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德國漢學(xué)家布威勒博士(Werner Burger)編著《清錢編年譜》(《Ch’ing Cash until 1735》按英文該譯為《1735年前的清錢》,《清錢編年譜》是其內(nèi)頁中文書名或譯作《清錢編年譜至雍正末年》) 。2016年,其新版的《清錢編年譜》在香港出版,由于內(nèi)陸未引進,且該書價格高昂,目前為止我尚未見到新版內(nèi)容,期待以后能有機會一閱為快。 在其舊版《清錢編年譜》中,收錄了一整套的康熙通寶臣熙套子。 康熙通寶滿寶漢字臣熙套子“同、福、臨、東、江;宣、原、蘇、薊、昌;南、河、寧、廣、浙;臺、桂、陜、云、漳”20字一套 布威勒博士長期居住在香港,粵港一向交流頻繁,所以,當(dāng)年,粵爐的套子在香港應(yīng)該相對容易收集到。 世易時移,雖然我在廣州居住了22年,卻很少再遇到此類套子錢。偶爾遇到,也因為價格高昂而望而卻步。后來終于咬牙高價獲得一枚滿寶漢桂,作為一個品種收藏。 這套,雙點方通、臣熙、扁字、闊緣、背后滿寶漢字,比較厚實,非常有自己特色的一套套子錢。 張偉《康熙錢幣圖譜通考》一書也收錄了20字一整套該系列錢彩圖,書中將其命名為:方頭通扁熙羅漢式,書上因其跟粵爐咸豐套子形制近似,猜測其可能為粵爐。 康熙通寶羅漢錢采用的是角通臣熙,川鑄康熙通寶套子也是角通臣熙。粵爐的雖然為臣熙,但是闊緣,康和熙文字扁,通寶二字瘦長,通為方頭通,跟康熙通寶羅漢錢的差異較明顯。 本系列文章第21篇,粵爐咸豐通寶套子錢里,某些品種的文字風(fēng)格和鑄造工藝跟本套康熙通寶的相近,再從經(jīng)常的發(fā)現(xiàn)地、出土地等判斷,這套當(dāng)是粵爐套子無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