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六:先檢驗語言模式切莫太隨意 舉例:孩子:“媽媽,今天校運動會上,我們班得了年級第一名,真開心!”
分析:即使說得很熱鬧,但各說各的,孩子向家長表述,其實就是在向家長傳遞一個信息:我很高興,媽媽要和我一起分享快樂??墒菍τ诤⒆诱f的話,家長根本就不關(guān)心,家長更關(guān)心的是“我”看到的孩子的樣子給我的感受——出汗、臟。家長沒有真正體會關(guān)心孩子的情感,只關(guān)心自己聽到孩子說的話后的自己的心理感受。這種對話就像兩架同時開放的收音機,各自在堅持不懈地播放著各自的聲音,根本沒有聽眾和反饋,自然很少有下文。 建議:媽媽不妨先聽孩子說完,微笑著用簡短的語言回應孩子:“哦?”“是嗎?”“看出來你很開心!”“祝賀你們!” 舉例:孩子:“媽媽,我今天倒霉透了!上體育課,老師沒讓我去上?!?/span>
概括:無理解 分析:孩子在與父母傾訴一件事的時候,通常是先說這件事對自己來說的影響、感受。通過強調(diào)感受得到父母的理解,而不是父母的說教行為??墒歉改竿鶎κ虑榈慕Y(jié)果很關(guān)注,容易根據(jù)自己以往的判斷標準來評價孩子的行為。有的父母更是想抓住這個教育的機會對孩子進行說教。這與孩子的初衷是背離的,孩子根本不需要這樣的說教,孩子只是希望得到父母的理解,哪怕只是傾聽,對于孩子來說都是可以接受的。所以,父母的這種無理解的對話,很難達到父母所期望的教育效果。
分析:一句話要引出家長的許多話,這種情況就是,一方父母在喋喋不休,另一方孩子則陷入煩躁、焦慮,盼望著這種嘮叨早點結(jié)束,父母說了什么根本沒有聽進去。這樣的對話不但解決不了問題,還會讓孩子產(chǎn)生膩煩和抵觸情緒,害怕和家長再次對話。 建議:媽媽就事論事,詢問原因:“文具盒不能用了嗎?”或給出方法:“你可以攢下零用錢去買?!被蚪o出建議:“這學期馬上就要結(jié)束了,文具盒還能用,等下學期買新的,好不好?” ——內(nèi)在修養(yǎng):三種自取失敗式對話 舉例:“你又把飲料弄潑了,你不會好好拿杯子嗎?你怎么就這么笨?”“你真讓人煩死了!”(指責) “因為你我放棄了多少東西呀!”“別忘了,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你!”(欺哄) “不要亂跑,我沒有對你說過嗎?”“我對你說過多少次,不要亂動!”(威脅) “你真讓我們丟臉,死了算了!”(羞辱) 概括:缺氧型 分析:“氧”即心臟的“動力源”。尊重即氧。家長經(jīng)常性地使用責備、羞辱、譴責、嘲笑、威脅、收買、懲罰式語言與孩子對話,就是對孩子缺少最基本的尊重,打擊孩子的積極性和進取心,這也直接導致家長和孩子之間充滿了無休止地吵鬧、階段性的沖突、甚至會令親子間的感情遇到危機。
概括:缺心型 分析:“心”即心態(tài)。父母對孩子的愛心不足、關(guān)心不足、耐心不足、信心不足,其實也反映出家長本身對自己的態(tài)度,家長本身的心態(tài)問題。例如,父母的焦慮心理直接轉(zhuǎn)移到孩子身上的壓力,父母的完美心理直接導致孩子的自卑心理,父母不快樂、不寬容,孩子也容易學會挑剔,感到苦悶。也就是父母的不良心態(tài)直接影響的是孩子心理的健康成長。 建議:家長教育、養(yǎng)育孩子要有一顆良好的心態(tài),育人先修己。因為孩子健康的成長不僅僅是依靠父母的語言教育,更多的應是父母的言行的影響作用,榜樣示范。 舉例:“懶鬼”,“飯桶”,“笨蛋”,“蠢豬”。(評價、定性) 概括:缺智型 分析:“智”即智慧,判斷力、洞察力、反應力。如果誰想早點和孩子的親子關(guān)系破裂,想讓孩子早點變成笨的、蠢的、無能的、成為我們最不期望的樣子,那么就繼續(xù)這么評價孩子,無需改變。
建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