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茶的故鄉(xiāng),茶文化更是中華五千年歷史的瑰寶。想要喝上一杯純正且高質(zhì)量的茶并非容易的事,除了上等的茶葉外,泡茶的工藝也很有考究。尤其是對于綠茶來說,沖泡溫度需要根據(jù)茶葉的老嫩層度來區(qū)別,對于質(zhì)地細(xì)嫩的茶葉,沖泡的水溫應(yīng)該低些,而沖泡質(zhì)地較老的綠茶,水溫就要高些這樣才能讓茶味完全地散發(fā)出來。 除了對新嫩茶葉的需要用不同溫度來區(qū)分外,泡綠茶時,先放茶葉還是先倒水,對水溫也沖泡一壺好茶,不僅需要有好水和好的茶具,還需要掌握很多沖泡茶葉的技術(shù),如果一個方面沒能把握好,還是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那今天就和下邊一起來看一下泡綠茶的正確方式吧。 泡綠茶的茶具 但是我們都知道一些傳統(tǒng)的玻璃茶具,它最大的缺點,就是不能進(jìn)行茶水分離,這樣子無法控制茶湯濃淡,苦澀等,因而也就無法感受到每一沖的變化。所以現(xiàn)在市面根據(jù)消費者一個需求,設(shè)計出的的玻璃茶具都是可以茶水分離,這樣的泡茶體驗,其實是一般的茶具給不了的。而且茶水的濃度可以自由控制,特別是辦公出差時,也可以用到,非常方便。 泡綠茶的水溫 沖泡綠茶,不能用100℃的沸水沖泡,一般以80℃左右為宜。特別是茶葉細(xì)嫩的名優(yōu)綠茶,用75℃左右的水沖泡即可。茶葉越嫩越綠,沖泡水溫越要低,這樣泡出的茶湯一定嫩綠明亮,滋味鮮爽,茶葉維生素C也較少破壞。而水溫過高,茶湯容易變黃,滋味較苦,維生素c大量破壞。 泡茶綠茶的投茶 一,上投法(先水后茶) 即先向杯中注入熱水至七分滿,然后再投入茶葉;讓茶葉慢慢地沉下去后,再輕輕地轉(zhuǎn)動杯子,使杯中的茶湯均勻,稍后即可品飲了。 二,中投法(先水后茶,再添水) 即先在杯中注入三分之一的開水,待水溫降至85℃左右時,再將茶葉投入杯中,用手握杯輕輕的搖動,讓茶葉充分地浸潤,待其慢慢的舒展,然后再高沖注水至七分滿即可,此時茶葉隨水翻騰起舞,茶香開始彌漫,稍后即可品飲。中投法其實就是兩次分段泡茶法,它雖然對茶的選擇性不是很強(qiáng),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泡茶的水溫偏高所帶來的弊端,唯一的缺點就是操作起來比較繁瑣。 三,下投法(先茶后水) 下投法是茶友們使用最多的方法,因為操作比較簡單。不管是用杯,蓋碗還是用茶壺泡茶,茶汁容易浸出,茶香透發(fā)完全,而且整個杯中的茶湯濃淡均勻;因此,下投法有利于提高茶湯的色,香,味。特別是急需泡茶待客時,茶友們常采用此方法。 陶瓷壇儲存法 選用干燥無異味,密閉的陶瓷壇一個,用牛皮紙把茶葉包好,分置于壇的四周,中間嵌放石灰袋一只,上面再放茶葉包,裝滿壇后,用棉花包緊。石灰隔1-2個月更換一次。這種方法利用生石灰的吸濕性能,使茶葉不受潮,效果較好,能在較長時間內(nèi)保持茶葉品質(zhì),特別是龍井、大紅袍等一些名貴茶葉,采用此法尤為適宜。 來源:值點生活館 |
|
來自: 斜陽紅aujnat2b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