別常見的大山的是,滿山遍野植被單一,都是蜜柚果樹。 福建平和縣是“中國蜜柚之鄉(xiāng)”,其中“官溪蜜柚”名列“柚中之冠”。車在柚子果樹中穿行,我們徜徉在柚子樹海。果樹柚子果實累累,伸手可摘,很是誘人??上КF(xiàn)在不是成熟季節(jié),飽不了口福,只能過過眼癮。 終于走完了山路,拐上柏油大路。瞬間心情得到釋放。速度快了,話也了多。 穿過一道又一道隧道,終于完成了翻山越嶺的壯舉。 山下,“真龍?zhí)谩甭愤呌屑佑驼?。胡祿園給車加油。 加油站張貼的告示引起我的注意:標題是“欠賬免言”內(nèi)容:“你來欠賬我困難,我去要賬你心煩。不如你來不欠賬,我歡迎你來你不煩?!痹捄苤卑住嵲?。 已過午時,路過村鎮(zhèn),我們進行了中餐。 繼續(xù)上路不久,見到有“湖坑鎮(zhèn)”路牌,就到了福建土樓的核心地。 此后,路旁不時有土樓顯現(xiàn),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福建土樓,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山區(qū)大型夯土民居建筑,永定土樓歷史悠久,產(chǎn)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國時期。是閩南山區(qū)客家人民居獨特建筑。 沿途所見土樓大小不一,房型多樣。有橢圓、有前方后圓、前圓后方等,但從廣義上來說,也只有方形和圓形兩類。有些土樓年代久遠,疏于維護,毀損嚴重,時間不久就會消失,即將淹沒于歷史塵埃。 2、土樓景區(qū) 途中耽誤了不少時間,胡祿園開車直接去土樓景區(qū)。盡管與他家毗鄰,可胡祿園從來沒有到過土樓景區(qū)。路線一點不熟悉,這點我體會頗深,黃山區(qū)的沒有上黃山的大有人在。“山里人不看山”,土樓的人也不會專程去看土樓。 一路問詢,走走停停,多次倒車掉頭,好不容易來到“永定土樓民俗文化村”。可這里還不是景區(qū)入口?竟然是走錯門了? 磕磕碰碰,好不容易到了土樓景區(qū)。 景區(qū)是國家5A 級旅游景區(qū)。胡祿園辦理景區(qū)游覽手續(xù)。 路上時間耽誤太多,留下時間只夠我們看一座樓。我們選擇了最大的“土樓” “承啟樓”。通往“承啟樓”路旁商販云集,兜售有不少至今我也沒能弄清楚的南方果實。 “承啟樓”游客很多;我與胡祿園在“承啟樓”前合影。 “承啟樓”始建于明崇禎年間,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建成,歷經(jīng)江氏三代族人不懈努力,辛勤付出,耗時半個多世紀才建造成功的。 歷經(jīng)4個世紀滄桑,承載有400年歷史的“承啟樓”。是現(xiàn)存的圈數(shù)、居住人口最多的土樓。整體布局為三圈一中心。有說:“高四層,樓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間;圓中圓,圈套圈,歷經(jīng)滄桑四百年”,鼎盛時期曾經(jīng)有800多人集中居住在這里。 樓前楹聯(lián)是:“承前祖德勤和儉;啟后子孫讀與耕”。盡管我們有相機,商販還是主動招攬生意,考慮到他們占據(jù)最佳攝影機位優(yōu)勢,我們讓他們給照了張合影。 門楣“筆花廬”牌匾是當時國民政府主席林森人書寫的。