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廣播公司(BBC)精心攝制了電視片《尼羅河之死》,記錄了埃及考古學家費克里·哈珊是如何探索古埃及文明毀滅的原因。費克里·哈珊花了三十年的時間對古埃及文明的遺跡做了考查,對尼羅河邊已存在七千年的花粉和木炭樣本進行分析后發(fā)現(xiàn),那個時候曾經(jīng)發(fā)生過嚴重的干旱。他得出結(jié)論:古埃及文明(應該指古王國)的崩潰是距今4300~4200年前出現(xiàn)了可怕的干旱引發(fā)的。干旱引發(fā)的大面積饑荒使古埃及進入了持續(xù)近二百年的黑暗時代。這就是古埃及處于分裂狀態(tài)的第一中間期((2181-2060
BC)。在此之前是古埃及古王國第六王朝(2345 to 2181 BC),直到中王國((2060-1802
BC))的第十一和十二王朝興起,才標志第一中間期的結(jié)束。 而這次干旱更可能是直接導致蘇美爾人文明在中東最終消失的原因。蘇美爾文明完全是一個依靠水的農(nóng)業(yè)文明,干旱導致農(nóng)業(yè)沒落和饑荒,使得游牧民族趁機入侵。這就是第一次閃族人阿卡德人入侵美索不達米亞并建立政權(quán)(前2334年-前2193年),但阿卡德帝國不久被另一蠻族庫提人(Gutium)所消滅。之后蘇美爾人得以短期復興并建立烏爾第三王朝(公元前2111年~公元前2003年),但這時蘇美爾文明輝煌不再,最終伊朗埃蘭人和來自敘利亞的另外一支游牧閃族亞摩利人占領(lǐng)了蘇美爾,建立了巴比倫王朝,從此蘇美爾人和蘇美爾人文明在中東地區(qū)隕落了。當然這個時期應該確實有部分蘇美爾人遷徙到古印度河谷,導致古印度河谷以哈拉巴和摩享佐·達羅城市為代表的青銅文明的繼續(xù)發(fā)展。 這次干旱在中國史書中記載了下來?!秶Z·周語》載:“昔伊洛竭而夏亡”。這個伊洛河應該不是指中國河南的那個伊河和洛河。河南的伊洛河只是黃河中游的兩個流域不大但水量卻豐富的小支流。這兩個河流枯竭,不太可能導致“夏亡”!因為中國這個地域很大,河南的伊洛河枯竭了,夏可以遷徙到不遠的長江等流域,長江萬古以來恐怕沒有枯竭過!但是中東地區(qū)如干旱,導致美索不達比亞平原的河流枯竭和尼羅河流量同時減少,對蘇美爾人文明卻是致命的,對古埃及文明也是嚴重打擊。但估計此時古埃及周邊蠻族還沒有能在文明影響下發(fā)展起來,雖然古埃及人奄奄一息,但還能各自為政,可蘇美爾人就沒有這么幸運了。這與圣經(jīng)啟示錄所指,當?shù)搅耸澜缒┤眨装l(fā)拉底河將會干涸,為哈米吉多頓(末日災難的戰(zhàn)爭)作準備,有非常相似之處。真實的歷史其實已經(jīng)發(fā)生了: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河流干涸,外族入侵,戰(zhàn)爭降臨,最終蘇美爾文明走到了世界末日。 由于伊洛河是指兩條河流,而尼羅河是一條,所以伊洛河不應該是指尼羅河。前一篇已經(jīng)說了,《圣經(jīng)》記載 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古時候應該是有四條河流的,現(xiàn)在只剩下兩條河流了,那么枯竭的兩條河流是不是就是伊河和洛河呢? 我覺得可能性非常大!這是由于4200多年前這個干旱,導致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原本四條河流枯竭了兩條,并最終被黃沙覆蓋。并最終導致蘇美爾人的世界末日! “伊洛竭而夏亡”中的“夏”很可能是泛指當時的古埃及和蘇美爾文明。后來蘇美爾-商-古埃及人到了中國后,為紀念這兩條曾經(jīng)給蘇美爾-殷商人帶來文明與毀滅的河流,于是乎在河南重新命名了這兩條河流。 參考: 《 圣經(jīng)》記載支持“殷”乃中東地形判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