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道世間唯白發(fā),貴人頭上不曾饒”,這種人人皆知的道理,用詩句講出來,似乎更具感染力,同時它本身的美感也上升了好幾個層次,或許這也是人們熱愛古詩詞的原因之一吧。 接下來一起來看杜牧的《送隱者一絕》: 送隱者一絕 無媒徑路草蕭蕭, 自古云林遠市朝。 公道世間唯白發(fā), 貴人頭上不曾饒。 ——唐·杜牧 解析 題中的“隱者”指的是誰?資料沒有記載,或許是杜牧的至交好友,或許只是一個萍水相逢之人,又或許他就是杜牧自己。 既然是“隱者”,他的居所必然遠離塵世,這就決定了他的“門庭”不可能“若市”,所以詩的前二句從此處下筆。 “無媒”即沒有引薦之人,對那些積極入世的士子來說,這就少了一條最重要的門徑,所以當孟浩然入世無門時就感慨“欲濟無舟楫,徒有羨魚情”,“舟楫”其實就是“媒”。 “徑路草蕭蕭”寫隱者居處的環(huán)境,寂靜之中透著濃濃的荒蕪感。什么地方才易雜草叢生?當然是荒無人煙、遠離“市朝”之地,如古道、荒城、原野,還有本詩所謂的“云林”等等,而隱者卻能拋棄一切繁華,甘于荒涼冷寂,可見其心恬淡高潔。 可在詩人杜牧看來,這有點不公平,為什么潔身自好的君子非得歸隱山林不問世事,去過一種孤獨平淡的生活;而那些公伯王侯卻在富貴榮華的生活中逍遙,甚至放縱? 當然,這些憤憤不平言論,杜牧并沒有直接道出,而是從反面著筆,通過“白發(fā)”之“公道”,來襯托世間之不“公道”。 “公道世間唯白發(fā),貴人頭上不曾饒”,世間最講公道的是“白發(fā)”,即使你是達官顯貴,頭上也照長不誤。“白發(fā)”其實是歲月變遷所致,代表著“朱顏辭鏡”,代表著年華老去,不管是平頭百姓還是豪門貴族,都逃脫不了歲月的摧殘,都必須經(jīng)歷蒼老與死亡。這個道理與宋人范成大的“縱有千年鐵門檻,終須一個土饅頭”,其實是一樣的,它告訴人們要學會曠達,不要將一生都浪費在汲取富貴上。 當然,杜牧的原意更偏向于諷刺人世之不公?!拔ò装l(fā)”中的“唯”字,下筆很果斷,意謂除了白發(fā),世間根本沒有任何公道可言,這種否定直指當時社會上的各種弊病,可謂發(fā)人深省。 也有人說,末二句流露出的思想很消極:既然人終究都是要老去的,那么還爭什么,搶什么?“不如飲美酒,被服紈與素”,應該放下蠅頭茍利,及時享受人生。所以,中國社科院文研所研究員陳友琴評曰:“這種詩的思想實在不佳,……生老病死,‘貴人’也和‘賤人’一樣,那被壓迫的賤人們還何必爭呢!從這里可以看出杜牧的庸俗的一面來?!?/p> |
|
來自: 昵稱50319000 > 《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