除此還有十幾塊名人所題牌匾,,由12扇楠木板連接而成的楠木壽屏特別珍貴,是“承啟樓”的傳世之寶、此壽屏是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承啟樓”創(chuàng)建者江集成的次子江建鏞七旬壽辰時,由朝中尚書聯(lián)合京城太學(xué)士們合贈的。 相傳在建造過程中,凡遇夯墻時均為晴天,直到下墻枋后,天才下雨。人有情、天有意相助,所以“承啟樓”也有“天助樓”支稱。 戶戶燈籠高掛。家家張貼對聯(lián),紅火熱鬧,呈現(xiàn)節(jié)日的喜慶。 中心民居連墻接棟,四周土樓畫圈錨地。仰望層層疊疊,如同來到摩天大樓。 一家門前有賣涼粉的攤位,買了一份。與攤主攀談,了解到“承啟樓”純由江氏一族集聚,樓內(nèi)住戶一脈相傳,親情紐帶將大家緊密綁到一起。 合影照片只有一張,我掃描保存。見我在掃描,攤主熱情的說她去幫我們要原照片,為了方便轉(zhuǎn)發(fā),相互加了微信,主動遞給我們名片。 通過名片得知,攤主叫胡根連。她家鄉(xiāng)在江西贛州,是隨老公嫁到這里的。因為同姓胡,我們關(guān)系拉近了。她熱情的說:“下次來,我接待。吃住全免,不過住的是我家土樓?!?br> 果不食言,回家后收到她發(fā)來的幾張照片。有“承啟樓”正面的。有土樓全景照片。 也有“承啟樓”夜色,可就沒有我們最想要的合影照片。 離開“承啟樓”時,開始下雨,胡祿園催促我們趕往下洋。依依不舍,在“承啟樓”背面拍了這張照片。 “承啟樓”是“土樓王”,緊挨的是“土樓王子”“振成樓”。該樓也是客家土樓中的精品。最為富麗堂皇。而我們卻沒有眼福了,按胡祿園指向,拍了張照片,留作念想。立馬動身趕往目的地——下洋中川。 3、下洋中川 到下洋中川時,雨勢逐漸增大。胡祿園直接將車開到虎豹塔下。中川“虎豹塔”是胡文虎女兒胡仙出資建造的。這座塔與香港虎豹別墅完全相同。塔高七層,塔形為八卦式,鋼筋水泥琉璃葫蘆頂建筑,矗立在逶迤的虎形山腰,巍峨古雅,雄渾壯觀。 我們徑直來到“虎豹別墅”,別墅青灰色磚瓦,融合有客家土樓和西式建筑風格。祖籍下洋鎮(zhèn)中川村的胡文虎出生在緬甸仰光,十歲時父親把他送回老家。他在中川村生活了四年。1946年,時年64歲的胡文虎擬回鄉(xiāng)養(yǎng)老,以香港“虎豹別墅”為模板建起了這座“虎豹別墅”。 1949年,“虎豹別墅”完成主體建造。裝修工程沒能繼續(xù)進行,“虎豹別墅”就擱置了下來。尚未完工的別墅曾經(jīng)被作為為牛棚、糧倉使用。1983年胡文虎得到徹底平反,十年后的1993年,胡文虎的女兒胡仙出資220萬裝修,“虎豹別墅”才完工。歷經(jīng)44年。飽受磨難的“虎豹別墅”經(jīng)胡文虎和女兒胡仙兩代人的接力,才完成了這座整體建筑。次年胡仙就捐給了當?shù)卣H缃癯闪恕昂幕⒓o念館”。 大廳置放胡文虎半身塑像,紀念館設(shè)置有二十六個展室。圖文并茂全面展示胡文虎先生作為愛國僑領(lǐng)、世界萬金油大王、報業(yè)大王、國際大慈善家的生平事跡。和關(guān)于他生平和家族的有關(guān)照片。 作為愛國華僑,胡文虎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1937至1938年胡文虎為國內(nèi)抗戰(zhàn),捐獻了4部救護車,在香港組建了虎豹救傷隊。