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用此方,駕輕就熟,屢用不衰——小兒盜汗2年診斷現(xiàn)場張X,女,5歲,1985年9月15日初診。 患兒盜汗2年。夜間低熱,入睡則全身汗出,醒來即止。捫之汗冷而粘。有時汗出過多,內(nèi)衣褲皆浸濕。 望診:神倦欲眠,形瘦色蒼,黑睛帶綠??诟上诧嫞{差, 大便干燥 ,舌淡紅,苔薄白欠潤,脈弦緩。 經(jīng)X光透視,肺部正常。西醫(yī)認為 營養(yǎng)不良 ,鋅元素缺乏,但久治無效。 又曾間斷服用過當歸六黃湯、知柏地黃湯等合潛陽鎮(zhèn)攝藥物20余劑亦乏效。 家長已失去治療信心。聞道“江爾遜高徒班”開設疑難病??崎T診,特來一試。 辨證論治 [學生甲]醫(yī)書上說盜汗多屬于 陰虛 ,這是有道理的。因為夜間屬陰,夜眠汗出,當然是 陰虛 。但有的患者白天午睡也汗出不止,也屬于 陰虛 嗎? [老師]首先要明確盜汗的概念。不論是在夜晚,還是在白天,只要入睡汗出,醒來汗止,就是盜汗。如《丹溪心法》所說,“盜汗者,謂睡而汗出也。不睡則不能汗出。方其熟睡也, 湊湊然出焉,覺則止而不復出,非若自汗而自出也”。這是盜汗的概念。 而《證治準繩》將盜汗的病因病機歸結為:各種致病因素“傷損陰血,衰憊形氣。陰氣既虛,不能配陽,于是陽氣內(nèi)蒸,外為盜汗”。不論夜晚還是白天,寐(入睡)則屬陰, 陰虛 則陽旺,“陽加于陰謂之汗” (《素問·陰陽別論》) 。 證之臨床,外感病盜汗多屬邪戀少陽,而內(nèi)傷雜病盜汗則多屬 陰虛 ,屬氣虛或陽虛或濕熱者比較少見。 [學生甲]盜汗一癥,古今醫(yī)書確實大多責之 陰虛 內(nèi)熱,陽失潛藏,而以滋陰降火、潛陽鎮(zhèn)攝為正治方法。但本例患兒屢用當歸六黃湯、知柏地黃湯等滋陰降火,又配合潛陽鎮(zhèn)攝藥物,為什么乏效呢? [老師]當歸六黃湯、知柏地黃湯等,寒涼降火有余,而滋脾斂肝不足。用于成人尚可,用于以“脾弱肝旺”為病理特征的小兒,則不甚契合。 若投藥二三劑不見起色,猶誤認為藥力未到而繼續(xù)用之,用至五六劑,恐難免損脾敗胃之虞。 觀本例患兒,雖然夜熱盜汗,但其他一系列癥狀,并無明顯的內(nèi)熱或火旺之征;其舌質淡紅,苔薄白欠潤,脈弦緩,也非明顯的內(nèi)熱或火旺之象,且其服藥乏效明矣。 據(jù)患兒癥狀、舌脈,直斷為脾陰虧損,肝旺陽浮之證。 擬用滋脾斂肝,潛攝浮陽方法。 予張錫純資生湯加味:生山藥30g,玄參15g, 白術10g,生雞內(nèi)金6g,大力子6g(炒搗),白芍10g,生龍骨30g,生牡蠣30g,丹皮10g,地骨皮10g。6劑。 二診(9月27日):服藥2劑,夜熱盜汗明顯減輕,服完6劑遂止。納轉佳,口不干,大便暢,舌淡紅苔薄白,脈緩。 處方:生山藥900g,生雞內(nèi)金30g,共軋為極細末,每晨用30g,煮粥,調(diào)以白蔗糖令適口,連服1個月。 半年后隨訪,夜熱盜汗一直未復發(fā),面容、黑睛轉正常。 思辨解惑 [學生乙]所謂“脾弱肝旺”,是指小兒雜病的一般病理,并不是盜汗一癥的具體病理。