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以肯定的知道,文字產(chǎn)生于語言之后,人們之間憑借語言進行交流(或者動物、靈類),為了記載生產(chǎn)生活活動,或者打破時間與空間的距離,或者對行為進行規(guī)范以及經(jīng)驗感性的傳遞繼承等等,于是產(chǎn)生了文字,這也是人類文明的一種象征。 漢語拼音只是近代才出現(xiàn),即用羅馬字母來表示漢字的讀音,古代標音方法是反切法,用簡單的漢字音組合來標注另一個字,例如要讀出“龕”這個復雜字,標注“看安切”,至于“看”這個字最初讀音是怎么來的,這可能是最初的一種習慣約成吧。 了解了古代漢語的標注法,就可以便于理解日語的基本音表示法來源,大約是在唐代前后,日本遣唐史通過對漢字以及偏旁部首的借用,創(chuàng)造了日語的基本音源——平假名和片假名,漢字、平假名、片假名就一起構(gòu)成了日文。 片假名是漢語的偏旁部首,我們不知道這近50個常用漢字偏旁部首是否是出自唐代李白或杜甫的一首詩,如果把這些偏旁部首組合起來,構(gòu)成哪幾個漢字呢? 總之,日文重新規(guī)定了偏旁部首的讀音,并把它構(gòu)成文字,其實漢字也是偏旁部首構(gòu)成的,只是日文少一些而已,比如就沒有走之底(辶)、雙人旁(彳)等部首。 每一個片假名對應一個平假名,大都是片假名的草書體,比如“ユ”,它的平假名是“ゆ”,就是草書體。片假名多用于外來文字,例如要表示外國名詞“golf”,就要用片假名來表示了くるふ(抱歉鍵盤打不出片假名)。 如何快速記憶日文50音呢?除了多聽,多記,多寫,還可以有一些規(guī)律記憶法的。 1、聯(lián)想記憶法,把平假名、片假名聯(lián)系到一起,組成一個便于記憶的句子,例如元音e,え,エ,就可以說“元旦還要工作額”等等; 2、相似記憶法,片假名有幾個比較相似的,比如氵、冫這兩個部首就有好幾個,有的是改變了筆順,片假名わ、ね、れ這幾個左邊起筆一樣,は、ほ、ま、す這幾個可以一起來記憶。 3、難點記憶法,有幾個容易忘記的,要專門列舉出來反復記憶,比如そ、と、ひ等。 4、圖表記憶法,反復看、都50音圖表,記準每個音的位置等等。 朋友們可能有更好的記憶方法,我只是拋磚引玉,仍然還是初學者,請多多指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