八年抗戰(zhàn)期間,他個人捐助現(xiàn)金達3000萬元,他號召海外華人華僑捐資過億。為抗日戰(zhàn)爭作出卓越貢獻。“虎豹別墅”還有記載其當年捐助情況的影像資料。在紀念館工作人員忽悠下我購買了2盒價格不菲的萬金油。 下洋中川是客家人集聚的村落,也有不少土樓,“榮昌樓”是村里唯一胡氏居住的土樓。如今已經(jīng)成為“中川文化陳列館” 這是全國第一家村級文化陳列館。 與皖南古建筑一樣,土樓也有天井,一是采光,二是聚財。古人視水為財。雨水通過天井流入家中,決不能流入外人田。另外天井還糅合“天人合一”的理念。 水池將雨水匯聚,通過地下排水系統(tǒng)排出。 “中川胡氏”屬于“安定胡氏”。祖先來自中原河南、安徽一帶,輾轉(zhuǎn)江西贛南、福建寧化、閩西長汀,最終遷徙到永定下洋扎根。展板標明遷移的路線圖。是胡氏家族的繁衍史、奮斗史、發(fā)跡史、“客家史”,延伸為海外遷徙而去的“華僑史”。歷史見證不斷遷徙之中的客家民系的閃光點。 清代祖宗畫像。 “中川胡氏”始祖胡鐵緣自明永樂年間的1420年遷居中川,歷經(jīng)五百八十多個春秋,入今繁衍已達30多代。這支胡氏英杰輩出,代有名賢。明清兩代有進士5人,舉人30人,貢生123人,秀才288人,監(jiān)生564人,文武士官108人。曾涌現(xiàn)出“一門五進士”、“三代四司馬”、“父子進士”等。近現(xiàn)代更是特出,錫礦大王胡子春、愛國僑領(lǐng)萬金油大王胡文虎、民國中央?yún)⒄T胡兆祥、藝術(shù)大師胡一川、外交家胡成放、新聞女王胡仙,“中川六大名人”曾被“三朝四代”的領(lǐng)導(dǎo)人分別接見。還有“胡順源七子五教授”、“胡啟創(chuàng)一門六博碩”等文化景觀。 因此“中川胡氏”成為遐邇聞名的望族,這里“中川文化現(xiàn)象”。令人不可思議。現(xiàn)在的中川村是“村民三千,僑胞二萬”“大學(xué)生上千,博碩生上百”,有譽為“天下第一僑鄉(xiāng)”?!皹s昌樓”集中展示了“中川文化”的精髓。 與其它土樓一樣這里曾是胡氏的社會。樓內(nèi)生活起居設(shè)施保存完整。 “榮昌樓”內(nèi)陳列有中川文人作品展、中川名人展等華僑西洋文物展等。一層單元住所展示各時期的歷史文物,這間展示的是瓷器。 這間展示的是燈具。 這間展示的是西洋臺鐘。 外面的雨下的太大,結(jié)束“榮昌樓”觀賞我們立即上車到胡祿園家避雨,胡祿園家就在下洋古街上。溪流門前穿過。 雨稍微小些,胡祿園帶去附近的“胡氏宗祠”。 這是是“下洋胡氏”開基祖七郎公祠堂。下洋所有胡氏宗親都屬于七郎公后裔。宗祠管理員熱情為我們開門。 “源遠流長”、“德祖懷緬”牌匾表達客家胡氏刻骨銘心的根的情結(jié),橫幅“新加坡南洋胡氏總會尋根竭祖團”表明海外游子心系中華。 離開公祠,胡祿園領(lǐng)我們?nèi)?/span>“百八郎公祠”。 “百八郎公祠”破損嚴重。胡祿園介紹第三屆世界胡氏宗親懇親大會主席、世界胡氏通譜編纂委員會主任胡偉明也屬百八郎后裔,近期擬準備著手重建“百八郎公祠”。 前期準備工作已經(jīng)在有條不紊進行,目前施工道路已經(jīng)完工,胡祿園站立在施工道路,以“百八郎公祠”為背景,拍了這張照片。 雨逐漸停了,我們回頭去“胡氏家廟”。于2002年9月26日新建的“虎豹牌樓”雄偉壯觀,氣宇軒昂;題詞“胡文虎紀念館”,渾樸厚重,形柔神剛。 