但患兒服用滋脾斂肝、潛攝浮陽的資生湯加味后,效果確實佳良,是什么道理? [老師]一般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盜汗一癥,固然是陰虧液耗,陽失潛藏所致,但陰陽失去平衡的根源何在呢?觀本例患兒,除了夜熱盜汗這一癥狀之外,尚伴有神倦欲眠,形瘦色蒼,黑睛帶綠,口干喜飲,納差, 大便干燥 等一系列癥狀。這一系列癥狀是可以用“脾弱肝旺”四字來概括的。 所謂“脾弱”,具體言之,這里是指脾陰不足;脾陰不足,則滋生陰精的功能必然減 弱,而身形困頓。 所謂“肝旺”,亦具體言之,這里是指肝陰不足,肝中所藏的相火因之偏旺;肝旺,不僅乘脾,而且消耗陰精的機會亦增多。 這就是患兒身形困頓與夜熱盜汗俱見的根本原因。而身形愈困頓,夜熱盜汗愈甚,反之亦熱,形成了一種惡性循環(huán)。要想切斷這種惡性循環(huán),就必須以滋脾斂肝為主。這樣圖本以治,自然效佳。 [學員丙]符合滋脾斂肝法度的方藥不少,為什么要獨選資生湯呢? [老師]資生湯是近代名醫(yī)張錫純治療 陰虛 勞熱的第一方,載于《醫(yī)學衷中參西錄》第一冊。我一向認為本方的主要功效是滋補脾陰。 方中重用生山藥大滋脾陰,輔以白術健運脾氣(脾 陰虛 多伴脾氣虛,宜氣陰同補);佐以生雞內(nèi)金(雞之脾胃),不但取其消食腐積,更取其以脾胃補養(yǎng)脾胃;又用玄參退虛熱,大力子潤肺滑腸通便。 我在原方基礎上加白芍斂肝,丹皮、地骨皮助玄參退虛熱,龍骨、牡蠣潛攝浮陽。 [學員乙]古代醫(yī)家治療盜汗,也有從脾陰方面來考慮的嗎? [老師]有。如清·陳修園治療盜汗,喜用“蓮棗馬豆湯”,方中蓮米、大棗、馬料豆便是滋補脾陰的藥物。 又如清·林佩琴治療盜汗,喜用“益陰湯”,即在六味地黃湯滋補腎陰的基礎上,加麥冬、蓮米滋補脾陰,白芍、五味子斂肝,地骨皮退虛熱,燈蕊引熱下行。 這2首處方我都做過一些臨床驗證,其療效均不如資生湯加味理想。 [學生丁]資生湯加味治療小兒盜汗,運用的機會多嗎? [老師]運用機會很多。我治療小兒盜汗,幾乎必用此方加味,駕輕就熟,屢用不衰。 有鄉(xiāng)村醫(yī)生祝X,言其小兒8歲,盜汗2個月,迭用滋陰潛陽方藥不愈,特來索—方。我當即書此方加味,彼視之,流露出不相信的神態(tài)。我說“試服2劑無妨”。不久來告曰,“果然服2劑盜汗即止”! 如服數(shù)劑后盜汗減少而未全止,可加仙鶴草30g;如盜汗兼自汗,可加黃芪15—30g。 [學生乙]患兒盜汗已痊愈,還用生山藥、生雞內(nèi)金做藥膳連服1個月,是否有此必要? [老師]很有必要。因為盜汗雖初愈,但患兒脾陰不足的病根仍然存在,所以必須繼續(xù)滋養(yǎng)脾陰,充實其生化之源,才能防止復發(fā)。 生山藥雖是尋常服食之品,但其味甘歸脾,能大滋脾陰,且色白入肺,液濃入腎,又能潤肺滋腎; 少佐生雞內(nèi)金消而導之,運化其補益之力,則久服也不會產(chǎn)生滿悶之感; 加白蔗糖令適口,患兒必喜食。 張錫純治療陰氣虛損的多種疾病,常以此法善后,值得借鑒。而張氏的經(jīng)驗亦有所本——本于《內(nèi)經(jīng)》“食養(yǎng)盡之”四字。這確實是一條行之有效的康復之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