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度非常高的電視劇《少年派》中,青春期與更年期的碰撞讓很多學生和家長感嘆:
電視劇圍繞“高考”這個話題,將三個家庭的各種矛盾,青春期孩子的種種問題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劇中閆妮飾演的是高一學生林妙妙的媽媽。在妙妙高一剛開學,媽媽就為女兒開始了高考倒計時。 在這種緊迫和焦慮的情緒下,母女兩人一句話不對就會開始爭吵:
如果說妙妙只是因為學習成績才與媽媽產(chǎn)生矛盾,那么學霸錢三一與媽媽產(chǎn)生的矛盾,就完全是教育方式不同產(chǎn)生的沖突。 錢三一是學校的學霸,卻有一位“完美”媽媽在時刻操縱著他。 美名其曰陪讀照顧兒子,實際上是遠離性格不合的丈夫,同時更好監(jiān)督兒子學習。 有一個錢三一與母親激烈爭吵的畫面:
很多青春期孩子的問題,最終影響的都是一個家庭。 面對孩子的叛逆問題,很多家長的解決方式就是打罵孩子。 甚至有的家長還把孩子送進了武術(shù)學校,用消耗體力的方式去削弱孩子的叛逆行為。 然而,卻很少有人能夠真正的從孩子的角度出發(fā),去理解他們?yōu)槭裁磿霈F(xiàn)這些問題? 他們產(chǎn)生這些問題的背后,想要獲取的,又到底是什么? 孩子青春期出現(xiàn)的這些問題,真的是不正常的嗎? 從行為背后,看見孩子的訴求 很多家長不知道如何解決孩子青春期問題:
想要解決孩子青春期的種種問題,了解孩子行為背后的癥結(jié)才是關(guān)鍵。 就拿劇中的妙妙為什么會跟媽媽爆發(fā)爭吵來說吧。 女兒跟媽媽爆發(fā)沖突的原因,并不是因為媽媽對成績不滿,而是因為媽媽要求女兒退出學校的廣播站,而那是妙妙非常熱衷的興趣愛好。 父母眼中影響孩子學習的東西,其實代表的是女兒的夢想和希望。 在女兒的反抗中,媽媽不但沒有及時控制自己的情緒,反而不斷威脅女兒,更是加劇了青春期孩子反抗叛逆的程度。 有時候,父母適當?shù)氖救?,不僅僅是平息爭端,而是給孩子、給自己一個思考、反省的機會。 就像劇中的爸爸,他在母親的強勢要求下,并沒有擺出強硬的姿態(tài),一同對抗孩子,而是給孩子留下喘息的空間,并坐下來和女兒去聊母女兩人的關(guān)系。 女兒聽過爸爸的分析后,也能慢慢去理解媽媽,而理解是所有關(guān)系的前提。 這樣的理解是發(fā)自肺腑的認可和接受,而不是在強勢的打壓下被迫的屈服。 認可和接受,才是教育的成功之處。 家長需要知道,孩子青春期出現(xiàn)種種問題,并不是代表孩子要遠離你。相反,孩子正是通過這些不正常的信號在向你求救——他想要用更好的方式和你相處。 父母如果意識不到這一點,采用了不恰當?shù)姆绞綄Υ⒆?,不但不會解決孩子的種種問題,反而會錯失了教育孩子的最后機會。 青春期是孩子各種問題的爆發(fā)時間點 近段時間,關(guān)于青少年自殺事件頻發(fā):
為什么青春期的孩子會出現(xiàn)這么多問題? 美國心理學家艾瑞克森提出:
沉迷游戲、看小說、厭學、早戀都是比較普遍的現(xiàn)象,而這類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往往是家庭教育與相處問題的集中爆發(fā)。 青春期,在心理學上也叫做自我同一性時期,是指個體嘗試把自己有關(guān)的各個方面綜合起來,形成一個自己決定的,協(xié)調(diào)一致的、不同于他人的自我。 作為成長的必經(jīng)階段,他們開始思考:我是誰?我要成為一個怎樣的人?我如何在這個社會上立足?
▼ 情緒的包容 這一點是很多問題爆發(fā)的源頭。 青春期的孩子就像一個火藥桶,如果在孩子爆發(fā)情緒的時候,父母沒有接住孩子的負面情緒,反而跟著孩子一起吵,那只會加劇沖突,甚至會讓孩子做出傷害自己的行為。 ▼ 尊重和支持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發(fā)育,正在經(jīng)歷一個獨立人格的形成階段。 這個時候的孩子,往往認為自己已經(jīng)長大了,已經(jīng)有了獨立的思想和需要。 所以,這個階段的孩子,也會更加需要父母的尊重和支持。 ▼ 社交和伙伴 進入中學后,孩子們就像進入到一個全新的世界,接觸新的面孔、新的習慣、新的學習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