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zhuǎn)自:陜西省文化和旅游廳 韓城是世界文化名人司馬遷的故鄉(xiāng),這里風景迤邐多姿,黃河最壯觀的地方無不讓人艷羨的落在了韓城。 城市以北的黃河龍門,是大禹治水故事和鯉魚躍龍門美麗傳說的發(fā)源地。 黃河龍門位于韓城市北30公里的黃河峽谷出口處。此處兩面大山,黃河夾中,河水奔騰破“門”而出,黃濤滾滾,一瀉千里。傳說這里就是大禹治水的地方,故又稱禹門。人們所說的“鯉魚跳龍門”就是指這里。 黃河流經(jīng)此地,破山巒而徑出,瀉千里而東流,據(jù)《名山記》載:黃河到此,直下千仞,水浪起伏,如山如沸。兩岸均懸崖斷壁,唯“神農(nóng)”可越,故名“龍門”。龍門相傳為大禹治水所鑿。 從黃河龍門而上5公里處有石門。濤濤黃河從寬僅60米的石崖中泄出,故而得名石門。石門上下,壁立如削,水流湍急,山色波光,讓人陶醉。 黃河一出龍門,河床陡然變寬,河水在10公里寬的河面上緩緩流動,彌漫浩淼,開闊壯觀,并形成“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黃河景觀。 這條峽谷,從起點到陜西省韓城市與山西河津之間的禹門口共有720公里長。它將中華腹地的肥原沃野——黃土高原一分為二。由于古時峽谷以西為秦國,以東為晉國,因此,大峽谷被稱為秦晉峽谷。唐代大詩人李白為此而發(fā)出了“巨靈咆哮掰兩山,洪波噴流射東?!?/strong>的感嘆。 古詩云:“龍門三激浪,平地一聲雷”。龍門三激浪,是黃河上千百年來的奇觀,激起無數(shù)詩人的詩情。 黃河快到峽谷的盡頭龍門口時,突然遇到一個急彎,狂濤激浪猛然撞在峭壁上,飛出一層層凌空雪浪。掉回頭的水浪,再次撞到對岸的巨石,又在狂怒中沖起一堆堆直射天空的雪浪。猛回頭水浪隨即和矗立在河床中的一座巨大的礁石相遇,再次狂怒地咆哮起來。 這就所謂的“龍門三激浪”,唐詩中“咆哮萬里涌龍門”所寫的,就是此處洶涌的波濤。 沿著黃河,一條高顏值的公路順著黃河舒展開來,這便是沿黃公路。沿黃公路是一條沿黃河西岸陜西段南北走向的省級公路,北起榆林府谷縣墻頭鄉(xiāng),經(jīng)延安、韓城市,南至渭南華山腳下,全長約828.5公里。 沿黃公路全線經(jīng)過榆林市(府谷、神木、佳縣、吳堡、綏德、清澗6縣)、延安市(延川、延長、宜川3縣)、渭南市(合陽縣、大荔縣、華陰市)、韓城市。 沿黃觀光路韓城段 司馬遷景區(qū) 沿黃公路作為重大基礎設施和民生工程,也是陜西省重點打造的一條生態(tài)觀光致富路。按照“沿黃公路最美在韓城”的目標要求,高度重視,高標準規(guī)劃、高質(zhì)量建設,巨型浮雕、觀景臺、景觀墻、停車位、公共廁所、宣傳牌、自行車道等設施配套齊全。 韓城古城 韓城是千年古城,沿黃公路的全線貫通,徹底打通了陜北與關中的旅游大環(huán)線,讓來韓城的游客登臨黃河感受其峭壁夾峙波濤洶涌之勢,探尋千年古城深厚文化底蘊,追慕大禹神工、拜謁“史圣”司馬遷。 黨家村 梁帶村芮國遺址博物館 它如黃河邊上一條絢麗的絲帶,串聯(lián)起了黃河沿岸散落的明珠,把黃河西岸的經(jīng)濟、文明、旅游連接在了一起,串起了韓城境內(nèi)的黃河晉陜大峽谷、司馬遷景區(qū)、韓城古城、黨家村、梁帶村芮國遺址博物館等國家4A級旅游景區(qū),也帶動起了韓城的紅色旅游、鄉(xiāng)村旅游、研學旅游、文化旅游等主題線路,為黃河旅游帶的形成和發(fā)展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條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