坐落在中川村后的虎形山麓的“中川胡氏家廟”,又名安定堂,家廟是為了“中川胡氏”開基始祖胡鐵緣,于明朝萬歷十二年(1584年)開工,歷時三年時間修建完工的。 步入廟門,院內(nèi)陸磚鋪設(shè)。 走進胡氏家廟,正廳為重檐歇山頂,抬梁穿斗混合式結(jié)構(gòu)。全部用木料、石料建成。廟內(nèi)壁畫眾多,木雕精美;清代翰林巫宜福題寫的楹聯(lián)以及福建著名畫家宋省予父子的壁畫,名家名匠的作品顯示“胡氏家廟” 的博大精深。四百多年來,英才輩出。盛名遠揚。是名副其實的“文武世家”。 家廟的門坪上豎有三十六支“功名石旗桿”林立,氣沖云霄。氣勢恢宏。 傳說“功名石旗桿”非常靈驗,如果圍著“功名石旗桿”轉(zhuǎn)三圈,許下功名愿望就一定會實現(xiàn)。宗祠前的功名柱上刻著曾經(jīng)的歷史和榮耀。據(jù)說,明代旗桿是木制的。腐朽后,才考慮用經(jīng)久耐用的石質(zhì)旗桿替代。 我注意到其中一個旗桿字跡較為清晰。依稀可辯“夫:胡智仁,誥授奉政大夫。”表明這座石旗桿是妻子為丈夫胡智仁所豎的。查閱資料得知?!胺钫蠓颉笔钦迤饭賳T,相當于現(xiàn)代地市級官職。 “功名石旗桿”矗立在宗祠前的路邊,激勵著中川村的后人求學(xué)上進。 中川胡氏獨特的“九級半”文化密碼是中川人身份符號,緣由中川胡氏家廟的臺階稱為“九級半”。在外的中川人,相遇都要問:“我們的宗祠石階有幾級?”若答不出來,則認為是不是真正的中川人,逐漸形成中川九級半的文化。 “九級半”緣由是:原來“胡氏家廟”的臺階設(shè)計為八級,寓意“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用花崗石鋪了八級后發(fā)現(xiàn)還不夠高,于是加了一級半青岡石的。當?shù)鼗逇庹f“九”、“十”?!熬拧迸c客家話“救”(要人救)“十”與“食”(吃)同音,不吉利的。說成“九級半”就回避了?!熬偶壈搿蔽幕艽a,成了中川胡氏的特別身份證。 離開“胡氏家廟”天色已晚。晚餐安排在“林記牛肉丸”?!傲钟浥H馔琛狈恐魇?/span>胡祿園姐。他姐做生意長期在外,現(xiàn)在將門面租給人家。 地道的客家風味,很是好奇。胡祿園非常客氣,把我看成了吃貨,“牛肉丸”竟給點了2份, 除外。還加了份老鼠板(米子旁加反,讀音同板)” ,客家人很實在,分量很足。一份“牛肉丸”就讓肚子撐的沒留空隙,第二份沒敢動筷了?!袄鲜蟀濉鳖愃泼酌?。給撐了下肚。 飯后安排我們到“客天下”溫泉山莊就寢。 老板胡育秋夫妻很熱情。以茶待客。以茶會友,氛圍和諧。交談甚歡。 給胡育秋拍的照片,就是他的“客天下溫泉山莊”名片。 不來不知道,下洋除人文資源豐富外,地質(zhì)資源獨樹一格。如果說胡文虎是這里打出的第一張王牌,那么第二張王牌當屬溫泉無疑??头坷锱渲糜姓叫卧「祝梢耘轀厝?。山莊頂層配置有開放的溫泉池。我們到樓頂,痛快的泡了個溫泉。 胡祿園介紹,中川家家戶戶都能溫泉浴,這里的人從不得皮膚病。冬季感覺冷就泡個溫泉,能管上個半天。這里的溫泉溫度達攝氏70度,不慘涼水不能下水。 泡完溫泉澡后我們來到胡祿園家,他讓愛人為我們準備夜宵牛肉粥,胡祿園告訴我牛肉粥的做法是,將牛肉切成薄片用煮好粥直接沖燙就行了。由于牛是剛宰殺的牛肉特新鮮,肉嫩入口即化,粥湯鮮美無比??晌抑缓攘诵┲?,牛肉不敢動上一塊。 