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夏天最熱烈的歌者。伴隨著炎熱,它把盛夏頌唱得沸騰而歡樂。天氣越熱,蟬鳴越響。 綠槐高柳咽新蟬,薰風(fēng)初入弦。 ——【宋】蘇軾《阮郎歸·初夏》 泉溜潛幽咽,琴鳴乍往還。 長風(fēng)翦不斷,還在樹枝間。 ——【唐】盧仝《新蟬》 侯家大道傍,蟬噪樹蒼蒼。 ——【唐】 杜牧《長興里夏日寄南鄰避暑》 古語云:蟬始鳴,半夏生。夏至剛到,蟬就忍不住昭告天下:夏天來了,夏天來了……都說重要的事情說三遍,可蟬卻不管,把這個消息說上一整個夏天。 荷香清露墜,柳動好風(fēng)生。 微月初三夜,新蟬第一聲。 乍聞愁北客,靜聽?wèi)洊|京。 我有竹林宅,別來蟬再鳴。 ——【唐】白居易《六月三日夜聞蟬》 綠槐陰里一聲新,霧薄風(fēng)輕力未勻。 ——【唐】來鵠《聞蟬》 坐惜時節(jié)變,蟬鳴槐花枝。 —— 【唐】白居易《思?xì)w-時初為校書郎》 總有一聲蟬鳴,一馬當(dāng)先、先聲奪人地領(lǐng)唱,一句三疊,高低分明,然后才會引來萬聲相競,萬句相和,若金聲玉振,不絕于耳。 露滌清音遠(yuǎn),風(fēng)吹數(shù)葉齊。 聲聲似相接,各在一枝棲。 ——【唐】薛濤《蟬》 萬樹鳴蟬隔岸虹,樂游原上有西風(fēng)。 ——【唐】李商隱《樂游原》 林?jǐn)嗌矫髦耠[墻,亂蟬衰草小池塘。 ——【宋】蘇軾《鷓鴣天》 童年的夏天,是從一聲蟬鳴開始的。斑駁的樹影,柔軟的熏風(fēng),還有清脆婉轉(zhuǎn)的鳥叫聲。時間總是過得很慢,抓住一只蟬,就以為抓住了整個夏天……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 ——【宋】袁枚《所見》 生而為蟬,所要經(jīng)歷的生命成長到蛻變的過程也是不易。 一只蟬從幼蟲羽化而來,通常需要在地下蟄伏幾年甚至十幾年,穿越過如此綿長而又痛苦的等待,才能破土而出飛上高枝,壽命也只有一個夏天。 唯夫蟬之清素兮,潛厥類乎太陰。 在盛陽之仲夏兮,始游豫乎芳林。 實澹泊而寡欲兮,獨怡樂而長吟。 聲皦皦而彌厲兮,似貞士之介心。 內(nèi)含和而弗食兮,與眾物而無求。 棲高枝而仰首兮,漱朝露之清流。 隱柔桑之稠葉兮,快啁號以遁暑。 ——【東漢】曹植《蟬賦》 朝飲甘露,暮咽高枝,夏生秋亡,終若止水。正因為早已了悟歲月苦短,生之不易,蟬,才會朝吟晚歌,激情奏響夏日絕唱。 蟄伏、破土、解脫。用一生換來短暫的高歌。它的歌唱,也許是無意義的,但它來過,就已足夠。 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yuǎn),非是藉秋風(fēng)。 ——【唐】虞世南《蟬》 本以高難飽,徒勞恨費聲。 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 薄宦梗猶泛,故園蕪已平。 煩君最相警,我亦舉家清。 ——【唐】李商隱《蟬》 《莊子·秋水》有云:“夏蟲不可以語于冰者,篤于時也”,蟬不過一秋,人不過一世。一秋雖短,可盡鳴其聲;一世雖長,但難留吾名。 可見生命的意義在于價值,碌碌無為,蹉跎塵世者,終淪庸人也! 蟬的一生,大多時間在泥土中度過,但待其蛻變?yōu)橄s時卻攀于枝頭、遠(yuǎn)離浮塵,只以樹汁露水為食,懷著滿腔的熱情歌盡生命悲歡,正可謂出淤泥而不染,雖活在塵世中,卻不近世俗。 因此,蟬往往被賦予隱士般孤傲、脫俗的高風(fēng)逸韻。 一聲清溽暑,幾處促流身。 志士心偏苦,初聞獨泫然。 ——【唐】雍裕之《早蟬》 早蟬孤抱芳槐葉,噪向殘陽意度秋。 也任一聲催我老,堪聽兩耳畏吟休。 得非下第無高韻,須是青山隱白頭。 ——【唐】賈島《早蟬》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jìn),風(fēng)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唐】駱賓王《在獄詠蟬》 蟬,通常稱'知了',因與佛家用語中'禪'的音相同,而被寓意為 '知了':知是智慧,了是覺悟。 蟬的樂章,是鳴、嘶、哀,或是歌、噪、吟,蟬即禪,禪意人生。 高蟬多遠(yuǎn)韻,茂樹有余音。 ——【宋】朱熹《南安道中》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南北朝】王籍《入若耶溪》 參禪”與“聽蟬”,幾為一體,幾為一事。 禪者,懷抱清幽,懷抱的禪靜,胸中便了無一塵了。 侵曉堆桅坐,蟬聲出樹林。 分明宣祖意,何處有凡心。 歷歷消清夢,悠悠助獨吟。 時人皆共聽,誰謂少知音。 ——【明】空室禪師《聞蟬》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fēng)半夜鳴蟬。 ——【宋】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西游記》里的唐三藏,為赴西天取經(jīng)而屢遭劫難,途中妖魔鬼怪有之,美色錢權(quán)有之,都不曾動搖他的本心,從“知佛理”到“了塵緣”,才能修成正果,與蟬的堅持何其相似?巧妙的是,唐三藏的前世,正是佛前金蟬子。關(guān)于“蟬”與“禪”之間的關(guān)系,有人留下這樣一首妙詩: 要悟禪機(jī)先悟蟬,知了二字莫輕言。 禪本無形依萬物,蟬雖草蟲歷千險。 意亂清音增煩惱,心靜蟬聲伴安眠。 若有若無隨心性,蟬聲便是無字禪。 人生如蟬,亦如禪。所有面向苦難的修行,都是為了更好地活著。 “蟲成蟬是身體的重生,人入禪是靈魂的涅槃。” 炎炎夏日,且聽蟬吟—— 領(lǐng)悟生命的純粹,感受悠悠的禪意。 (本文為國學(xué)精粹與生活藝術(shù)gxjhshys原創(chuàng),轉(zhuǎn)載請注明) ![]() 版權(quán)聲明:【我們尊重原創(chuàng)。文字美圖素材,版權(quán)屬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lián)系上,若涉及版權(quán)問題,敬請原作者聯(lián)系我們,立即處理?!?/spa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