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天定七人為,因果一論述命運。 若問好壞由何來,不外重因或重果! ——題記 跟朋友聊天,聊及到“一分錢可難倒一個英雄漢”的這句諺語。 朋友很是不解的問道:“為什么明明那么有本事的人,卻偏偏會被一分錢給難倒呢?” 看了朋友一眼,隨口給出了一個答案,道:“首先是人品,其次是原則,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是智者畏因,俗者怕果!” 很久以前,曾觀看過這么一段孟子所說的話:“莫非命也,順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巖墻之下,盡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非正命也?!?/p> 這一段話的大意思想,就是我們常說的那一句:“君子不立危墻之下!” 當(dāng)然,若是從字面上來看,按我們現(xiàn)時的大白話來理解,便是:“每個人都擁有自己的命運,順從天命的人,接受的就是正常的命運,因而懂天命的人,是不會讓自己站立在危墻的下面,盡力行道而死的,是正常的命運,犯罪受刑而死的,就不是正常的命運?!?/p> 記得,那時讀這一段文的時候,感覺這一段話特別的奇怪,既然是君子,那自是重信守義之輩,卻又怎么會貪生而怕死,遇危險而躲避呢? 若然當(dāng)真如此的話,那還是君子之所為,而這樣的一種行為,還稱得上是君子嗎? 后來,經(jīng)歷多了,突然間就有些明悟了。 “君子不立危墻之下”這一段話,從不是說,他會遇危險而閃避,而是因為他行得直,坐得正,坦坦蕩蕩,知恩圖報,加上謙虛有禮,做事又循規(guī)蹈矩,添不會去做上一些太過強人所難之事,故而也就不會因此而招惹上過多的麻煩,或者是說因果。 從而,也就減少了很多無形的危險,或者也可以說是不必要的危險,從而達到一個可以讓自己“盡其道而死的結(jié)局。” 再之后,隨著自己對社會的認知加強,或者也可以說是對因果的認知加強,又漸漸明悟到了別一層含意。 這個世界之上,其實從來都沒有嚴(yán)格意義上的好人或是說壞人,因為很多時候,站在不同的立場,不同的角度,往往能看出不同的一個結(jié)果。 但不管是好或是壞,最終帶給旁人或是自己的那一份結(jié)論,大都逃脫不開二個字“因果”。 至于如何區(qū)分好壞的,往往不外是在看,他們結(jié)的是那一份因,還是求的是那一份果! 或者,也可以再細致一點的來說,重果而輕因的,往往到了最后,便會變成人們嘴里的:“壞人?!?; 重因而輕果的,便會變成了“好人?!?; 求因亦求果的,那便是一場交易,或者也可以說是一場買賣了! 書寫到這的時候,在想,“君子不立危墻之下”,是因為其本身的素質(zhì),修養(yǎng),或者也可以說是原則在支撐與幫助著他,令到他可以避免很多危機與風(fēng)險。 “智者畏因,俗者怕果”,是因為智者知天懂地明因果。故而在做事的時候,會選擇重因而輕果,或是求因亦求果。 這樣一來,要么是在結(jié)善緣,要么是在做交易,因而也就會減少很多不必要的果報。 至于俗人怕果,是因為他們還不懂這一層關(guān)系,或者也可以說,他們往往都只能看到結(jié)果,卻大多不知,因何會擁有這樣的一個結(jié)果。套用老話來說,就是:“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故此,智者畏因,因而可以令到自身萬法不侵,危害減少,最少可以達到如同君子那般的效果。 俗者怕果,是因為他們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在幾時欠下了那一份因,自然也就懼怕果報了! …… 篇外文:過幾天因為本人有些事情需忙,兼無法攜帶筆記本。故,到時本公眾號會暫停更新小半月,這最后的幾天會盡量加更,至于余下,就留待回來后,再慢慢補上。 見諒,也望理解! 別:本文只是隨筆所編,只可觀賞,卻不可當(dāng)真! 圖片皆來自網(wǎng)上,與正文無關(guān)! 文:看書 |
|
來自: 逸香閣居士麗人 > 《權(quán)謀智慧》