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掛角,無跡可求。透徹玲瓏,不可湊拍。舉個例子,齊高帝請?zhí)蘸刖俺錾?,陶氏以詩作答:山中何所有?嶺上多白云。只堪自愉悅,不堪持贈君。既是境界?!?/span> ▼全生命周期人居體驗館 保利遠洋領秀山項目針對的客戶,多是“囊有錢,倉有粟”,看慣了繁華紛擾,愿為兩日山中宰相,圖個清凈逍遙的心智成熟,胸懷已經豁達的人士。設計師敏銳的注意到業(yè)主方的這一特點,而將設計之眼落在陶弘景這首著名的問答詩上,試圖在空間中用設計的方式可以于聯(lián)想的層面表達相似的意境。 “境”有“有我”“無我”之分。國維講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境由物生,由人擘畫。設計師在考慮該項目的調性時,便在“有我”“無我”間尋找靈感,思索表現的形式。 ▼若比鄰展區(qū) 空間的大體色調最終確定為黑白。不過與司空見慣,以黑白顯“酷”的思路毫無沾染。而是意念上取“天地乾坤”,表現層面取“白紙濡墨”。因此在呈現的姿態(tài)上,并不作富視覺沖擊力的切割,不刺激眼球,而是將空間呈山水手卷般舒緩的逐次展開。 從室內空間關系的層面,白是一個基礎,是規(guī)矩;黑是變化身形、恣意流動或瞬爾駐足,不逾矩的姿態(tài)。兩者所呈現的形式,于音樂的層面,構建出帶有即興撩弦,音能動人的意味。中國的雅樂,琴為大音,大音希聲。希聲者,正在有無之間。富象征意義的黑白通過大幅度玻璃與戶外的環(huán)境達成銜接,視覺引導心境,在“虛實”、“有無”間輕盈穿越。 ▼休閑區(qū) 設計師在建立起室內空間的秩序,并將之與戶外做橫向銜接的同時,還需要建立一個垂直意義(天與地)的聯(lián)系,才能達到審美趣味的相對完整?!拔倚姆耸?,不可轉也”,出于《詩經·柏舟》。 石頭在中國人心里的狀態(tài),經過幾千年時間的淘洗,慢慢發(fā)生著變化。掌控中國傳統(tǒng)審美話語權的傳統(tǒng)文人,逐漸將石頭放到可以審美的角度,石頭的體量、形態(tài)以及表達的氣質都悄然而變。在環(huán)境審美中,視石為云之根脈而成造園置景的必需。此一特征肇現于宋,盛于明清,流傳至今。 文人則因循所處及所授受而逐漸建立審美取向并形成一個哲學體系。這一體系經千年的流變也成為一種美學范疇的遺傳基因,因此,設計師在設計過程中將置石視為表達天地關系最恰當的方式——既完整了空間中需要的潛在意念,在視覺和觸覺上又豐富了疏密,形成遠觀近玩,空而不虛的體驗姿態(tài)。 ▼接待區(qū) 今日的室內設計,于儒釋道中掇取元素而謂傳統(tǒng)者,不可勝計。稍探文化中能生情動色于細微處,以心觀物者,或難得一見。領秀山生活藝術館項目的設計實施,是設計師在此一層面作出的一次相對有效的嘗試性努力。 ▼建筑外觀 項目信息 項目名稱:保利遠洋領秀山生活藝術館 設計總監(jiān):彭征 主案設計:張博、陳泳夏 設計團隊:楊亞會、張權、許秋怡、朱云鋒、朱國光 設計單位:廣州共生形態(tài)工程設計有限公司 企業(yè)網站:www.cocopro.cn 項目業(yè)主:保利灣區(qū)發(fā)展有限公司-中山公司、遠洋集團 項目地點:廣東中山 設計時間:2017年05月 竣工時間:2018年09月 設計面積:1090M2 主要材料:水泥板,水磨石地面,漸變玻璃,氟碳漆鋁板,亞克力
|
|
來自: Big麗麗p1hz0zh > 《G 共生形態(t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