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弄堂,精致小巧,富有靈氣。寬寬窄窄。深深淺淺的老弄堂,也藏著一段段江南心事。今天我們的“虞見”之旅,就從兩條弄堂走起。弄堂雖小,名字卻頗為霸氣:青龍巷和白虎弄。東方四神獸除了朱雀和玄武兩位,都在西城門附近碰頭了。 在介紹這兩條霸氣外露的巷子之前, 要先提及一個消失在歷史長河里的廟宇。
根據(jù)《重修常昭合志》記載,東岳廟原在縣治西一百五十步虞山南麓。
宋淳熙九年(1182)建。清咸豐十年(1860)毀,同治二年,守將撤某姓廳材,改建正殿,規(guī)制卑狹,非復舊觀。后數(shù)年,邑人集資重建三法司殿及天庫,繼又重建五岳樓,為道流棲止之所。新中國建立后毀。 接下來,跟著小編逛一圈這霸氣的弄堂
青龍巷位于虞山腳下,西城閣樓旁。 因這巷子方位在東岳廟的左側, 根據(jù)古代廟宇建筑環(huán)境風水理念, 有“左青龍,右白虎”的說法,故取名為青龍巷。 小巷一角
該巷子南起西倉前上塘, 北至西門大街。長129.2米,寬2.2米。
△起始處
青龍巷到底, 你能見到一個小路標, 還有年代感的手繪黑板報。
△向著箭頭指示的方向接著前進。
△那些過往的年月里,這里是街坊喝茶和聊天的寶座。
渾身是學問的轉角
這個位置,原先是常熟市第一中學的側門,早些年間都是白虎弄的一部分。每當午休,和放學回家的時候,這里就會充滿了年輕的聲音,染的四周都變得歡快起來。 有在課間爽朗的讀書聲陪伴,還有被課間休息的嬉笑追逐聲打擾,久而久之,這平行而建的巷子,竟然也像未曾老去過。
一個老中學,兩條老巷子, 互相陪伴著走過了很多的時光。 現(xiàn)在的常熟市第一中學 前身的牌匾被當成了文物, 默默守著年輕的學子們。
白虎弄位于古城區(qū)西部,青龍巷西側。 南起西倉前上塘,北至西門大街。 長約93米,寬約2.2米。
△白虎弄的全貌 弄堂一角
根據(jù)上面的說法,左面是青龍, 那么這個巷子就取名白虎弄了。
巷子的南面在九萬?河與西倉河之間有朱雀橋, 北面有虞山,象征玄武。 這下子東方四大神獸終于“到齊”了。
△居民的花墻 弄堂不長,歷史漫長。 小巷不深,人情很真。 就是這些小小的巷子, 穿插在城市里,讓人著了迷。 上期網(wǎng)友們留言的老街 小編已經(jīng)都記在小本本上咯 敬請期待 也歡迎大家繼續(xù)留言分享 那些你記憶中的老街巷哦
常熟, 是黃公望筆下的潑墨山水,是嚴天池琴下的裊裊余音, 是張旭狂草的瀟灑不羈, 是錢謙益詩里行間的清詞妙句。 常來常熟,發(fā)現(xiàn)不一樣的驚喜~ 文章源自:常來常熟 |
|
來自: 江蘇常熟老李 > 《天下常熟、世上湖山——尚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