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馬盤空細(xì), 煙嵐返照濃。 選自清·鄧漢儀《過大庾嶺》。盤空,指盤旋于嶺上如同行于空中。嵐,山上的霧氣。前句以“人馬細(xì)”的遠(yuǎn)觀印象反襯大庾嶺之高峻,后句以嶺上霧氣之濃與夕陽余照反襯大庾嶺之高峻。 2。 山銜落日青橫野, 鴉起平沙黑蔽空。 選自宋·陸游《溪上作》。詩句描寫夕陽在山、原野青青、鴉起平沙、飛遮天空的景象?!吧姐暵淙铡笔潜葦M,將山人格化(有嘴銜物);“黑蔽空”是夸張,極言烏鴉之多,能夠遮蔽天空。 3。 萬壑有聲含晚籟, 數(shù)峰無語立斜陽。 選自宋·王禹翶《村行》。壑,溝?;[,從孔穴中發(fā)出的聲音。詩句描寫千溝萬壑晚籟聲聲、夕陽之中群峰靜靜的景象。前句寫聽覺形象,后句寫視覺形象,兩相結(jié)合,讓人有如臨其境之感,仿佛如聞其聲、如見其形。 4。 日暮北風(fēng)吹雨去, 數(shù)峰清瘦出云來。 選自宋·張耒《初見嵩山》。詩句描寫嵩山夕陽西下、風(fēng)吹雨去、數(shù)峰出云的晚景。以“清瘦”寫山峰,乃是擬人修辭手法,既顯出高峰之高,又具人格化,讀之使人對嵩山更有親近之感。 5。 斜陽冉冉春無極。 選自宋·周邦彥《蘭陵王》。詩句描寫春意無限、夕陽西下的景象。疊字“冉冉”的運(yùn)用,既寫出了夕陽慢慢沉沒的形象,又表達(dá)了詩人依依不舍的情感,包括對無限春光的留戀與夕陽依山之景的欣賞。 6。 斜陽如有意, 偏傍小窗明。 選自宋·賀鑄《鴛鴦夢》。如,好像。詩句以擬人修辭手法,將斜陽人格化,使其帶有人的生命情態(tài),從而化平淡為生動(dòng),形象地再現(xiàn)了夕陽西下、小窗明亮的情景。 7。 煙中列岫青無數(shù), 雁背夕陽紅欲暮。 選自宋·周邦彥《玉樓春》。岫,峰巒。煙中列岫,指煙霧籠罩下的群山。青無數(shù),濃綠之景綿綿不絕。雁背夕陽,指夕陽照射在雁背之上。紅欲暮,指西天被夕陽染紅、天色行將傍晚。詩句描寫遠(yuǎn)山無數(shù)、青翠欲滴,雁飛夕陽中、紅霞滿西天的景象。 8。 夕陽如有意, 長傍小窗明。 選自唐·方蒶《失題》。如,好像。詩句以比擬修辭手法將夕陽人格化,使落日依山之景帶有人類依依不舍的生命情態(tài),遂使平常的事物藝術(shù)化,讀之令人回味無窮。 9。 夕陽無限好, 只是近黃昏。 選自唐·李商隱《樂游原》。只是,就是,正是。正是這種黃昏時(shí)分的美景,表達(dá)的是一種欣喜的心境??墒牵捎跉v來很多詩家誤解了唐代的“只是”一詞,將其等同于近現(xiàn)代“只不過”、“但是”之義的“只是”,于是這兩句詩便變成了詩人消極頹廢心境的反映。 10。 夕陽一片寒鴉外, 目斷東南四百州。 選自宋·汪元量《湖州歌》。四百州,代指南宋的統(tǒng)治區(qū)域。目斷,望斷。前句寫夕陽西下、寒鴉飛天的景象,后句寫詩人循著寒鴉飛動(dòng)、夕陽西下的方向深情回望南宋故土的形象。 ? 版權(quán)聲明:【我們尊重原創(chuàng)。文字美圖素材,版權(quán)屬于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時(shí)因種種原因未能與原作者聯(lián)系上,若涉及版權(quán)問題,敬請?jiān)髡呗?lián)系我們,立即處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