美美的睡了一覺,次日(8月2日)清晨胡祿園就叫醒我,說是去廈門的車已聯(lián)系好,利用時間空隙帶我轉(zhuǎn)一轉(zhuǎn)。 既然來了,多看看,多拍些正中下懷。他用摩托沿金豐溪旁道路逆流上行。這里是山區(qū),群山懷抱,山巒連綿,盡管雨后金溪水渾濁,但絲毫沒有影響山清水秀的印象。熟悉的環(huán)境和家鄉(xiāng)皖南很是類似。這里屬于永定名勝古跡之一的湯子閣風景區(qū)。 徑直來到“天后宮”。這里的“天后宮”是胡姓家族建的“媽祖廟”。 “天后宮”始建于1959年,是胡姓華僑及胡姓宗親集資重修的,宮外豎立石碑。碑文"故鄉(xiāng)忠坑天后宮重修記"。記載了建筑過程、現(xiàn)在看到的“天后宮”是在原基礎(chǔ)上經(jīng)過幾次擴建的,所用的資金全都由胡氏后裔自發(fā)捐助的。 福建沿海人對媽祖信仰已經(jīng)有一千多年歷史。他們都把海上女神媽祖尊為“通靈神女”。 神龕上供奉有媽祖神像。神像前留存有香燭痕跡。 “天后宮”兩層設(shè)計。至今,福建民間保留了不少有關(guān)媽祖的民俗,反映媽祖信仰的具體特點。其信奉禮俗及媽祖的言行、品性等逐漸被民間吸收,形成許多俗例。媽祖已成為世界三大宗教信仰之一。 在“天后宮”二樓俯瞰,隱身在山林的“溫泉山莊”,環(huán)境恬靜優(yōu)雅。胡祿園介紹,上次中華胡氏網(wǎng)站長胡吉科來中川就安排在此處住宿。 下山,道旁有路通往“溫泉山莊”。進入看到服務(wù)人員在打掃衛(wèi)生,他們忙碌不方便打擾,只是一瞥,選擇離開。 高懸山腰懸崖的“西覺寺”金碧輝煌,有石階拾級而上。而我們沒有時間,看了一眼,拍了張照片,貌似有圖有真相曾到“西覺寺”。 出生于馬來西亞下洋中川村人胡曰皆,是繼胡子春之后又一位"錫礦大王",他于1959年撰寫“故鄉(xiāng)湯仔閣筑橋記”里寫道:“忠坑之東南有勝地焉,背山面水,天后宮巍峨璀璨,峙立于危巖峭壁之中,下臨深潭,猶興學(xué)校.西覺寺,兀立于其左,吟哦聲.鐘磬聲,相間而發(fā),警世且清心?!?br> “金豐溪河流浪花四濺,由下洋曲折奔來,板橋野渡,溫泉郁蒸,一覽無遺,此即聞名之湯子閣也。溪流湍急,銳石嶙峋,若值山洪暴漲,水勢有如萬馬奔騰,橋即沖去,行人呼渡,竚望良殷".。"予為鄉(xiāng)賢后裔,先人已造渡于前,后人應(yīng)造橋而后”。 “西覺寺”附近有座公共浴池,這里是公共設(shè)施。村民和游客都可以免費來泡溫泉。 入內(nèi),石料鋪設(shè),簡易樸實?!耙环剿烈环饺恕鄙莩薜臏厝M,在這里倒成了大自然的無償贈與。 約定的時間快到了,我們用完早餐,離開湯子閣風景區(qū),返回到下洋老街。客家人早餐吃米飯,幸好有熱湯,不然真的難下咽。 接我的車是陳姓小伙,他告訴我,去廈門,是要到交警處理事情,順便稍上的我。他家在下洋鎮(zhèn)附近,愛人是下洋人。他們陳家也有土樓,但是他們是小家族只有二十來戶,現(xiàn)在基本都在外,不住土樓。他們陳家土樓亟待修繕,但集資困難。 說走就走的旅行,別離了下洋!別離了中川!永定土樓離我們漸行漸遠。 小陳選擇的是高速,一個小時就到達廈門高鐵站。準時準點我踏上返程的高鐵。 7個小時的行程,到黃山北站夜色已濃,早已聯(lián)系好回黃山區(qū)的順風車準點到北站,順利回到家中,為2018年的閩南之行畫上句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